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白如玉 明如镜 薄如纸 声如磬:影青釉的独特魅力

2018/09/06141 作者:佚名
导读:影青釉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名称。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釉。 "影青釉"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白中闪淡青色

影青釉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名称。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釉。

"影青釉"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前人把它称为"假玉器",有晶莹如玉的美称;二是淡青闪黄,该种釉色的"影青釉"瓷最为大量。 另外,影青釉中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彩种,人们称为"点彩"。宋时点彩位置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彩色有非常明显的浓淡区别,中心处最浓,呈铁斑色。"影青釉”纹饰主要是刻花、划花、印花还有少量的堆塑花纹。

宋代影青釉,在北宋前期釉面多光素无纹,正烧和覆烧都有,至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刻花、篦点、篦划和印花装饰,也有少数贴塑。至南宋则盛行印花,盘碗多覆烧,纹饰题材、布局方法明显受定窑影响。元代影青瓷制作渐粗,显得笨拙,不如宋影青瓷精细灵巧。在烧制方法上只有少数采用覆烧,大部分恢复正烧,所以,器物一般口部有釉,而足部无釉。造型基本沿袭宋代,但盘碗底足大多为很浅的圈足,有的甚至浅近平底。元代影青瓷在装饰上又归于简洁,印花减少,有的改为刻花和划花,很多器物则又光素无花了,少数器皿出现红褐色装饰点。在器型上,影青釉的烧制以日用器皿为主。一般多见于杯碗盘碟、执壸、注子、盏托、瓜棱罐、瓷枕、香、盒子、盖瓶和谷仓等。精品甄选182,,449,,194,,20

影青釉开光仕女、松林景笔筒

画面上写仕女蹲坐于假山之旁,海棠之下弹琴自唱,那“黛眉轻蹙远山微,高髻飞天花师鬓”的形象,足以窥视他人物造型的深厚功力;贴梗海棠数簇茂长枝干上,分明是“贫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这画吟诗,寄情于景,景中有情,可谓“造理入神,尽出胸臆”。此图藉笔筒影青“开光”的椭圆型展面,写春景山水。其用笔回腕藏锋,所作线条兼沉稳,生拙、柔秀之美;用色尤为擅长,或点或泼、或皴或勾,远山若有影,近水似无声,神彩飞动,岸渚一树桃花,仿佛水声隐花香。清光之中有一股天真潇洒之气扑面而来,在很大程度上的力于色料的浓、淡、干、湿以至黑白这“六彩”的妙用。结构布势往往寄奇于正,善于以平淡取胜。可见作者十分重视艺术形式诸因素间的协调和生发变化,彰显其不与人同的个性风格及艺术造诣。

宋 影青釉刻花花口瓶

此瓶,花口,通体施影青釉,釉色淡雅,釉质细润,釉水亮丽,胎体结实,器身刻划花卉纹,线条流畅,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元 影青釉观音坐像

观音头戴花冠,面颊丰润,双目低敛,头部微俯,形象慈和;着通肩式长袍,颇为写实。观音盘坐于高台之上,右手高拄灵石,左手倚放左膝之上,自然覆掌,右膝盘曲,身形瘦削。其身前盘结之璎珞华丽繁复,为元代青白观音典型特征。

清雍正 影青釉内刻缠枝牡丹纹碗 (一对)

影青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烧制的瓷器,风格独特。拍品为雍正时期仿宋元影青釉品种之作,造型圆润,胎质细腻,釉面匀泽。外壁光素,内壁刻缠枝牡丹纹三朵,微有浮雕感,突起部分釉薄色微浅,更显纹饰之自然隽雅。碗心款识阳刻规整,成对传世,较为珍贵。

南宋 影青釉刻花嘟噜执壶

如果去掉流和柄,其造型和流行于北方磁州窑系的黑釉嘟噜瓶基本相同,浑圆饱满,沉稳大气。口如梅瓶口,短流短柄朴实无华,拙巧互见。腹部刻划一个个螺旋纹,与莹润亮澈的影青釉珠联璧合,互为映衬,观之似天空的朵朵卷云,又如水中的排排波浪。嘟噜瓶常见,嘟噜壶不常见,而湖田窑影青嘟噜壶则更稀少,可谓凤毛麟角。

影青釉即青白瓷的真伪鉴定,首先得鉴其瓷质,因为湖田窑的器物瓷质极好、质量极高,有的几乎达到了胎薄如纸、白似雪的境界;用手指放在器物之外迎光而视通透见指,宛如极富水头的白玉。温润如玉者,有一点点黑黄斑且深入胎骨,釉面有干燥自然的小碎开片。影青釉的刻划花飘逸豪放、收放自如,大气磅礴。底脚露胎器或覆烧的口沿露胎物。影青也是一种青瓷,和定器也有颇大的区别;在色调上,定窑是一种乳酪样或牙白色的乳白,影青则是一种青白中带有一点深浅不一的浅湖色,在透明度上,定窑釉呈乳溺,透明性差,影青晶莹润彻,透明性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