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最全土壤酸碱度知识汇总!

2018/09/06159 作者:佚名
导读: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碱度。 酸碱度的量程为0至14,依据pH从小到大分别为酸性、中性和碱性,pH值为7时则表示土壤呈中性反应,小于7为酸性,而大于7则为碱性。 常见蔬菜生长适宜的土壤ph范围 作物

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碱度。

酸碱度的量程为0至14,依据pH从小到大分别为酸性、中性和碱性,pH值为7时则表示土壤呈中性反应,小于7为酸性,而大于7则为碱性。

常见蔬菜生长适宜的土壤ph范围

作物

最适ph范围

作物

最适ph范围

萝卜

7—7.5

西瓜

5.0—7.0

胡萝卜

5.3—6.0

甜瓜

6.0—6.8

番茄

6.0—7.0

丝瓜

6.0—6.5

黄瓜

5.5—7.6

苦瓜

5.5—6.5

花椰菜

6.0—6.7

南瓜

6.5—7.5

甘蓝

5.5—6.7

冬瓜

5.5—7.6

菠菜

5.5—7.0

西葫芦

5.5—6.8

芹菜

6.0—7.6

白菜

6.5—7.0

辣椒

6.2—7.2

莴苣

6.0

茄子

6.8—7.3

大蒜

5.6—6.0

豇豆

6.2—7.0

7.0—7.4

菜豆

6.2—7.0

大头菜

6.0—7.0

豌豆

6.0—7.2

马铃薯

5.5—6.5

甘薯

5.0—7.0

魔芋

6.5—7.5

芫菁

5.0—6.8

生姜

6.5

粮油生长适宜的土壤ph范围

作物

最适ph范围

作物

最适ph范围

棉花

6.5—8

小麦

5.5—6.5

水稻

6.0—7.5

大麦

6.8—7.5

油菜

5.8—6.7

烟草

5.0—5.6

大豆

6.5—7

蚕豆

6.2—7.0

花生

5.6—6.0

芝麻

6.0—7.0

玉米

6.5—7.0

三七

5.5—7.0

金银花

7.0

山药

6.5—7.5

果树生长适宜的土壤ph范围

作物

最适ph范围

作物

最适ph范围

葡萄

6.0—7.5

苹果

7.0—7.5

草莓

5.7—6.5

柑橘

5.5—6.5

荔枝

5.5—6.5

砂糖桔

6.5

龙眼

5.4—6.5

5.6—7.2

板栗

5.5—6.5

6.0—8.0

菠萝

4.4—6.0

核桃

5.5—7.0

香蕉

6.5

6.5—8.0

茶树

4.0—6.5

植物可在很宽的范围内正常生长,但各种植物有自己适宜的pH。比如苹果的土壤pH 值适宜范围为 5.3~8.2,最适范围为 5.4~6.8。当土壤pH值超出最适范围,随着pH值的增大或减小,植物生长受阻,发育迟缓。大多数植物在pH>9.0或<2.5的情况下都难以生长。

土壤酸碱度对养分的有效性影响也很大,

如中性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大;

碱性土壤中微量元素(锰、铜、锌等)有效性差。

我国把土壤酸碱度分为五级:

强酸性土(pH小于5)、

酸性土(pH5.0~6.5)、

中性土(pH6.5~7.5)、

碱性土(pH7.5~8.5)、

强碱性土(pH大于8.5)。

那么如何分辨呢

5看1摸1测 ,搞定!

