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鹊桥应景、喜蛛乞巧——七夕节俗

2018/09/06173 作者:佚名
导读: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据传七夕节是来自牛郎织女的传说。 喜鹊为七夕应景纹样,与梅花相配为喜鹊登梅,象征喜报新春。在明代宫中,人们要穿“鹊桥”补子纹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据传七夕节是来自牛郎织女的传说。

喜鹊为七夕应景纹样,与梅花相配为喜鹊登梅,象征喜报新春。在明代宫中,人们要穿“鹊桥”补子纹服装。其实物如明代牛郎织女纹方补、明代刺绣月兔七夕应景方补、明代洒线绣鹊桥补子。

明代牛郎织女纹方补

明代洒线绣鹊桥补子(故宫博物院藏)

月兔七夕应景方补中间坐者为王母。因为牛郎、织女都是天上的星宿,所以图案设计并没有太多“浪漫”的地方,而是突出了他们“神”性的一面,造型稳重而有气势,非常符合宫廷的环境。

明代刺绣月兔七夕应景方补

也有不出现人物的七夕应景花纹,如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有两件万历时期洒线绣方补,其中一件纵38厘米,横37厘米,红色的地纹上两条盘旋而上的金龙在云间隔河相望,波光粼粼的银河上架有一座白玉栏杆石桥。

明万历时期洒线绣方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一金龙的斜上方饰有连成菱形的四颗星星,代表织女投给牛郎的四个梭子;另一金龙的斜上方饰有等边的三颗星星,代表牛郎投给织女的牛拐子。在两龙上端的云气里,两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遥遥相望,代表牛郎、织女各住一方。整个补子的图案虽没有直接出现牛郎、织女的形象,却用银河、星星、宫殿代表了鹊桥相会的情景,很是巧妙。

明万历时期洒线绣方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局部

七夕之日,妇女以七字为巧的象征,向天上银河织女乞巧时,陈列瓜果七盘,茶杯七口,焚香七炷,备针七根,丝线七色,先向织女星行七拜大礼,然后盘膝而坐,借着朦胧月色,赛穿针、比引线,谁穿引得又快又多,谁就得巧最多。唐宫七夕乞巧图(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所藏《宫宴图》,又名《乞巧图》)亦画黑漆案上陈碗甚多(非宴会,乃乞巧之水碗)。《乞巧图》唐风犹存,是北宋前期摹本或改画本,取全景俯瞰角度,建筑庭院重重尽现,仍有敦煌唐代壁画的空间感。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所藏《宫宴图》(又名《乞巧图》)

陈列了许多乐器

布置宴会

乞巧所用之水碗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所藏《宫宴图》(又名《乞巧图》)局部

宋代彩楼乞巧成为流行,如梁克家《三山志》:“彩楼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阑漏欲终。”在传宋代赵伯驹《汉宫图》纨扇小册页,画汉宫七夕故事,描写宫娥彩女们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针楼乞巧习俗。宫殿中庭园内设有步障,分隔为内、外。障内穿著红衣的妇女,象徵高贵与华丽,在拿著雉尾扇的宫女陪侍下,徐徐的往楼台的地方前行,宫娥彩女们在甬道上列队,排成长长的两行。因为,画中宫女各执法器,簇拥著一贵妇人,前有用以礼仪祭祀的生羊,后从乐队,好像要前往登上画幅左上角的高台,所以被认为是登上穿针楼面银河而乞巧的七夕故事。

传宋代赵伯驹《汉宫图》纨扇小册页

障外则停放牛马车乘帏幔,等待在宫殿庭园内参与活动的主人。人物虽细小,但姿态生动传神,画面绮丽与浪漫,充满南宋宫廷中诗情画意的真实情境。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所藏《宫宴图》(又名《乞巧图》)局部

