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陈云碑传》节选:建设宝钢的关键决策者——陈云

2018/09/06214 作者:佚名
导读:2018年5月18日,是陈云同志视察宝钢32周年的日子,谨以此碑及图文以为纪念。 (墨拓)碑文: 埋头实干,从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书赠宝钢 陈云八十二 碑注: 这是陈云同志1986年5月17日上午在上海为宝钢所题的词。

2018年5月18日,是陈云同志视察宝钢32周年的日子,谨以此碑及图文以为纪念。

(墨拓)碑文:

埋头实干,从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书赠宝钢

陈云八十二

碑注:

这是陈云同志1986年5月17日上午在上海为宝钢所题的词。

1985年12月6日上午10点20分至12点,陈云在办公室同国家主席李先念谈话。临别时李先念关切地对他说:“你要是去宝钢,就等天暖和了再去。”

陈云缘何要去宝钢?这还得从头说起。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最初两年里,中央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缺少正确的分析,在抓经济问题上,一度出现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急于大干快上的情况,对新建和续建大型项目,钢、原油和粮食产量,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求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为此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和资金,这种急躁冒进使原已存在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不但没有缓解,有的还有所加剧。这个现象后被称为“洋跃进”。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同时被选为中纪委第一书记,重新回到中央核心领导层。

1979年3月,陈云、李先念根据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等情况,联名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用两三年时间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以免再出现“折腾”。之后,中共中央同意并采纳了陈云等同志的正确意见,决定用三年时间调整国民经济,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的实行,使国民经济的困难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在确定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后,要压缩基建规模,砍一批基建项目,像宝钢这样的特大项目怎么办?宝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钢铁企业。1978年12月已同日本签订了价值13亿美元的引进成套设备总协议书,于同年12月底破土动工。但由于宝钢当初“仓促上马,存在一些问题”,宝钢工程也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引起了热烈的争论。1979年5月9日,国家计委、国家基建委、国家经委、冶金部、外贸部、一机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个部门联名向财政经济委员会并国务院提交的《关于宝钢建设工作安排的报告》中说:“由于项目定得急,准备工作差,规划搞得粗,估价偏低,强调抢速度,本来可以国内解决的设备、材料也要进口,有的工程漏列了,加上美元贬值等因素,用汇计划就大了。”宝钢工程是“上”还是“下”,成为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事关国家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声望,中央委托陈云决策。

问题尖锐地放在了陈云的面前。

1979年6月,陈云在上海调查解决宝钢建设中的问题。

从1979年5月初开始,陈云对宝钢问题进行了约一个半月的深入细致的专项调查研究,并于5月31日至6月6日亲赴上海考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几经“交换、比较、反复”,对事情的方方面面都作了慎重的考虑,从而有了一个符合实际的想法,陈云主意已定,决心已下。

6月16日至29日,国务院财经委连续召开了4次会议,专门讨论宝钢建设问题。陈云在会上说:“宝钢是一个特大项目,对全国、对上海来讲,都关系很大,事关全局。”“应该说宝钢是仓促上马的。这样大的工程,按道理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查研究,经过反复考虑后再决定。”“现在工程建设正在进行。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再多加考虑,以弥补过去的不足。”接着他提出了八点意见,总的精神是不要再举棋不定了,要干到底;既然干,就要干好。应该列的项目不能漏掉;要买设备,也要买技术,买专利;要提前练兵,对焦炭灰分含量和铁矿粉含硫量的问题要及早研究。最后陈云要求:“大家要同心协力,把宝钢建设好。”

会后,中央批准了根据陈云这一意见制定的宝钢建设方案。在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大形势下,对宝钢建设问题的讨论告一段落。从中央的决策来说,也由“举棋不定”转为下决心“干到底”。

宝钢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之后,陈云想亲自去看一看。

1986年5月5日上午,时年81岁的陈云来到上海,住在西郊宾馆1号楼。

5月8日上午9点55分至11点40分,陈云在住地办公室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市长江泽民谈话1小时45分钟。

那几天,陈云仔细翻阅了有关宝钢的资料。16日下午,陈云看纪录片《宝钢》,从下午4点20分开始,看到5点30分结束。17日上午,陈云为宝钢题词:“埋头实干,从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为宝钢长江引水工程水库题名:“宝山湖”。

1986年5月18日,星期日。上海,晴天,最高温度30摄氏度,风力4到5级。上午,陈云视察宝钢。

陈云下榻在上海西郊,这里距离宝钢总厂的厂门口37公里,距离宝钢原料码头50公里。

上午8点55分,陈云乘坐上海市委接待处的普通大红旗轿车,从住地出发,车行50分钟到达宝钢。

在宝钢宾馆会议室,冶金部副部长兼宝钢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黎明向陈云汇报了宝钢一期工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陈云关心地问:“还有问题没有?”黎明作了详细回答。陈云对宝钢一期工程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他还关切地询问了宝钢工业污水处理的情况,黎明将情况作了介绍。陈云说:“随着工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注意环境保护,一定不要使黄浦江受到污染。”

1986年5月18日,陈云同宝钢领导干部交谈。

汇报结束后,陈云出宾馆换乘中型轿车,在黎明、芮杏文等陪同下前往炼钢厂。一路上,黎明向他介绍厂区的建设情况。

来到炼钢厂,车子停在离炼钢炉不远的地方,陈云下车后头戴安全帽,手拿墨色镜片,观看出钢。但见钢水流出,钢花飞舞,一派沸腾的景象。一直看着这炉钢出完,陈云才又乘车前往原料码头。

1986年5月18日,陈云在宝钢炼钢厂观看出钢。

黎明在车内介绍:“原料码头全长1.8公里,伸到了长江主航道。码头距离崇明岛只有14公里,在能见度高的好天,可以用望远镜看到崇明岛。整个码头全部用传送带运送原料。”

车子开到了码头尽头,但见江水茫茫,无边无际。车子减慢了速度,折转回去。

看过炼焦厂,又来到初轧厂。按照事先安排,大家都没下车,就坐在车上观看。陈云一边看一边听着黎明的介绍。传送带上那通红的大钢板从面前经过,涌来阵阵热浪。陈云关切地说:“夏天钢厂的工人们是很辛苦的。”

参观了一个半小时。从初轧厂出来,陈云下了中型轿车,与陪同考察的上海市委及宝钢的同志们握手道别,然后又换乘红旗轿车,于11点23分驶离宝钢。12点09分回到住地。

5月18日上海天气预报是30摄氏度,返程途中太阳又特别的好,陈云乘坐的黑色轿车里显得很热,因为怕机器“开锅”,空调只能是开开停停,回到住地,陈云的内衣都汗湿了。

5月25日陈云从上海返回北京。26日,新华社播发了陈云视察宝钢的消息。《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陈云同志视察宝钢”的报道和照片。

陈云视察宝钢的消息为什么推迟8天才报道,这是陈云的安排。那天在宝钢宾馆谈话结束前他特意交待:“这次视察暂不要登报和广播。”离开上海前,陈云感觉牙不舒服,隐隐的痛,但他不愿麻烦医生,以为过两天就好了。回到北京后的26日下午牙还痛,这才请医生治疗,晚上北京医院副院长韩宗琦在给他看牙时谈及视察宝钢,陈云说:“上海的老朋友太多,家乡的人太多,不敢登报,回来后再登报。否则都要来,你不见也不好,都见也受不了。只是叫了几个见见。”

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后,宝钢以它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创造了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业绩,实现了陈云对宝钢建设的期望。

赵天元镌石并撰文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