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兰高铁贯彻“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唐克军
编者按12月9日,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最长“一横”的收官之作——宝兰高铁开通运营满5个月。5个月来,宝兰高铁建设、运营品质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为大力宣传推广宝兰高铁建设优秀经验,大力推进高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程,本报今日刊发记者深入一线采写的长篇通讯《西部“标准”奏响丝路新强音——宝兰高铁贯彻“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建设纪实》,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日历翻到12月,随着气温逐渐走低,我国西北地区进入旅游淡季,而宝兰高铁客流仍然居高不下,人们乘高铁游丝路的热情依然不减。
在络绎不绝的旅客中,有一部分人与众不同。他们不去旅游景点,而是追着宝兰高铁不放,车站、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电路……他们看得入迷,俨然一群“超级铁粉”。
据不完全统计,自宝兰高铁开工以来,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已接待现场观摩人员270多批次。9月9日至1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召开宝兰高铁强基达标现场会,参会人员发出“深感震撼”“大开眼界”“今后也要这样干”的感叹。
截至12月9日,宝兰高铁开通运营已满5个月。5个月来,这条穿越西部黄土高原的高铁经受了暑运、国庆黄金周的客流考验,经历了从盛夏到寒冬的气候变迁,安全质量保持稳定,运输经营表现突出,建设管理理念备受推崇,成为中国高铁标准示范线的样板工程。
新理念树立新标杆
“通过现场观摩和座谈交流,与会同志普遍感到,兰州局、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兰新铁路甘青有限责任公司、西兰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在宝兰高铁建设中,积极探索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强化质量管理上有很多亮点,特别是兰州局在建设质量卡控、提前介入、外部环境整治方面创造了不少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对全路深化高铁建设强基达标具有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这是9月11日,铁路总公司宝兰高铁强基达标现场会对宝兰高铁给予的高度评价。
如果时光回转,人们很难想象,这种评价会和宝兰高铁画上等号。因为在中国快速蔓延的高铁网上,地处西部、长度401公里、时速250公里的宝兰高铁,只是短短的“一横”,看上去普通而平凡。
5年过去了,这“一横”一跃成为中国西部高铁的新标杆,其背后有什么奥秘?
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原因是:这是宝兰高铁在建设和接管期间树立的新理念和高标准引领的结果。
这种新理念和高标准,建立在兰州局领导班子贯彻领会铁路总公司党组“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和西部铁路建设战略部署对宝兰高铁的特殊定义之上。
宝兰高铁虽然只有401公里,但它的地位和意义非同寻常。
它是连接东西的交通动脉。作为国家“四纵四横”高铁网最长“一横”的收官之作,它将打通中国高铁横贯东西的“最后一公里”。
2000多年前,张骞从这里两次西行,打通了中亚、中欧之间的贸易大通道。2000多年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丝绸古道带来了新机遇。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宝兰高铁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是高铁“走出去”的“窗口工程”。
“面对这条铁路的非凡意义,面对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我们怎么办?”
“古人牵着骆驼都能做到的事情,今天我们不能做到吗?”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全世界响应,我们该怎么响应呢?”
“在这个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保证我们的高铁一直引领世界?”
“即使地处西北,我们的技术和理念也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经过思考、酝酿,兰州局领导班子高站位谋划,树立“敢于引领、争创一流、全面发展”理念,提出了宝兰高铁建设运营目标:建设高铁标准示范线,引领兰州局创新发展,展现中国高铁新标准、新技术。
打造高铁标准示范线,以什么为标准呢?新标准怎么建立呢?