除了鹊桥纹样,还流行喜蛛乞巧。乞巧习俗是古代社会中妇女界一年一度的大事,藉牛郎织女两星七月相会的故事,特地装扮一番,登高楼向织女乞求得巧,祈祷愿望得以实现。

喜蛛应巧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蜘蛛又称亲客、喜子、喜母等。郭璞《尔雅•释虫》:“小蜘蛛长脚者,俗呼为喜子。”蜘蛛的外形很象汉字“喜”,寓意喜事连连,好运将至。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碧玺蜘蛛胸针

喜蛛应巧在宋代也非常流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至明代,喜蛛应巧仍旧是一种风尚。明人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蜘蛛又称亲客、喜子、喜母等。郭璞《尔雅•释虫》:“小蜘蛛长脚者,俗呼为喜子。”北齐刘昼《新论·鄙名》:“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又,明人毛晋《广要》:“刘子曰: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夜梦见雀者,爵位之象。然见蟢子者未必有喜,梦雀者未必弹冠,而人恱之者,以其利人也。今人以早见为喜,晚见为常。又云:在头则有喜事,荆楚之俗七月七日设瓜果于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巧。”亦称“喜母”。蜘蛛的外形很象汉字“喜”,寓意喜事连连,好运将至。在古代,人们就普遍以蜘蛛为吉祥物,认为一群蜘蛛聚在一起,就预兆着有喜事发生。蜘蛛网上沿着一根蜘蛛丝往下滑,表示“天降好运”。

以蜘蛛应喜,早至魏晋已有此俗。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中有记载:樊将军哙问陆贾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贾应之曰:“有之。夫目瞤得酒食,灯火花得钱财,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小既有征,大亦宜然。故目瞤则呪之,火花则拜之,干鹊噪则餧之,蜘蛛集则放之,况天下大寳,人君重位,非天命何以得之哉!瑞者,寳也,信也。天以寳为信,应人之徳,故曰瑞应。无天命无寳信,不可以力取也。”宋人张耒《明道杂志》:“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凡人小小通塞亦先有符兆,不可诬也。”

在文学名著中喜蛛也作为一种吉兆频频出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有:“疑怪这噪花枝灵鹊儿,垂廉幙喜蛛儿,正应着短檠上夜来灯爆时。”《镜花缘》第三十七回:“当日上去卖货,曾有一个喜蛛落在脚上,那知却是这件喜事!”《红楼复梦》第二十七回:“修云笑道:‘你们不早些儿来,瞧师母同秋姐姐闹了一身的喜蛛蛛儿,不知是那里来的。秋姐姐身上更多。’掌珠笑道:‘师母同姐姐今儿有喜事。’”古人信祥瑞,以种种现象或是动物的出现作为上天旨意在凡间的一种体现,天降命于人,以所遇之物兆示之,于是现象被加之以意义,同时也成为人最朴质的期盼。

明、清时期,有许多用喜蛛主题做簪的例子,如1987年南京中华门外邓府山出土明代嵌宝石蜘蛛形金簪。簪首作蜘蛛形,蜘蛛的首与腹部以镶嵌的红、蓝宝石做成,再用金丝弯曲而成蜘蛛的八只爪,用一对金珠制成蜘蛛的双眼,形态逼真。喜珠在簪头,簪脚是一根细细的金针,两个放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喜从天降”的图案。

南京中华门外邓府山出土嵌宝石蜘蛛形金簪

另外,北京海淀区上庄乡也出土了一件清代累丝嵌珠宝蜘蛛金饰,用珍珠做蜘蛛双眼,蓝宝石为腹,红宝石为首,金丝做八只爪,形态生动。现为首都博物馆收藏。

清代累丝嵌珠宝蜘蛛金饰

此外,清代故宫还有一对金镶珠石秋叶蜘蛛簪。金针,均长12.5厘米,宽3.4厘米。金累丝点翠,嵌珠宝秋叶、蜘蛛、灵芝。

金镶珠石秋叶蜘蛛簪

受中国文化影响,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在西方的首饰设计中,与蜘蛛相关的主题,也是新艺术时代很流行的题材。

蜘蛛网发梳(1910左右)法国设计师Clément Joyard设计

本文摘引于贾玺增《四季花与节令物》(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文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