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佛教协会信息联络部】2018年5月17日上午,由阳泉市佛教协会会长汇觉法师、太原市娄烦县佛教协会会长悟隆法师、和顺县教教协会会长万义法师主法,阳泉市矿区王兰寺华严殿修缮竣工暨华严三圣开光法会在清净的佛号声中和护法居士的期盼中隆重举行。
华严殿是王兰寺最早的建筑,始建于公元934年。几经修缮,最终定型为现在的形状。因采煤沉陷2015年被郊区安委会裁定为危房建筑,停止使用。2017年初,王兰寺管委会几经周折,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筹措资金80余万元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修葺一新,于2017年8月竣工。随后到福建请购了仿汉白玉佛像三尊。
阳泉市矿区王兰寺,坐落在矿区蒙村西北"王兰山"的怀抱中。据《平定州志》记载:王兰寺在平定州(今阳泉市)西四十余里。距阳泉市中心6、5公里,307复线往南1、5公里处。此处漫山遍野铺满金色的黄沙,在阳光的照耀下流露出美妙的金光。春夏来临之际山中的松柏树,层层叠叠随风摇曳,像一个个追赶的浪花。秋冬到了枫树红叶涌动如霞,一阵秋风吹过枫树叶沙沙响着,不时会飘下几片红叶,像飞舞的彩蝶。座落在山腰之腹的王兰寺红墙碧瓦,庄严肃穆、金碧辉煌,呈现着幽静古刹风光!
寺院原名王兰庵。座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左有青龙山,右有白虎崖,南有大悲泉,北有金沙滩。千峰峨嵯,藏风聚气,幽峙利落,石奇泉清,登高而望,胜入仙境。有诗曰:“春暖青山映水中,盛夏百花和鸟鸣。秋深红叶满山野,冬有银针挂雪松”的赞美,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活脱脱的演绎在了现实之中。据考证,寺始建于唐末中和四年(884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了。
相传,王兰寺原建造地为半坡和荫营之间的东山梁,材料备齐后的夜里,由神灵借牛载佛像至现在的王兰凹,一早众人视牛,汗流喘息,倍感惊讶!故于此地破土动工,建宇成就。明正德元年(1506年),正殿倾斜,云游僧了云法师发愿重修。但苦于没有资金,了云祈祷佛菩萨加被,竟在寺院周围的干石山上长起满山遍野的松柏,了云不忍砍树,不得已四出唱缘,启沓盖瓦将大殿改为无梁殿。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修正殿,加固四壁,金装佛像,盖东西禅房各3楹,又装塑伽蓝、关帝诸圣像,还于正殿隙地,立厨室一所,门外增建山神等庙,并开地10亩供住持僧侣赡养之用。清康熙七年(1668年),改为道观,因庙宇狭小,众神共处,新建南殿,装塑佛像金身,又塑三官大帝。清乾隆十八年(1735年)、四十五年(1780年),又两次修茸,重塑佛像金身。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咸丰十一年(1860年),又将钟楼移前,配鼓楼于门西。又建禅垣一所,住持石窑两眼,金柱舒新,公案动人。 1939年日本人扫荡阳泉时纵火焚烧了寺院大部建筑,并将满山松柏砍掉做了坑木,僧人四散。1940年有井陉逃荒到阳泉的郭姓一家在寺庙安身。
改革开放以来,由矿区平坦镇镇政府牵头,在半坡村村民和广大信众共同捐资下再次对王兰寺重新修缮,翻新庙宇,彩绘亭阁,重塑圣像,增建僧寮,终使旧庙换新颜。并决定对洞天桥、圣水潭、鳖盖顶、金沙滩、藏娇洞、虎头崖等景点逐步开发。
2007年,由半坡村村支两委赴盂县永清寺礼请时任市佛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永清寺方丈一度大和尚派人进驻王兰寺进行寺务管理。2008年6月11日,由时任永清寺监院一德法师陪同下,阳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一能法师驻锡王兰寺,住持筹备王兰寺的法务工作。2009年12月8日,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通过验收,获得郊区宗教局(当时是郊区管辖)批准成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2010年后连续三年获得郊区政府颁发的“五星级宗教活动场所”荣誉称号。
目前寺院各项法务制度健全,常住僧人七单,每日晨钟暮鼓,早晚课诵二时斋仪如常。僧团秉持佛陀"以戒为师"之遗训,努力以建设"人间佛教"为目的,十年来共为社会慈善捐助30余万元,尽力帮助了十多名大、中、小学生完成了学业,大量资助残疾人,重症病人等困难人群。寺院复兴十年来,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获得了社会与广大信众的赞誉。
我们相信,在矿区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宗教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市佛教协会的帮助下,王兰寺上下一定会秉承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带领广大佛教弟子积极践行“人间佛教,利乐有情”的宗旨,为我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文、一能法师 图、郝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