一看土源

山林中的土壤,沟壑的腐殖土,一般是黑色或者褐色的土壤,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是非常好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二看土色

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有些盐碱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色的盐碱。

三看质地

碱性土壤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强;酸性土壤质地坚硬,土壤容易板结。

四看地表植物

在采集土样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松树、杉类植物、杜鹃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谷子、高梁、卤蓬等地段的土多为碱性土壤。

五看浇水后的情形

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不冒白泡,水面较浑;碱性土壤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时表面还有一层白色的碱性物质。

靠手感

酸性土壤握在手中一般是软软的,松开后土壤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碱性土壤握在手中感觉挺硬实,松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

栽培农作物时,首先要弄清所栽培的作物pH适宜范围,是喜欢酸性土或中性土还是可以适宜于碱性土。 若土壤酸碱度不合适,就需要进行调节改良。

对于酸性过大的土壤,可每年每亩施入20至25千克的石灰,且施足农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农家肥,这样土壤反而会变黄变瘦。在播种前1~3个月施用,以免对作物萌发及生长造成影响。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千克,中和土壤酸性,更好的调节土壤的水、肥状况。

而对于碱性土壤,通常每亩用石膏30至40千克作为基肥施入改良。

土壤碱性过高时,可加少量硫酸铝(施用需补充磷肥)、硫酸亚铁(见效快,但作用时间不长,需经常施用)、硫磺粉(见效慢,但效果最持久)、腐殖酸肥等,具体施用量根据土壤酸碱度来确定。

常浇一些硫酸亚铁或硫酸铝的稀释水,可使土壤增加酸性。腐植酸肥因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如海精灵生物刺激剂,能较安全地调整土壤的酸碱度。硫酸铝也被用来调节土壤pH值,因为它水解生成氢氧化铝的同时产生少量的硫酸稀溶液。

如果大田内有作物生长,可增施酸性、碱性肥料来调节土壤酸碱度。利用钙镁等碱性元素置换氢离子,提高pH值,还能对作物提供养分。

(1)增施有机肥。这是调节土壤酸碱度最根本的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土壤缓冲性与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密切相关,而腐殖质主要来源于有机质,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强调增施有机肥。

(2)合理施用化肥。一般说来,酸性土壤,选施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磷肥则选施钙镁磷肥。碱性土壤,选施易溶性酸性化肥,如氯化铵、过磷酸钙等。尿素属中性有机态氮肥,酸碱土壤都能施用,但施后隔3~5天再进行灌水,以防止流失,提高肥效。

(3)适施石灰。酸性较强(pH5.5以下)、土质粘重、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适当增施石灰。一般每亩基施50~100千克左右,每隔2~3年施用一次;碱性强的土壤,可亩施石膏(硫酸钙)15~25千克,调节其碱性。要注意适量使用,以免造成土壤盐渍化现象。来源: 公益植保,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干旱:无水时元素不能成为溶解态或离子态,根无法吸收。所以缺素症多出现在干旱年份或干旱季节。

二、土壤反应(ph)不适:土壤反应强烈影响营养元素的溶解度,即有效性。

有些元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溶解,有效性高,有效性高,反应趋向中性或碱性时溶解度--有效性降低。另外一些元素则与此相反,在碱性条件下有效性高而酸性条件下有效性低。与反应关系特别密切的是微量元素。如铁、硼、锌、铜随着pH下降(在pH4.5之前)溶解度显著提高,有效性迅速增加,pH接近中性或趋向碱性时有效性下降,钼则与此相反,其有效性随pH提高而增加。

大量元素对pH反应一般比较迟钝,但其中磷是例外,磷的适宜pH范围极窄,严格说仅在pH6.5左右,<6.5和土壤中的铁、铝等结合而固定,pH值越低,铁、铝溶解度越大,固定量越多,>6.5则与土壤中的钙结合固定,有效性也降低。不过,磷酸钙的溶解度要比磷酸铁、铝大,所以偏碱性土壤的磷的有效性通常比酸性土来得高。

