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广西其实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很多农村生活污染和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

2018/09/06105 作者:佚名
导读:到过广西的外省人,都感慨于广西优美的风景。广西有全国最发达的水系,有全世界最有特点且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有很多天然森林绿地。山水一体的环境在全国都是著名的,风景之美,被称为是“上帝的后院”之一(另一个是四川,云南是“上帝的花园”)。 但是,

到过广西的外省人,都感慨于广西优美的风景。广西有全国最发达的水系,有全世界最有特点且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有很多天然森林绿地。山水一体的环境在全国都是著名的,风景之美,被称为是“上帝的后院”之一(另一个是四川,云南是“上帝的花园”)。

但是,遗憾的是,拥有者,往往不珍惜所拥有的。广西其实也是单位经济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全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除了几个大城市之外的县市,工作基础非常薄弱,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有规模的工业企业,很多城市发展非常缓慢,城市化进程速度落后,大量劳动力流出到发达地区特别是广东等区域。由于没有资金开展经济建设,区域条件差,广西大量地区经济发展乏力,一些城市在本世纪初时仍然与很多地区的县城没有太大区别,成县域经济发展更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广西经济在全国经济的推动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全国的经济情况相比,广西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顺利,特别难是县级经济发展很困难。对于县和落后城市来说,发展实业是最快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但是由于在资金、人才、技术以及原有工业基础当方面都严重缺乏,各个地方不得不发展基于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产业,或者采用破坏环境的方法发展各种短期内见效快的产业。如采矿业、小冶炼业、水泥业、小化工业和小型制造业等等。

GDP衡量政绩而导致经济发展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在很长时间内是全国性的问题,但是对于广西来说,影响却特别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广西原有的风景和环境资源太好,其破坏导致的损失更大。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引进,排挤了原来可能的新经济发展机会,导致失去原有发展机会,甚至之后有些产业投资想进入,看到污染的环境,就放弃了投资产业的想法。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在广西各县都有,有些地区发展采石业和水泥业,把整个山体都破坏殆尽,而有些地区引进的高污染产业,把广西最珍贵的水体都破坏了。其中很多都是明显的污染产业,未经过环境评估,甚至有些是明知道是污染甚至重污染的产业,仅仅为了GDP下的政绩的原因。

广西另一大污染要素即是生活污染源。

这是长期以来广西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生活污染,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广西农村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严重滞后,导致严重污染。我区水系发达,很多居民地都是依水而形成,但是由于没有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导致垃圾直接倒入河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特别是有了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后,很多村庄的河流被污染到接近废止。另外就是各个村庄的排水系统,广西大多数村庄都未建有排水系统,生活废水都是地表直接排的,人畜粪便直接排,污染非常严重。

我区实行“城乡清洁”以及“美丽乡村”工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先从意识上要村民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改善农村环境。从政策实施路线来看是正确的,但是从目前实施效果来看,仍然无法令人满意。很多村庄仍然无法解决垃圾处理和排水系统问题。广西农村清洁工程,任重道远。

有人说,广西发展旅游业有优势,不必发展工业。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很多地方仍然大力发展污染重的产业。其实道理不难,因为旅游资源是潜在资源,开发旅游业周期很长,要求的条件太多,宣传、服务等,而且,短期内旅游业对GDP的推动作用非常不明显,广西多个贫困县都曾经试图发展旅游业,效果确实未能达到预期。

如何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对我区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决策人士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对于广西来说,需要清醒认识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是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农产品以及有区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劣势则是人才、政府行政能力和思想文化基础。要实现广西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及农业基础上的加工业、休闲旅游业、手工业,并健全农业商业渠道(这点很重要,广西的香蕉事件、西瓜事件都说明广西农业商业渠道是非常落后的),提高村民素质等。

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是个非常困难且比较漫长的过程,广西目前经济仍然落后,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全发达。落后地区更是如此,但是落后地区必须意识到,广西经济发展将是一个“先富带后富”的过程,即广西几个经济带经济发达后,成为广西经济发展动力,逐步带动后富地区。而在这个过程中,落后地区不能牺牲环境来急于求成,不能以GDP评估官员和政府政绩,经济在摸索中发展,在摸索中清晰道路,如何保护环境、保护人文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