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资产配置大转变

2018/09/0651 作者:佚名
导读:郭超,经济学博士,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中财国际教育CMA 培训中心资深讲师,中国金融学会会员,中国物流学会会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 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

郭超,经济学博士,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中财国际教育CMA 培训中心资深讲师,中国金融学会会员,中国物流学会会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

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从2017年11月份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市场围绕着“资管新规”一直有众多讨论,监管部门也针对市场意见重新修订了部分条款。市场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消化之后,“资管新规”的原则和内容都已被市场所熟悉和预期,政策真正落地后,带来的冲击可能是比较小的。尤其是这次“资管新规”最终版的出台,有一些条款确实相对于原来征求意见稿有所放松。最为明显的放松是过渡期,由原来的一年半放松到接近3年,即到2020年年底,市场对“资管新规”的乐观也普遍源于这一条。

在其他条款设定上,也有一定的放松。首先,对刚性兑付机构的惩处表述有所放松和模糊化。征求意见稿为“加强惩处”,而最终版本为“进行惩处”。其次,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惩处表述模糊化,前者提到罚款并要求制定具体罚款标准,而后者只提到“依法纠正并予以处罚”。再次,关于资管产品的抵押融资,此前征求意见稿是禁止持有人进行杠杆操作,最终版本是只限制金融机构进行杠杆操作,但允许个人和企业对金融资管产品质押。最后,资管产品的份额分级也略有放松。此前限制“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私募产品,投资比例超过50%即视为单一”和“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比例超过50%的私募产品”等两类产品进行分级,最终版本取消了该限制,只是规定公募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能进行分级。

于普通人而言,也许我们更关注的是“资管新规”的出台对今后创富模式会带来何种影响,在以后进行资产配置时,应着重考虑哪些因素呢?

显而易见,“资管新股”的出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确认了中国宽松货币政策时代的结束,与此相应,我们的财富创造模式也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资产配置的重点也应随之作出调整。

过去一段时间,可以说国内的财富分配变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过涨价。如大家热捧的茅台,其实主要就是涨价带来财富增长的典型:2016年53度飞天茅台的零售价800多元/瓶,而现在已经涨到了1500元/瓶。由于“去产能”政策的影响,周期行业在过去两年成功实现了逆袭,也更多得益于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煤炭、粗钢为代表的商品价格几乎都翻了一倍。而在过去10年,国内最为成功的财富模式无疑就是购置房产。据官方统计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2018年全国商品新房的平均售价涨了一倍多。但这个价格同10年前其实不具可比性,因为新盖的房子一般离市中心都比较远,而10年前的房子一般都在内环以内。如果按可比价格计算,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都在3倍以上,折算成年化涨幅超过15%。

而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有时候大家可能会有这个疑问:“为什么买房可以赚钱?”按常理讲,房子还是那套房子,实际上,房子本身还有折旧,同样的一套房子持有10年以后,质量跟以前比下降了,但是价格非但没有下跌,反而上涨了几倍,这说明房子价格的变化跟房子功能没有多大关系。那么,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广义货币总量2008年是47万亿元,2018年是174万亿元,10年间增加了3倍多。并且中国的货币统计还有遗漏,因为广义货币主要统计了银行的存款,只统计了银行的表内负债,但是在过去几年,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但很大一部分银行理财不统计为银行存款,是以表外的形式存在。这意味着包含影子银行以后的中国货币超发情况更严重。因此可以说,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流动性过剩。

但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为继。从经济发展历程来看,货币超发并非常态现象。一般而言,发展中经济体货币增速通常比较高;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广义货币增速一般都比较低。或者说,在经济发展历程中,很多国家都经历了货币发行过快到放缓这样一个过程。

为什么货币增速有高有低?如何理解货币增速的变化?从美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美国也经历了货币增速先升后降。在金本位时代,货币长期低速增长,在美国19世纪的100年中,货币平均增速只有4.5%,远低于20世纪平均7%的货币增速。为什么19世纪美国的货币增速那么低?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处于金本位时代,货币没法超发。

在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增速先升后降。在1933年,美国正式废除了金本位,从此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观察美国过去80年的货币增速,可以发现前50年增速上升,平均增速高达9%,但是后30年增速下降,平均增速仅为6%。也就是从美国的历史数据来看,货币高速增长并非常态,其过去200多年的增速起初100多年长期在低位,之后50年增速上升,但是最近30年增速重新下降。