放眼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催生新的工业革命,全球加快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我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并积极推动国内制造业升级换代。
要想引领标准,就要赶超标准。兰州局领导班子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果断提出宝兰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目标:打造“中国制造2025”高铁新标准。
高标准成就高质量
宝兰高铁穿越的中国西北咽喉地区,是个“地质博物馆”,滑坡、泥石流、洪灾、崩塌、极端天气等不良地质与气候都能在这里遇见。
“黄土湿陷性最强、滑坡地质灾害最严重、黄土陷穴最发育、线路通过的泥岩沙岩段最长,所处地震带最强。”开工之初,工程技术人员用“五最”来形容宝兰高铁所经区域的复杂地质,称它是我国西北“最难修的一条高铁”。
今年1月至3月,兰州局管内工务、房建、信号、通信、供电等各专业静态验收全部完成。专家组审核和验收后,认定“宝兰高铁甘肃段实体工程质量优质,完全符合验收标准”。
在3月开始的联调联试中,宝兰高铁线路轨道状态、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和接触网、信号系统等各项性能均达到国内高铁先进水平,TQI值上行只有1.80、下行只有1.79。
TQI中文意为轨道不平顺指数,这个值越低,意味着线路平顺度越高,质量越高。宝兰高铁TQI值在1.79至1.80之间,在全路属于“优等生中的优等生”,在西部则遥遥领先。
从“最难”到“最佳”,得益于建设和接管中坚持的高标准。确立打造“‘中国制造2025’高铁新标准”目标后,兰州局组织各专业人员对国内外高铁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梳理。
工务系统到京沪高铁、沪杭高铁、沪宁高铁等考察学习高铁设计标准、验收规范后,提出“把TQI值降低到1.6”;电务系统到华为集团学习后提出“建设一流电务精品工程”;兰州西站在调研考察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北京南站等大型高铁车站后,提出“建设一流高铁站”……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分析资料,兰州局各专业、各系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小目标”。
“这些都是国内外高铁建设发展经验的升华,瞄准的都是世界高铁最高标准。”时任兰州局主要领导强调,“兰州局全面贯彻铁路总公司党组站在新历史起点上提出的‘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把强化标准、完善制度、理顺流程、明确职责、开展培训、严格评估这六项工作落实到宝兰高铁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建设质量是高铁安全、高效运营的源头和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设计标准、建设质量存在问题,对安全和效率的影响十分巨大,不整治不行,整治难度又很大,代价往往惊人。
为了从源头把控质量,防止高铁“带病”开通,兰州局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出“13669”高铁示范线打造方案,为建设宝兰高铁标准示范线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该局建立健全了系统完善的提前介入工作制度,用制度把运营和建设单位“绑”在一起,合力打造高铁示范线。
兰州局树立“建维一体化”理念,构建设计、监理、施工、建设、运营“五位一体”工作格局,以我为主,超前介入,全程参与宝兰高铁建设。
宝兰高铁的提前介入工作,归纳起来有四个特征:制度全,目标齐,抓源头,介入早。
制度全。兰州局与宝兰高铁建设单位兰新铁路甘青公司联合成立提前介入指挥部,建立日、周、月三级对接机制,现场每日与施工单位对接,站段每周与工程建设指挥部对接,路局每月与甘青公司及各参建单位对接,构建了设计、监理、施工、建设、运营“五位一体”工作格局。
目标齐。兰州局加强与铁路总公司汇报,加强与设计单位对接,加强与施工单位的协调,加强与监理单位的配合,加强与建设单位的互动,形成了参建各方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力的强大态势。同时,兰州局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入到现场,提出“集中全局之力建设宝兰高铁标准示范线”口号,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狠抓党建品牌创建、选树弘扬先进典型,形成了“奋战宝兰当先锋”和“人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局面。
