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四川]自贡“海绵城市”建设推进 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2015/06/112817 作者:佚名
导读:夏季到自贡看“海”——这虽是玩笑话却也道出城市建设之“病”,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因大雨形成内涝,这是自贡城市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
夏季到自贡看“海”——这虽是玩笑话却也道出城市建设之“病”,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因大雨形成内涝,这是自贡城市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在“玩笑话”背后——自贡属全国最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短缺同样制约着自贡城市的快速发展。

在这雨水“多”与“少”之间,如果自贡能像一块巨大的海绵,雨水下来后迅速被吸收防止城市内涝,干旱的时候将海绵里的水“挤”出来解决城市干渴,那该有多好?

令人期待的消息来了,“如果自贡成为一块巨大的海绵”将成为现实。自贡晚报记者昨日从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获悉,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本报曾报道)正在推进中,《自贡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5-2017)(下简称《实施方案》)已正式出台,未来的自贡能够“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通过“海绵”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最终达到城市生态治水的目的。

造城初衷 求解城市内涝与干渴难题

正如本文开头描述那样,“城区看海”与缺水现状并存,折射出的是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城市化进程的“通病”,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约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处处是硬化路面,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加,致使地表的持水、滞水及渗透能力减弱。逢大雨主要靠管渠等“灰色”设施排水,一旦这些设施满足不了排水需求,“城区看海”便来造访,自贡的小伙伴是否还记得这些场景:

2012年夏天的一场大雨,富台山隧道瞬间变成“水帘洞”;2013年6月21日晚的瓢泼大雨落下来,第二天早上,板仓孵化园前的道路处积水最深的地方约一米四五,市民直呼自贡也能“看海”了;还是2013年8月晚间一场暴雨,我市一酒店地下停车场被淹,20多辆车遭“泡汤”。

缺水也是自贡的“心病”,我市是四川最为严重的缺水城市,也是全国5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统计显示,我市80%的雨量集中在6-9月,多以洪水形势流走,而枯期1-3月仅占全年总量的2%-5%,这给水资源利用带来了极大困难,影响了河道直接取水的利用量和水环境容量,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求解内涝与缺水难题,‘海绵城市’无疑是破题关键。”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将引领自贡未来城市治水的新方向,改变排水理念,改进排水防涝措施和方法,有利于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衡问题,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我市建设‘海绵城市’也有基础优势。”

造城攻略 “海绵城市 ”·建设基础

“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早在今年2月,我市就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永湘为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个涵盖建设目标、任务、主要工程等内容的《实施方案》也在当月出台,“海绵城市”建设年由此正式启动。

对自贡而言,我市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先天基础。我市不仅是国家园林城市、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等评为“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去年9月,我市还被省上确定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本报曾详细报道),今年内就可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和数据信息系统建设。

此外,《自贡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自贡市中心城区水系规划》、《山体水体保护规划》、《自贡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自贡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等一系列相关规划已经修订和完成,这些规划成为了“海绵城市”建设最好的“助力剂”。

“海绵城市 ”·重点工程

“建设海绵城市,归根结底,是要恢复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该负责人介绍,按照《实施方案》,将雨水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工程等作为建设重点。

以雨水渗透工程为例,将对新建或对现状路面和人行道进行铺砌改造,逐步取代原有全封闭的路面铺砌系统,通过建设道路可渗透人行道、透水停车场、透水广场以及绿色屋顶等减少雨水径流,增大雨水向下渗透,补充地下水。

对雨水的滞留则主要采取下凹式绿地和下沉式广场两项措施,也就是适当降低市政广场、绿化带等公共场地的标高,建成较低洼的、有一定透水性的地面,雨水以自然渗透方式渗入地下,到雨水调蓄和初期雨水过滤的目的,全市拟新建下凹式绿地78.78公顷。

“在雨水调蓄池和雨水湿地内存储的雨水均可回用于绿地浇灌和道路冲洗,市政取水车可就近选取水体,自行取水。”该负责人表示,若以上工程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城市的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和防洪减灾能力,避免内涝等灾害。

“海绵城市 ”·试点区域

自贡晚报记者了解到,在充分考虑试点城市的代表性、引导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我市划定了30多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包括南岸科技新区、东部新城起步区、东兴寺片区、西山-光凤片区和大安旧城片区,该区域内目前聚居人口为15万人,预计未来聚居人口将达到30万人。

据《实施方案》,今年或将重点推进南岸科技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西山路、光凤路、滨江路和交通路低影响开发改造,建设釜溪河复合绿道生态驳岸,明年预计将重点推进东部新城起步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金钩湾、东兴寺片区低影响开发改造,建设釜溪河中段生态驳岸。

造城效益 城市“呼吸吐纳”自如

“一旦建成‘海绵城市’,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可使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上一个新台阶缓解城市内涝,“呼吸吐纳”之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对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益将十分显著:

效益一:告别“城区看海”

大雨袭来,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储存起来;暴雨过后,再让雨水缓慢地流出,从而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带来城市内涝问题。

效益二:实现生态治水

当城市成为“海绵”时,降雨时城市吸饱了水,而在干旱缺水时,就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以北京为例,自打造“海绵城市”以来,仅2014年就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781万方,相当于14个昆明湖。

效益三:改善城市环境

通过透水地面的建设,能削减洪峰,延迟洪峰出现时间,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减少城市内涝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新/扩建调蓄设施,可开发利用雨水资源,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海绵城市与建设项目结合起来,还可改善社区小气候和环境条件,美化居民生活。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保护河、湖、池塘等水系,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缺水和热岛效应。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另外,“海绵城市”建设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经济效应可观。

>>名词解释

“海绵城市”会“呼吸吐纳”

“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改变传统城市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如此一来,城市不再内涝成灾,到处“看海”;也不再干旱缺水,“干渴”难解。

文章来源:造价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