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5月9日讯(周代庆)食用菌种植落户柳阳,昝村藤椒种植从无到有,太源村老川茶基地逐渐恢复;南外环线、雅康高速横向穿越,雅康高速出口、南外环线、成雅快速通道汇聚于此……走进雨城区南郊乡,一幅崭新的画卷展现在眼前,曾经“近郊远村”的印象成了永远的记忆。
南郊乡余家村草莓采摘园中 李秀华(左)正在工作
近年来,南郊乡大部分地域被纳入城市规划区,而在此时,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又该如何破题?“我们立足现有实际,合理布局产业,推动南郊乡振兴发展。”南郊乡党委书记李忠明介绍,南郊乡在脱贫攻坚上精准发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上走生态绿色之路,推进“绿水青山”战略带动南郊振兴。
打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渐凸显
一栋栋“别墅”坐落在山水之间,一条公路缠绕在山腰之上……还在河对岸,太源村的新貌便展现在眼前。很难想象,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孤岛”太源,几年时间内,不仅打通了通组公路,并且还建起了许多新房。
“我们这里就是地多,但是以前不通路,村民都离开了村子去外面发展。”太源村3组组长余德琼说,以前全组近百人,如今只剩下10多人常住。
田地在山下,村民居住在半山腰,地理环境严重限制了太源村的发展。“太源村有丰富的林竹资源,以前苦于交通条件限制,资源优势一直无法转变成经济优势。”太源村第一书记林昊介绍,长期受交通条件影响,村民生产、生活非常不便。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太源村被边缘化,成为了南郊乡有名的贫困村。
在发展路上,余家村与太源村情况相似,通过周公河进入余家村的唯一通道,是座建设多年的铁索桥。余家村村头,铁索桥横跨周公河上,几十年来,一直是全村出行的交通要道。行人、车辆全部从铁索桥上过,村里需要的一砖一瓦、生活用品都要靠“火三轮”拉。
没有桥、不通公路,太源、余家等村落的诸多致富想法,都无法变成现实。而在近年来,南郊乡党委、政府把准穷脉,突出民生优先原则,优先保障基础建设。
2013年,通往太源村的大桥建成通车;2014年5月,成都主动帮助灾区群众解决最难的难题,那就是在周公河上,建起一座226米长的高架大桥。
桥通了之后,余家村内2.6公里长、4.5米宽的村道全部贯通,全村4个组全部修通了水泥路。余家村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与世隔绝”的落后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村。
现在,在南郊乡境内,横跨在周公河上的这两座大桥,让余家和太源村跨越发展了几十年。近几年来,南郊乡修建了通往余家、太源、柳阳等村的7座大桥,制约南郊乡发展的瓶颈被打破。
从市区到南郊,刚出城便可见雅康高速从南郊地界横空飞过,与雅赵线形成一个巨大的十字。“正在建设的雅康高速公路,其雅安出口就在南郊,出口正常投入使用后,南郊乡就如北郊乡一样,成为雅安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这也势必推动南郊的发展。”李忠明说。
南外环线沿周公河而上,在南郊境内与成雅快速通道连接,成雅快速通道最后到达对岩。雅康高速、南外环线、成雅快速通道的建成,犹如打通了南郊发展的两大动脉,无疑使南郊乡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
“现在正在筹建城区至孔坪的复线,预计今年内即将开建,无论线路怎么走,都会贯穿南郊全境,这势必带动余家、狮子、太源、高山等村的发展。”李忠明说,将来的南郊将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绘制蓝图产业兴旺助力振兴
汽车在绿荫道上穿行,远山、河流尽收眼底,几分钟时间便来到余德琼的家门口。桥通了,路修好了,村民的竹子再也不用烂在山里了。“以前是论公斤卖,现在是按照吨来卖。”余德琼说,村民的劳动成本减少了70%以上,现在大家又在发展茶叶、中药材产业。
“你看,这片是正在恢复的老川茶基地,一直延伸到那边山岗上。”沿着余德琼的手指方向望去,100多亩茶园穿插在林间,老川茶蓬勃生长。
茶房上、茶杠子(音)……在太源村有许多与茶相关的小地名。“很多年前,太源村有几千亩茶园,从河谷到高山几乎都生长着老川茶。”余德琼说,曾经许多与茶相关的小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站在太源村眺望,河对岸狮子村1组春苑农场正是一片忙碌景象。
搭架、修路、施肥……“附近的村民在这里务工,男工120元一天,女工80元一天,通过产业带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春苑农场农场主刘德文说,春苑农场在狮子村流转2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特色水果、蔬菜。
刘德文介绍,春苑农场种植猕猴桃、羊奶果、相思果等特色水果,并针对水果的不同成熟季节,使春苑农场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都有出售。“狮子村是"插花式"非贫困村,我们组建了春苑特色有机水果种植农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刘德文说。
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的路上,南郊乡统筹“五个一”帮扶力量,联系干部和包村干部经常深入村组,了解民情民意,各村制定了切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保2020年末全部实现脱贫。此外,该乡不断改善提升群众生活环境,完成第一批五改一建65户,第二批、第三批五改一建正在启动。在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相关基础指标的同时,重在提高群众素质和群众满意度,利用“干部大家访”深入群众,开展交心谈心。
该乡还在柳阳村顺利引进食用菌种植公司,该公司的示范基地位于南郊乡柳阳村5组,占地面积10亩,年产量3吨,产值15万元。2017年发展产业3万包,直接受益贫困群众80余人,间接受益群众50余人。昝村“三个一”示范工程在贫困村开展后,藤椒由无到有,从有到多,现在达到400多亩。“2017年柳阳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昝村达到1.5万元,目前,两村均达到2017年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标准,为进一步提升贫困村村容村貌,昝村、柳阳村正在实施美丽新村项目。”李忠明说。
步行走过周公桥,远远望见一幢幢藏羌风格和川西特色相结合的新居,它们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在青山绿水映衬下,余家村显得格外美丽。
走进草莓采摘园,余家村4组村民李秀华正在整理枯叶,一天80元的收入虽不高,但守着家就找到了就业岗位让她非常开心。“现在余家村不仅环境优美,并且还有草莓、蓝莓采摘基地和根雕园,最近还引进了宝兴野猪产业。”李秀华说,余家村的发展,使余家村村民改变了传统的生活。
开心农场、休闲农庄、农家烧烤……行走在余家村,鸟鸣阵阵,清风徐来,屋檐下的红灯笼随风摇曳,浓郁的山水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高山老川茶、特色水果蔬菜种植、农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对于南郊乡的未来,李忠明有一个长远规划。“在柳阳一带发展蔬菜种植,并充分利用余家村优势,把山水人家、小桥流水等农家乐积极性调动起来,带动余家村整体发展,还要发挥太源村、高山村地理位置优势,发展老川茶、中药材等。”李忠明说,通过产业布局,要在全乡形成南郊振兴的强大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