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时评:绿色建筑的艰难行程

2015/06/101680 作者:佚名
导读: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艰难行程

今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随着全民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提高,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其中,绿色建筑以其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特点被社会逐渐认同。

然而,百姓参与度不高,行业盲目照搬国外技术等问题在我国绿色建筑行业不断凸显。专家建议,应增强公众对绿色标准的认知度,探求绿色建筑本土化,并从源头上理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建筑质量终身责任追溯机制,让各方叫好的绿色建筑生根、发芽、快速成长。

百姓自带“监测仪”倒逼推行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06年4月,我国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成体系建立绿色建筑标准的国家之一。

“然而,制约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因素不断凸显,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绿色建筑推行中对百姓重视不足,百姓又对绿色建筑认识模糊。”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谢东说。

“很多绿色建筑都在申请国家认证的星级标准,但目前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中却遗漏了重要的人均指标。一个三星级的绿色建筑中,每平方米究竟容纳多少人工作、生活。不考虑人均指标,再高效的建筑也会有浪费。”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张宏儒说。

“国家通过补贴鼓励推行绿色建筑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我们担心拿着补贴上星级的绿色建筑把真正的绿色建筑挤没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说,“补贴可用于组织绿色建筑行业的高端技术人员对绿色建筑欠发达地区宣传、培训,鼓励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做样本工程。”

“当前国家制定绿色建筑标准的受众群体是行业,在绿色建筑推广的过程中,尚需建立一个站在百姓立场、通过大数据让公众可自我衡量、感知绿色的标准,这个标准无需行业制定和机构证明,可与政府规范并行推行。这就相当于百姓自带‘实时监测仪’,倒逼开发商推行绿色节能建筑。”她说。

探求本土化、低成本的绿色建筑之路

没有围墙和大门,没有遮挡左邻右舍的通风道,市民可在架空大堂里享受绿意和小憩,通过展示系统了解绿色建筑科普知识……这是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大楼的设计风格。建科大楼包含土建、机电设备、内外装修在内的每平方米成本不到4300元,在深圳属于办公楼平均造价偏低的水平,其单位建筑面积年均能耗较当地同类建筑平均水平低59%。

玻璃幕墙封闭造出的高温空间,复杂技术带来的高消耗、高舒适环境……招商地产绿色研发与应用中心技术总监林武生说,发达国家的建筑消费建立在高成本基础上,如果国内绿色建筑完全参照国外标准和运营模式设计,将造成绿色建筑反而能耗更高的情况。应从国情出发,延续低能耗社会的生活习惯与传统进行设计,反对照抄国外模式。

在招商地产总部的会议室,窗上安装了一块遮阳板,经过反射,使室内得光率更高。没有遮光板时,阳光只能照进屋子的三分之一。“绿色建筑不是简单地引进价格高昂的绿色技术或产品,而是从细节控制资源、能源消耗。”林武生说。

政府多措并举管理开发商

当前建筑开发数量可观,在粗放经营下开发商仍可获取高利润,绝大多数开发商缺少足够动力发展科技,也不愿在可能增加技术风险和额外成本的情况下推行绿色建筑。

“市场上的开发商参差不齐,如果盲目‘一刀切’过分强制市场做绿色建筑,造假、偷工减料等现象将接踵而来。”叶青说,“应当在政府投资的项目先试先行,强制规定绿色标准,同时加大投入用于国家示范项目。”

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海东认为,在建筑全过程中,法律法规的脱节、监管不严也使部分开发商“钻了空子”。自2014年以来,商品房进入“质量报复周期”,多地商品楼“未老先衰”“未立先倒”,屡次成为严重质量事故的主角。为防事故,国家早已出台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全国多地也建立起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但落实上显然有待加强。

“现在很多条例不是老百姓拿来维权的依据,国家应从源头上理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建筑质量终身责任追溯机制,加大建筑运维期间的违法成本,对房屋质量问题‘零容忍’。”谢东说。

文章来源:新华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