从宏观来看,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因此货币增长主要是满足经济总量增长的需要。而无论是通胀还是经济的实际增长,都会增加经济名义总量,同时带来对货币的新增需求。因此,货币的增长主要是满足通胀或者经济增长的需要。

金本位时代没有通胀,货币的作用主要是满足经济增长。在19世纪的100年中,美国的通胀为零,这意味着100年内美国没有通胀。19世纪美国GDP实际增速平均约为4.1%,与4.5%的货币增速大致相当,这意味着当时的货币增长主要是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信用货币时代,货币超发导致通胀。进入20世纪以后,金本位的缺陷开始显现,因为黄金的产量是有限的,没法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国家相继都废除了金本位,美国也在1933年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而美国的通胀也在1933年以后产生,其20世纪的平均通胀达到3%,远高于上一个世纪的0%。但从经济增长来看,其20世纪的GDP实际增速平均为3.3%,反而还低于19世纪的4.1%。

这意味着,在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以后,货币增速上升的主要作用只是推高了通胀,并没有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20世纪美国的货币增速从4.5%上升到7%,只是把美国的通胀从0推升至3%,而实际经济增速反而还有下降,这一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这10年美国的货币增速高达10%,但是GDP实际增速仅为3.2%,而通货膨胀高达7.8%。于是,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说“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而这一认识最终改变了美国央行的货币政策。

1980年以后,美联储开始转向治理通货膨胀,把抑制通胀作为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从那以后30年,美国的通胀大幅回落至2.7%,与之相应美国的货币增速也降至6%左右水平,但是这一过程中美国GDP实际增速并没有大幅下降,而是稳定在3%左右。

美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充分证明了一个结论:货币超发除了引起价格上涨,不创造实际价值。在金本位时代,货币没法超发,其实只是导致了长期通缩,没法涨价,但不影响实际经济增长;而在纸币时代,货币超发只是带来了价格的上升,而抑制货币超发也只是降低了通胀,并不影响经济增速。

美国的历史经验同样也适用于中国。在过去10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我国开始采用刺激需求的方式稳增长,其实质是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式刺激增长。

从2008年到2017年,中国的GDP实际增速从10%降至8%,但是这10年中我们的广义货币增速依然维持在15%左右的高位,而且考虑到影子银行的发展,这意味着这10年的实际货币增速还要更高,这期间就不时出现各种价格飞涨,尤其是房价持续上涨导致资产泡沫日益严重。

从美国的实践来看,央行货币政策是会变的,因为央行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没有意义,所以最终会改变货币超发的行为。而在过去两年,中国央行的改变也非常明显:首先是政府把打赢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与此相应建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实施“资管新规”,全力推进金融去杠杆,压缩影子银行。其次是2018年的政府工作目标,不再设定任何货币增速,而以往我们每年都有12%以上的货币增速目标。并且央行在2018年年初明确提出,未来货币低速增长将是新常态。

同样观察美国过去的30年,在美联储下决心抑制货币超发后,我们可以发现,靠涨价其实几乎不赚钱。尽管最近石油的价格上涨了不少,其实过去30年的油价也就涨了一倍左右;美国的房价好像创出了历史新高,其实也只回到了2008年的高点。换句话说,无论是商品还是房子,尽管价格有涨有跌,但长期来看每年平均涨幅都非常有限。在美国过去30年真正创造财富的是两类资产,一类是创新类资产,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过去30年涨了30倍;另一类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因为在控制了货币增速之后,美国利率出现了持续下降,从而固定收益率资产的实际回报在上升。

总之,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后,在货币政策总体收紧背景下,我们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应该着重考虑两类资产:创新类资产和稳定收益类资产。如果我国的货币政策未来逐渐走向以收紧为基调的稳健,那么资产增值模式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靠涨价赚钱将成为过去,靠买房发财的时代也将结束,而未来只有创造实际增长才能带来财富,而创新类资产是能够创造实际价值的;与此同时,货币低速增长将抑制通胀预期,那么以债市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也将充满机会。

理财吧所有原创文章

版权归理财杂志社所有

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我们:licaizazhi@foxmail.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