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宝安如何突破水环境治理瓶颈

2018/09/06126 作者:佚名
导读:宝安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和管理,将水环境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宝安区在全省率先运

宝安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和管理,将水环境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宝安区在全省率先运行“环保+水务”的“河务通”APP。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最近,深圳的又一块“国字号”招牌引发关注。3月27日,深圳市召开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进会,发布《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启动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国首批示范区的“三城”之一,深圳将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为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效应。

规划显示,在绿色发展方面,深圳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构建宜居多样的城市生态安全系统,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和管理,打造一流的湾区海洋环境,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机制。

在深圳的生态系统中,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宝安区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等一系列治水问题愈发凸显。2016年,宝安66条大小河流中,有65条河流被列为劣V类水体,整治黑臭水体迫在眉睫。

宝安区六届三次党代会提出,建成“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典范”的战略目标,要求以污染治理攻坚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深圳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宝安将如何突破水环境治理瓶颈?

南方日报记者 胡百卉

建全河长工作机制

全民参与实现长效治理

深圳是较早推行河长制试点的地区之一。早在2012年,宝安区就开始探索实施河长制,且去年发布了《宝安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实现了全区河长制全覆盖。

作为社区级别的河长,新乐社区党委书记朱思阳负责双界河和新圳河的区域河段。自从当上河长,朱思阳一有时间就往河边跑,原来向河边倾倒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周边居民保护水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高。“社区级别河长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辖区居民做好宣传工作。”朱思阳表示,社区河长是深圳河长制深入河流区域最接地气的末梢,这样的河长对老百姓而言,看得见、管得着、信得过,杜绝了前端治河、后端污染的老大难问题。

据了解,宝安区构建了三大治水提质工作机制,包括建立河长制三级责任体、建立黑臭水体治理三级工作机制、健全指挥部三级议事决策机制。自去年开始,每周三下午,区一级河长就会带领下面各级河长到分管的河流区域进行巡查,一线指挥、一线督战,以“项目经理”的理念解决河流治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宝安结合实际,细化河长制实施内容。“六个一”,即“一河一长”责任工程、“一河一档”基础工程、“一河一策”先导工程、“一河一建”网络工程、“一河一管”保障工程、“一河一景”生态工程。按照“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的要求,将每一个水务工程项目、每一个重点涉水企业、每一个入河排污口、每一个待拆迁的建筑物、每一条管网,绘制到河流治理作战形势一张图,编制成河流特征数据一张表,并建立了河流治理一本账。

在落实河长制责任的同时,宝安通过各级河长带动全民护河爱水,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治水护河的行动中来。“河小二”“红领巾河长”“民间志愿者河长”等志愿者行动推动宝安形成全民参与治水提质、全民共治水污染的生动局面。

深圳市人大代表应筅认为,河长制工作的关键在于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调动公众参与。此外,每条河流还应实现信息化,进行大数据采集,把每一条河流的水质信息和基本指标公示出来,让大家有依据的去了解。

率先推出“河务通”APP

河流巡管纳入智慧管理系统

站在宝安区的任何地方,巡查人员打开“河务通”APP巡查端,就能准确查看每日巡查对象的属性与位置——每一家重点涉水企业的排污量是多少,排污管线的项目编号、名称、终点管线埋深等各种信息一目了然。

2017年8月8日,宝安区在全省率先运行“环保+水务”的“河务通”APP,打造环水信息数据库,涵盖全区66条河流、6732公里排水管网、102座泵站、60座水闸、2420个入河排污口、631家重点污染源企业等基础信息。这也是国内首个面向河流巡管的智慧管理系统。

“河务通”拥有河长端、巡查端、执法端和企业端的不同终端。通过“河务通”,宝安现已逐步实现重点涉水企业一日一巡,黑臭水体沿线一周一巡,小废水企业一月一巡,普通企业一季一巡。在巡查过程中,可以随时上传事件信息、图片,系统后台依据所在网格自动分拨至相应的执法队伍,执法队伍通过“河务通”执法端及时接收事件与位置信息,迅速开展执法,巡查执法效率不断提升。

“过去,我们确实难以统计巡河员的工作量,工作成绩也难以精确评估。如果停留在巡查合一,执法效果又会打折扣。”宝安区环水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化的科技平台运营,确实能为河长“赋能”,河流污染、巡查、案件执法以及企业排污自查情况“一屏就能读懂”。

此外,宝安区还率先在全国试点实施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主任”制度,共配备“环保主任”652名;组织开展企业环境保护专题培训,培训企业负责人1500人次,提高了企业负责人对环境保护的法规意识。

据悉,宝安将加快推进智慧环境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打造信息资源、应用支撑两个平台。整合优化技术力量,提高水务工程技术评审和环评审批技术审查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环保专家智囊团作用,继续开展环保技术推广,促进环保产业科技创新。

提出“三步走”新目标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样板

水环境不断改善,新一年治水之路有了新起点。宝安区环水局相关负责人称,今年宝安区提出了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七大治水策略,不断提升宝安区水环境质量。

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33条非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茅洲河断面主要指标同比下降2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稳定达标——这是宝安区2018年水环境治理的目标。

今年,宝安将全面实施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年底基本完成2650个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其中,茅洲河片区1155个、铁石水源片区444个、大空港片区513个、前海湾片区538个。

2018年宝安将全面补齐市政雨污分流管网缺口,推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建清拆,为2019年茅洲河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2020年全部河流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建成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在日前召开的宝安区环水局总结部署会议上,宝安还提出了“三步走”的新规划和新目标。

到2020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保水务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初步实现天蓝水清土净景美目标,成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先行者。

到2025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基本完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成为珠三角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典范。

到2035年,天蓝水清土净景美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常态,三生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生态全面形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统筹:崔洁

作者:南方日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