抓源头。兰州局坚持“工程建设服务于运营维护”理念,多次到设计院与各专业设计专家对接技术方案、设备配置等,提出优化改进方案,把标准落实在图纸上,将现场难题解决在设计阶段,从源头上卡控工程质量;以设计标准、技术规格书和安装图册为依据,组织编制各专业《施工介入手册》,明确施工监管流程、技术规范、工艺标准等项点,科学指导提前介入,实现了各项工作有的放矢。
介入早。兰州局工务专业将路基工程介入提前到路基填筑时,将桥梁工程介入提前到架梁时,将隧道工程介入提前到隧道二衬成型时;供电专业在站前接触网基础施工开始后就进行单项施工介入,处理问题;电务专业在机械室主体工程完成后、还没有布线前就介入,安排人员在现场谋划布线方案,预防问题发生。
完善介入制度后,兰州局把立标放在首位。针对建设标准与养护维修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他们与兰新铁路甘青公司会商确定了通信信号、路基、桥涵、轨道、牵引供电、房建等十大工程介入检查要点,重点细化了电务专业通信、信号机械室布线等36条标准,工务专业路堤基床填筑、隧道进出口防护等268条标准,供电专业变配电设备装置、电力电缆敷设、接地系统施工等72条标准,房建专业站房、屋面、站台等35条标准,实现了各专业提前介入有标准、有要点、有依据,解决了标准不统一、“两张皮”的问题。
立标之后,如何让标准落地?兰州局的答案是“首件定标,全线推广”。他们在天水南站、榆中站区率先打造了标准化通信机械室、标准化供电配电室和接触网设备;在定西北站区打造了标准化示范道岔、标准化无人值守给水所等示范样板。随后,他们组织专家团队对打造的样板开展质量评定,现场验收达标后,以“复制+改进”的方式在全线逐步推开。
“首件定标、全线推广”将工程建设从抽象的文字资料转化为看得见的实物样板,在全线受到广泛欢迎。
兰州局电务处处长苗永水说:“以往我们的缆线布置没有固定标准,把它们集中放在电缆槽里就行了,时间长了就是一团乱麻,查找故障特别麻烦。宝兰高铁通信布线全部改用先进工艺,线条横平竖直,并用不同颜色标注走向,查找故障一目了然……”
严要求换来零缺陷
“啪啪啪……”
今年5月18日,定西工务段天水南高铁线路车间挂牌当天,原本没有准备鞭炮的车间门口,突然响起欢快的鞭炮声。
这挂鞭炮是宝兰高铁一家施工单位自发送来的。“我们是发自内心地来表示庆贺和感谢。”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说,“以前对你们不太理解,觉得工程还没到验交的时候你们怎么就来了,而且标准那么高,评标时那么较真,现在发现你们是在帮我们,你们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让我们受益很多。”
施工单位说的“受益”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工程没有出现返工;二是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克缺,联调联试期间他们轻松了很多。
宝兰高铁共有特大、大中型桥梁101座,隧道72座,桥隧比高达93.4%。面对超高的桥隧比、复杂的线路设备,兰州局把精益管理的方法运用到宝兰高铁接管运营全过程,创新了一批科学管用的工艺工法。
信号系统首创了“1人对标指挥、多人按标作业、1人质量评定、1人跟踪建档”的“1N11”道岔检修工作法;工务系统总结出“1109”道岔精调工作法;通信系统提炼了综合布线“6666”作业指南。此外,他们现场还总结出隧道敲击“1-2-3网格化”落锤法、桥梁支座“4定、4测、2点”检测法等工艺工法。新工法、工艺有力提升了工作质效和工程质量。
按照铁路建设流程,新建铁路干线在联调联试之后,只有通过铁路总公司组织的动态验收和安全评估才能拿到开通运营“许可证”。但在宝兰高铁建设期间,取得“许可证”并不是兰州局最高目标,他们追求的是“一次达标”——不仅要顺利开通,还要高质量开通,即开通时线路没有设备故障。
为此,兰州局在动态验收、安全评估前,调集工务、电务、供电、房建等系统580名专业技术和现场作业人员,对所有设备进行了标准化评定。
如果把验收和评估比作“毕业会考”,“标准评定”则是兰州局自己组织的一场“自考”,但其“考试纪律”和“及格分数”均不亚于“会考”。
他们坚持“谁评定、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评定质量验收终身负责制,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标准,对道岔、隧道、轨道电路、接触网、站房等所有设备逐项进行评价评估和再整治。存在的问题全部被纳入电子文库,他们建立了8349个影像资料,实现了残余风险的存档可查,做到了整治有写实、工作有记录、评定有影像、问题可追溯。
在标准评定期间,兰州局每月组织一次平推检查,广泛开展精品设备、精品道岔、精品机械室的评比评定,深入推进设备整体创优。全局先后评定精品道岔115组、精品接触网193条公里、精品机械室14个,涌现出了7名杰出人才、9个优秀团队、385名建设先进个人、221名验收先进个人。
在标准评定工作中,党员一直走在前列。担当宝兰高铁线桥养护任务的定西工务段天水南高铁线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签订并公示确保设备质量“零缺陷”承诺书,坚持每周进行“岗区评定”,每月评选“党员示范岗”。他们还组织党员业务骨干深入一线班组包保,对长大隧道、通道门、道岔等关键设备进行全面整治,摸索提炼出“无砟轨道精调单项克缺法”,提高了克缺质量,确保了精调成效。