氮的最适pH值为6~8。

磷的最适pH为6.5~7.5或8.5以上。

钾的最适pH为6~7.5。

硫的最适pH值要在6以上向碱的方向。

钙的最适pH为6.5~8.5。

镁的最适pH为6.5~8.5。

铁的最适pH值要在6.5以下向酸的方向。

硼的最适pH为5~7。

锰的最适pH为5~6.5

锌、铜的最适pH为5~7。

钼的最适pH值要在6以上向碱的方向。

三、元素间的不协调

1.氮;吸收硝态氮要比吸收氨态氮难;施用过量的钾和磷都影响对氮的吸收;缺硼不利于氮的吸收。

2.磷:增加锌可减少对磷的吸收;多氮不利于磷的吸收;铁对磷的吸收也有拮抗作用;增施石灰可使磷成为不可给态;镁可促进磷的吸收。

3.钾:增加硼促进对钾的吸收,锌可减少对钾的吸收;多氮不利于钾的吸收;钙、镁对钾的吸收有拮抗作用。

4.钙:钾影响钙的吸收,降低钙营养的水平;镁影响钙的运输,镁和硼与钙有拮抗作用;铵盐能降低对钙的吸收,减少钙向果实的转移;施入钠、硫也可减少对钙的吸收;增加土壤中的铝、锰、氮,也会减少对钙的吸收。

5.镁;钾多影响镁的吸收,多量的钠和磷不利于镁的吸收,多氮可引起缺镁。镁和钙、钾、铵、氢有拮抗作用,增施硫酸盐类可造成缺镁。镁能消除钙的毒害。缺镁易诱发缺锌和缺锰。镁和锌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

6.铁:多硼影响铁的吸收和降低植物体中铁的含量,硝态氮影响铁的吸收,钒和铁有拮抗作用,引起缺铁的元素比较多,它们的排列顺序为Ni>Cu>Co>Gr>Zn>Mo>Mn 。

钾不足可引起缺铁;大量的氮、磷和钙都可引起铁的缺乏。

7.硼:铁和铝的氧化物可造成缺硼;铝、镁、钙、钾、钠的氢氧化物可造成缺硼;长期缺乏氮、磷、钾和铁会导致硼的缺乏;增加钾可加重硼的缺乏,缺钾会导致少量硼的中毒;氮量的增多,需硼量也增多,会导致硼的缺乏。锰对硼的吸收不利,植株需要适当的Ca/B和K/B比(如:葡萄健株的Ca/B为1234毫克当量,K/B为1142毫克当量)。以及适当的Ca/Mg比。

硼对Ca/Mg和Ca/K比有控制作用。

几种能形成络合物的元素,如锶、铝和锗有临时改善缺硼的作用。

8.锰:钙、锌、铁阻碍对锰的吸收,铁的氢氧化物可使锰呈沉淀状态。施用生理碱性肥料使锰被固定。钒可减缓锰的毒害。

硫和氯可增加释放态和有效态的锰,有利于锰的吸收,铜不利于锰的吸收。

9.钼:硝态氮有利于钼的吸收,氨态氮不利于钼的吸收;硫酸根不利于钼的吸收。多量钙、铝、铅以及铁、铜、锰都阻碍对钼的吸收。处于缺磷和缺硫的状态,必然缺钼,增加磷对钼的吸收有利,增加硫则不利;磷多时需钼也多,因此,磷过多有时会导致钼的缺乏。

10.锌:使锌形成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磷酸盐则成不可给态.植物要求适当的P/Zn比(一般为100~120,大于250则缺锌)。磷过量会导致缺锌,氮多时需锌量也多,有时也会导致缺锌,硝态氮有利于锌的吸收,氯态氮不利于锌的吸收。增多钾和钙不利锌的吸收。锰、铜、相对锌的吸收不利。镁、锌之间有互助吸收的作用。缺锌会导致根系中少钾。土中有Si/Mg比率低的粘粒会缺Zn,锌拮抗铁的吸收。

11.铜:施用生理酸性氯或钾肥等可提高铜的活性,有利于吸收。生成铜的磷酸盐、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则有碍吸收,所以富含CO2、碳酸和含钙多的土壤,不利于铜的吸收。多磷会导致缺铜。土壤嫌气状态产生H2S也有碍铜的吸收。铜还与铝、铁、锌、锰元素拮抗。氮多时也不利于铜的吸收。

来源:公益植保 归农生态农业

1

2

3

4

5

6

7

8

1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