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你身边的“国保建筑”

2018/09/0686 作者:佚名
导读:岳麓书院闻名遐迩,以其为原点,湖南大学涌现出一批优秀建筑,见证着古代书院走向现代大学的历史过程。自20世纪20年代起,刘敦桢、蔡泽奉、柳士英等人陆续在湖南大学留下经典的校园建筑。这些建筑在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多元又统一的风格,并以其考

岳麓书院闻名遐迩,以其为原点,湖南大学涌现出一批优秀建筑,见证着古代书院走向现代大学的历史过程。自20世纪20年代起,刘敦桢、蔡泽奉、柳士英等人陆续在湖南大学留下经典的校园建筑。这些建筑在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多元又统一的风格,并以其考究的细部设计,展现着建筑的独特魅力。

如今,湖南大学二院、湖南大学科学馆、胜利斋等九座历史建筑已纳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在我们身边的“国保们”,见证了战火,见证了胜利,见证了湖大的历史,也见证了每一位湖大学子的成长。现在,它们的故事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刘敦桢篇

刘敦桢先生一生从事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书店里多上架梁思成先生编著的《中国建筑史》,殊不知刘敦桢先生也曾编撰《中国古代建筑史》,在建筑界与之齐名。

刘敦桢先生1925年任湖南大学土木系讲师,创建建筑组,成为今湖大建筑院前身。其留下的建筑设计甚少,初次将其对外介绍时,学术界也为之一震。

湖南大学二院(现物理实验室)建于1925年,是中国早期著名建筑师刘敦桢先生少数实现的建筑作品之一。

你一定会问,有了二院,一院在哪?事实上,“一院”便是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二院除了见证着刘敦桢先生早期的建筑风格,也记录着湖南大学从岳麓书院扩建出来的第一步。

☞了解更多故事,点击:筑在湖大|二院

蔡泽奉篇

时局动荡,英年早逝,关于蔡泽奉先生的资料保留甚少,以致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唯以建筑一窥其生平一隅。

湖南大学科学馆(现校办公楼),于1933年由蔡泽奉先生设计。蔡泽奉先生设计时只设计了两层,后于1944年由柳士英先生加建第三层,建筑从平顶改建为青筒瓦坡屋顶。这座加建而得的建筑,现在看来简直毫无违和感。看似不着痕迹的加建,实则凝聚了建筑大师的功力与心血。

这幢砖混结构建筑,铭刻着“学以致用”的准则,见证了中日受降仪式,也记载着当时建筑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徘徊。檐口、拱券形大门等处均为典型的古典复兴样式,具有完美的比例,均衡的体量,细腻的大样,以及相得益彰的阴影效果。

☞了解更多故事,点击:筑在湖大|湖南大学科学馆

原湖南大学图书馆,由蔡泽奉先生设计,于1933年9月(蔡泽奉先生逝世后)竣工。 1938年在中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现仅存少量石柱,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两柱位于毛泽东所题的“湖南大学”石碑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寻找校内其他散落的石柱哦。

老图书馆还见证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曾将文物转运至此,大批文物藏在地下室。后来老图书馆遭日军炸毁,万幸大批文物躲过一劫,于轰炸前几日经广西运往贵阳。文脉、文化、文物,得以延续和保存。

☞了解更多故事,点击:筑在湖大︱蔡泽奉与原湖南大学图书馆

柳士英篇

柳士英先生与刘敦桢先生留学时为师兄弟,相继回国发展建筑事业。阴差阳错,江苏人柳士英先生定居湖南,湖南人刘敦桢先生却流连于苏沪一带。

1934年受任于湖大,新中国成立后,创建建筑学专业。时值抗战结束,校舍损失惨重,柳士英先生带领一批师生投身建设之中。

其代表元素——柳式圆圈,在其建筑中随处可见。

第九学生宿舍,于1946年建成。九舍坐落在湖大南校区的北部,紧临岳麓山脚,置于大型樟树、散尾葵、冬青、丛植金叶女贞等植被之中,是一幢青瓦清水青砖墙的两层建筑,具有民国时期建筑特征的建筑,其色调古朴,立面并无过多的装饰,仅通过几根线条的处理,门窗形式的变换,便取得了丰富的立面效果。

电影《我们的十年》,也曾在此取景,约拍的同学们是否跃跃欲试,还原镜头了呢?

