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经常会问“山地车需要打多少的胎压才合适?”而高手则在思索:“胎压究竟是如何控制胎面花纹达到最大的牵引力的?”
关于胎压,轮胎制造商一般会在胎壁标注胎压最大值,不过对山地车手而言,最大能承受的胎压并不是困扰他们的问题,山地车手往往更关注“你敢打多低的胎压?”合适的胎压,需要与车手的体重、面对的路况、骑乘风格、车胎结构、容量等等诸多因素,没有一个简单而完美的公式可以告诉你:多少胎压是完美的,因此,下面来分析关于山地车胎压设定的5个问题:
1、牵引力与控制
理论上,要想达到最大抓地力效果就需要想尽办法将轮胎与地面有更多地接触。调整胎压则是增加轮胎触地面积最简单方便的办法。然而胎压并非越低越好,过低的胎压会导致转弯时的支撑力不足,侧面胎齿无法对地面进行支撑,胎边容易太软而导致扭曲,导致转向失控。刹车不足时的制动同样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坡道刹车时,胎齿因为胎压不足而向后蜷缩,导致与摩擦力大大减小。
另外过于柔软的低胎压产生的另一风险就是缺乏对整体的动态支撑相应,无论是制动、加速、转弯等等变化。有过车胎漏气的车友都应该体会过胎壁磕碰时的绝望。胎压过低会大大增加蛇咬、穿刺、爆胎的几率,同时极易磕碰损坏车圈。
与之相反,如果把胎压打得特别高,车胎的抓地力则会大大降低。过高的气压无法有效吸收来自地面的震动,使得车身变得难以控制。尽管低胎压并不会将坚硬的岩石变成柔软的地毯,但在缓解冲击、提升控制方面确实有着明显的作用。
2、骑行效率
如何平衡骑行效率与车胎牵引力是车手在设定合适胎压时值得注意的事情。低胎压能够有效缓解地面冲击,同时也会造成轮胎侧壁过度弯曲而造成的滚动阻力;反之高胎压则会带来不必要的能量浪费。这里并非说胎压影响避震器效能,而是在骑行过程中高胎压带来的颠簸会迅速消耗车手的体力,这样的能量损耗并没有实际推动车辆前进。在山地越野中身体肌肉还要如此的激烈的对抗,可想而知有多累。
此外,高胎压带来抓地力的降低。为了提升崎岖路面的滚动效能,车胎必须能够在崎岖路面产生足够抓地力,过硬的车胎在吸收过滤震动时,车胎可能会发生偏向,从而导致轮胎过于弹跳以及发生侧滑。
其实,当山地车进行爬升技术路段时,能够过滤掉碎石树根的小震动十分有用。车胎帮助车手更加有效地控制平衡,而非直接被弹起。
3、什么时候增加胎压?
对于体重较大的车手,要达到更大的牵引力则需要适当增加胎压。打气增压,可以有效保护车圈、防止蛇咬爆胎的发生,尤其是在乱石路径、大落差等崎岖路段。高TPI的车胎往往更加柔软,在压过不平整路面的时候,仍可保持与地面的最大接触面积,并且不会让震动扩散开来。需要注意的是更高的TPI织网罩外壳更薄,需要更高的胎压来支持。如果发现轮胎侧边有可见交叉影线出现,这可能是纤维套管损坏的一个迹象,提醒你该打多些气,适时提高胎压!
骑乘风格的偏向同样影响胎压的多少。不要把骑乘风格与骑行技术相混淆。顶级车手在乱石贴地飞行而过车胎无损,小白车手跳个马路牙子也会爆胎。如果你喜欢硬碰硬的粗狂骑行风格,建议打高气压。
4、什么时候放点气?
与之相对应的,体量较轻的车手想要达到同样的抓地力则需要适当放气。地形同样重要。在松软的沙质地面以及雪地需要较低的气压来达到增加车胎牵引力的目的。真空胎可以打入比普通车胎更低的气压,这也是真空胎的一大优势。
如果你发现需要努力保持车胎抓地力时(例如上坡),检查你的胎压,可以适当放点气。如果说你用的是TPI较低的外胎。厚重的胎皮,在经过崎岖路面的时候,往往胎皮会来不及反应,就把震动直接传到手掌或屁股上来,而且会让轮胎跳离地面,使得接触面积变小,抓地力也会变差。此时就需要降低胎压,吸收缓冲硬质胎带来的震动。如果发现胎齿有过多的撞击破损迹象,这可能是你胎压过高的症状。
5、到底多少胎压才合适?
尽管上述的一些理论看起来很复杂,一个小小的胎压设定就要考虑到车胎容积、车手重量、织物密度、路面状况等诸多因素。不过实践起来并没有很难,最终的目的是将胎压平衡在适中的水平,往往这个范围比专家理论上的数值范围大得多。
合适的胎压需要实际去测试调整,具体的数值并不是万能的,但上述提供的概念依然可以为车手提供一些关于胎压需要考虑和注意的事情。
关于山地车胎压设定,你有什么见解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讨论。
责任编辑:Kz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