除广大党员外,在标准评定中表现抢眼的还有很多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正是这些毛头小伙子,把标准一五一十地“钉”在了线路上。定西工务段段长唐文国说,年轻大学毕业生有个“特别特别好”的优点,就是认真,“他们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规范上写着0.5毫米,你做成0.6毫米就必须改,差0.1毫米都不行,施工单位刚开始挺烦他们的”。
世上之事,唯怕“认真”二字。因为评标、对标时的“认真”,宝兰高铁开通运营时实现了“列车零限速、设备零故障”,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很多施工单位尝到了‘认真’的甜头,主动到段上来找我们座谈、交流,不断地对我们说感谢,还有的请我们去讲课。”唐文国笑着说。
明白人干出明白活
今年4月7日,在兰州交通大学参加培训的银川电务段劳动人事科科长吉琳琳,突然接到上级通知:为宝兰高铁编写岗位工作指南。
刚开始,吉琳琳压力很大。3个月后,她带着写完的第六稿去天水南站通信车间征求职工意见,一位老工长告诉她:“这本书对我的工作特别有帮助。”
宝兰高铁是兰州局接管运营的第二条高铁。兰州局领导班子意识到,要落实高标准,除了依靠一流设备外,还必须依靠一流的人才。他们大力推行人才培养工程,一方面加强培训、打造队伍,另一方面实行全岗覆盖、落实职责,双管齐下推动宝兰高铁职工队伍达标创优。
在人才培训方面,兰州局树立“靠明白人干明白活”理念,从全局抽调普速线路相关单位的13名副处职干部、108名中层干部、20名专业技术骨干、61名技能人才共计202人,全程参与宝兰高铁提前介入工作,干中学,学中干,在高铁岗位历练人才。同时,他们发挥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级技能大师“陈忠祥工作室”、全路党内优质品牌“李延红工作室”等大师工作室、梦工厂名师带高徒的示范引领作用,孵化高铁“顶尖”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铁路工匠”,培养出了一大批勇于创新、破解技术难题的“兰铁工匠”。
“全岗覆盖、落实职责”,即把每个标准、每项工艺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干部职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兰州局人事处处长秦新举告诉记者,在宝兰高铁标准示范线创建期间,兰州局调研发现,全路还没有系统化的高铁岗位职责指导书,“以乘务员为例,很多乘务员都希望开动车,但是对开动车都有哪些要求,怎么才能考上动车乘务员不是很清楚,也找不到系统实用的参考书,为了填补这项空白,我们决定自己动手编写岗位工作指南”。
秦新举说,按照高铁强基达标工作要求,兰州局成立专门的编写组,从路局抽调13名班子成员、88名正科级干部和一批业务骨干,用3个月时间编制了覆盖10个系统、160个高铁岗位的《高铁岗位工作指南丛书》。
嘉峪关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主任罗杰也是《指南》作者之一。他说,《指南》内容一部分来自铁路总公司、兰州局的相关文件,一部分是根据其他路局的朋友、同学提供资料改编而成,还有很多是原创——靠自己和同事从现场一点一滴总结提炼。
编写《指南》期间,罗杰跑遍宝兰高铁兰州局管内所有电务工区,与职工同吃同住跟班作业,一个设备挨着一个设备看,一个流程跟着一个流程走。从基层回来后,罗杰还拉着段长、副段长聊天,请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内容一一讲出来。“《指南》编好后,我觉得理性思考能力显著提升了,对中国高铁未来的信心更强了。”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在高标准和新理念带动下,兰州局整体工作均展现出新面貌、新气象。
在接管宝兰高铁之前,定西工务段长期承担陇海铁路天兰段的维护任务。段长唐文国说,通过参与宝兰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段里出现了三个明显变化。
第一是“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成为习惯。“以前大家干活,觉得要那么高的标准干啥,通过在宝兰高铁贯彻落实铁路总公司提出的‘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我们的线路设备一直保持着零故障的纪录,维修量少了很多,大家对标、达标、学标、贯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非常高,从心底里认识到干好工作必须强基达标,定好的标准必须要实现。”
第二是学技练功蔚然成风。通过参与宝兰高铁建设,干部职工熟悉了各个专业、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和专业知识,对“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靠明白人干明白活”有了切身体会,崇尚专业、学技练功蔚然成风。
