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中电联课程 |揭秘!电力倒塔死人的真实原因!致敬每一位电力线路工人

2018/09/06204 作者:佚名
导读:电改在即,关注我们一起参与学习。 导读 我是一名电力职工,从事电力线路工作已16年,学的是输配电专业,即是通常讲的电力线路设计及运行检修专业。自电力倒塔抢修徇职事件以来,以及多数人对对电力常识的误解,我想从专业的角度结合工作经历,讲一讲相

电改在即,关注我们一起参与学习。

导读

我是一名电力职工,从事电力线路工作已16年,学的是输配电专业,即是通常讲的电力线路设计及运行检修专业。自电力倒塔抢修徇职事件以来,以及多数人对对电力常识的误解,我想从专业的角度结合工作经历,讲一讲相关常识,客观反映当前电力部门的工作,以此,让所有良知的人做出自已的正确判断。

售电公司、发电企业、电力大用户、调度机构、交易机构、政策制定相关机构、电力交易经纪人

看过来!最全的电力政策知识点都在这了: wangzbkl

电力线路的杆塔

线路要架空就必须有两种杆塔——即一是直线塔、另一种是耐张塔。举个例子:“你要晒衣裳拉一根线,两端要固定在墙上,中间用竹杆撑起,这样,竹杆就是直线塔,其作用就是挑起导线,一般只承受导线的自重,专业讲就垂直荷载。

那么,耐张塔即以上说的是晒衣裳固定的墙。所以电力线路线路最易出危险的是耐张塔,因为导线受张力架空后,沿导线纵向拉起的力全部挂在耐张塔上。

也就是说,耐张塔要承受电力线路架空后的张力载荷,也就是要当成墙壁一样承受导线的拉力。

导线的标称截面,400/35

即400表示导线的铝股部分横截面积为400平方mm,35表示钢芯部分横截面积为35平方mm。

当前500kV高压送电线路多为该型导线,然后每相导线有4根,一条线路为3相导线,共12根导线,还有两根避雷线。

所以,08年湖南的倒塌线路就 是这样的导线结构,架空在天上的共有14根线。导线的自重,1米400/35导线的自重是1.511kg。

气象条件

按照以上所说的湖南事件来讲,湖南的多年的气象条件,设计时冰厚为10mm。导线上履10mm厚的冰后的增加重量计算是:1.04kg.计算式是y2=〔3.14×(d/2+b)^2-3.14×(d/2)^2〕×1000×0.9

是冰厚,d是导线直径,A是导线横截面积,冰密度0.9 由此:每一米导线的上加冰后的重量是:1.511+1.04=2.551kg。

耐张塔正常设计时应承受的张力G

2.551*1000米*4根子导线*3相=30.612吨。 取平均水平档距1000米 (多数为500~700米,考虑山区的连续上山档等因素取1000米), 耐张塔的高度一般在20米左右。此30吨纵向拉力挂在塔上,对基础的扭力力距为20米,基础即按此不利的受力条件进行选取。

而当履冰达到50mm厚时,代入计算式:y2=10.85; G=(10.85+1.511)*1000*4*3=148.332吨。 当冰厚为100mm时,y2=35.839; G=(35.839+1.511)*1000*4*3=448.2吨。

由此可见:50mm的冰产生的张力是10mm冰的148.33/30.612=4.85倍。100mm冰张力是10mm的448/30.612=16.63倍。

所以,虽然线路设计取了2.5倍的安全系数。但是由于冰厚产生的荷载是平方关系的增长,耐张塔不可能按几十年不遇的天气条件来设计。

另外,电网投资均由电力企业自行投资,完全是为了保履冰而这样投资是不合理的,也不经济的,将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为何导线不断而塔倒

这是因为耐张塔要承受不利的力矩效应(塔高20米),而导线只单纯的承受纵向张力。在所有的导线中心均用钢绞线进行承力,在履冰时,首先崩溃的一定是耐张塔,再才是倒塔的冲击力挣断导线。

北方未倒塔的原因

北方未倒塔的原因是:天气干冷,塔身不会凝冰,导线上只是有附着积雪,没有大量挂冰,而且在设计时冰厚就取得大,般在30mm左右。

而湖南的事故中,导线上全部凝冰达50~100mm,塔身及绝缘子上全结成了水桶。这样多的额外荷载均由铁塔来承受,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铁塔使用条件。

不倒塔才不正常。说句极端的话,按100mm冰设计的定型塔图,估计国家当前还没有可选用的定型塔呢!

请致敬你身边的每一位电力线路工人

由于,电力的宣传太少,外界了解不多,有所误解,这很正常。但是,电力线路工人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高山大岭,均要每月到位一次巡线检查。一条线路往往几百公里,全靠人走,还要上塔工作,工作劳动强度很大,而待遇也不过是2k到3k之间。

最后,向奋战在一线的我的亲爱的同行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你们身体好!家人幸福!工作安全顺利!

恶补电力现货市场专业知识;最全的电力销售知识点都在这里了:wangzbkl 与名师面对面授课交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