☞了解更多故事,点击:筑在湖大︱九舍

第七宿舍位于湖大校园的东部,建于1947年。现在的七舍为湖南大学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支部委员会和湖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等单位共用,宿舍已经全部改为办公室,整体外观完全保持原貌,木构门窗均保持原样。

中国新闻网这样评价七舍:“……七舍最能反映他的现代主义风:简单的线条,哪里起头、哪里收尾都很潇洒。”宿舍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没有现代化暖通设备的当年依然室内冬暖夏凉。

☞了解更多故事,点击:筑在湖大︱七舍

取意“抗战胜利”的胜利斋(现岳麓书院学生交流学术场所),是一栋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建于1948年,最早作为单身教师宿舍使用。宿舍共有二层,砖木材料,整体呈砖红色,体型小巧含蓄。田字形平面,内有四个庭院,四周回廊环绕,院内安静舒适,草木葱茏。该建筑明晰地表达了柳士英先生的手法与观念,是现代主义杰作。

☞了解更多故事,点击:筑在湖大︱胜利斋

湖南大学工程馆(现北楼),于1951年建成,现为教学北楼。融合统一了柳士英先生心仪的两类风格:以流动的线条表达速度美感的德国表现主义;以垂直向上的直线来表达简洁现代建筑之美的维也纳分离派。也有学者认为,从总体上看来工程馆接近Art Deco风格。

对不熟悉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人来说,弧线和圆圈是这栋建筑给他们的最直观印象。圆弧的墙面、窗台、窗檐,使工程馆顿时动感起来,极富美感。

☞了解更多故事,点击:筑在湖大︱工程馆

湖南大学大礼堂和湖南大学老图书馆,在建国前、建国初期提倡社会主义内容的民族风格,和之后反对浪费设计的矛盾背景之下建造。柳士英先生当年对如此形式化的做法“满腹牢骚”,也曾在日记里留下“是他们让我做的大屋顶”这样毫不情愿的字眼。

但在湖南大学大礼堂的设计中,柳士英先生创造性地设计出中国传统式样的建筑,摆脱以往建筑师模仿中国古建筑的民族形式,将大屋顶通过现代结构加以改造,以求得神似即可。建筑的其它细部也是如此,大礼堂同样有大台基、雕栏、檐下彩画以及浮雕等,但是都是点到为止,并不繁缛。

☞相关建筑细节,点击:筑在湖大︱湖南大学大礼堂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于1954年建成,亦采用中国传统大屋顶式样,檐下、墙壁等细部装饰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造型中加入西方早期现代主义手法,特别是正立面上贯通多层的竖向长窗,是典型的维也纳分离派的造型特征。虽有违柳士英先生个人观念,这却一座中西合璧的优秀建筑。

☞相关建筑细节,点击:筑在湖大︱老图书馆

从传统的岳麓书院,到现代的综合性大学,时间以建筑为载体留下痕迹。湖大建筑文脉的延续远未停止,优秀教学建筑设计也层出不穷,综合楼、研究生院楼等新建筑的故事也将在“湖大有个建筑院”微信公众号徐徐展开。

行走在湖大校园之中,却未曾感觉到这些建筑的突兀,他们以呼应、融合的方式,构成了湖南大学的建筑文脉,唯有翻开历史,才能感受刘敦桢、蔡泽奉、柳士英等一批建筑学者在变迁中的创新与用心。

何其有幸,作为湖大学子的我们能每日行走在这些珍贵的“国宝”建筑间,聆听它们的故事。下一次再经过这些文物建筑之时,你是否会放缓脚步、驻足欣赏呢?

湖大有个建筑院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nuarchitecture

文字 | 公众号@湖大有个建筑院 采编制作中心 邓紫玉 建筑学院宣传部 杨清欣

编辑 | 采编制作中心 蒋欣陈

图片 | 湖南大学新闻网“筑在湖大”系列

排版 | 新媒体中心 罗亦宋

湖大青年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我湖,百年阅历,二八容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