第三是管理水平突飞猛进。领导干部在介入宝兰高铁建设期间,思想上、理念上受到很大冲击,精益求精意识更强了,铁路运营管理水平突飞猛进。
采访期间,兰州局很多干部职工的看法与唐文国不谋而合。
“要建就要高标准,就要建成精品!”兰州局建设处处长李清辉说,“中国高铁发展到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标准也很高,但要走出去还得坚持高标准,要树立‘建设为运营服务’理念,建立‘五位一体’制度,让高铁更安全、更舒适、更方便,社会满意度更高。”
兰州中川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州枢纽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郑海波对李清辉的话感同身受。在兰州西站建设期间,他们对照“世界一流”标准和“建设为运营服务”理念,对原有设计方案做了53处改进和创新。
比如,他们将设计在候车大厅东西两侧的检票闸机全部后移,使候车大厅在车站整体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1240平方米;请同济大学专家采用构件装饰一体化理念,将车站无柱雨棚改进为无柱无吊顶设计,让雨棚变得更加轻巧、安全、经济、美观,使我国高铁站房建造水平提升了不少。
宝兰高铁开通以来,兰州西站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参观者。仅郑海波就当了20多次讲解员。虽然讲了一遍又一遍,但他不厌其烦,每次都讲得很有感情。
7月9日,历经5年建设,宝兰高铁开通运营。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统计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甘肃省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20%。曾经沉寂千年的丝绸古道,再次显现出勃勃生机。
苍穹揽月,商贾络绎,麦积烟云辉映天籁水影,丝路花雨传唱千年古韵。宝兰高铁,地图上的短短“一横”,却成为高铁的典范之路。
它不仅打通了西部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路,为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还创造了铁路接管运营的“宝兰模式”。
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建设交通强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也指明了我们的努力方向。
兰州局主要领导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审时度势,做出深化宝兰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的决策,开启了以建成“安全标准示范线、党建标准示范线、职工生产生活标准示范线”为目标的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新征程。
围绕铁路总公司党组提出的“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兰州局正以确保安全长治久安、经营日新月异、改革有序推进为目标,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遵循“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专业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环境整治美观”要求,对宝兰高铁实施一体化改造补强,提升沿线站区“三线”建设内涵品质,努力营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同时,兰州局组织路局业务处室和相关站段创建“李延红劳模创新工作室”“关云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多个创新工作室,打造了辐射全局的“创新雁阵”,总结提炼宝兰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典型做法和经验,形成了可以复制的“宝兰宝典”,充分发挥宝兰高铁的标杆作用,引领兰州局安全管理工作驶入专业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的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兰州局主要领导表示,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目标引领下,在“宝兰标杆”示范下,全局干部职工将继续砥砺奋进,放歌西部,唱响运输安全、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民生改善齐头并进的新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