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大阳村建起“复兴门”

2018/09/0684 作者:佚名
导读:投稿附带相关图片,欢迎原创首发。 作者:爱琴海 最近,在白停(白石至停旨头)公路线大阳段,人们可以看到一座崭新的门楼拔地而起。按理说,如今的乡村里,建筑一座标识性门楼并非稀罕事。但原平市的大阳村,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庄,那大阳张氏可是一个颇

投稿附带相关图片,欢迎原创首发。

作者:爱琴海

最近,在白停(白石至停旨头)公路线大阳段,人们可以看到一座崭新的门楼拔地而起。按理说,如今的乡村里,建筑一座标识性门楼并非稀罕事。但原平市的大阳村,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庄,那大阳张氏可是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家族,当属明清时期古崞县第一名门望族。提起这个家族,人们往往以“有一斗芝麻的官”给予评价。

大阳张族始祖名世广,出生于元末时的河北枣强县。因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张世广与其弟世荣、世德投笔从戎,跟随徐达军队北伐,转战于并州、忻州、代州之间,后定居于崞县的北庄(今原平市大阳村),世荣、世德兄弟二人分别定居于定襄和阳曲。

溃废后的楼烦古城内,居住着孙、高、胡、武、田等土著杂姓,到宋代初年又迁来齐、燕两姓。这后来的齐、燕两家互相结盟,扩充势力,私通官吏,欺压他姓,一跃而成为河东霸主。

在这种情况下,北庄原先的孙、高、胡、武、田等杂姓人家相继迁走。只剩张姓一族练武习文,对抗齐燕。明正德年间,张氏家族的张文苑,终于以凛然正气、过硬武功重创了齐家五虎和燕家七郎,留下了“齐五虎、燕七郎吃不了张家混天王”的佳话。之后,张文苑、张勤、张文宝等先后考取了廪生和岁贡生,张氏一族遂扬眉吐气。

明正德末年,时任崞县知县的王佐按东、西、南、北、中五方阳气只缺东阳一说,选定北庄作东阳。因北庄张氏祖先在汉代迁河北涿州之前,部分家族成员曾居于河东大阳县,所以将北庄改名为大阳村。自此,崞县境内东有大阳、西有崞阳、南有南阳、北有咸阳、中有中阳,五阳俱全。再后来,大阳村又被列入崞县三十七都,名大阳都。

大阳村张氏一族系明洪武年中期迁居于此,世代耕读传家、文墨治家。明清期间,家族成员中有资可证博取功名者共计332人,其中科甲出身的进士和举人就多达29名。

正因为科名显赫,大阳张氏一族出仕为官者多达百余人,其中在朝居官者5人,任知州、知府的7人,学正、教授8人,知县20人,教谕60多人。其任职之地遍及大江南北,在文功武卫方面颇有建树。自清乾隆之后,大阳村中科举旗杆林立街巷,功名匾额遍布门楣,明清时期的三进、四进大院比比皆是。而该村村西官道旁竖立的19通功名碑,彰显出一派庄重威严的景象。有村中老者介绍:古时,凡路经此地的州县官吏,必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敬意。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门第观念影响下,大阳张氏一族多与崞县的北社李氏、神山贾氏、阳武狄氏和崞县城内亢氏、贺氏等名门望族联姻,家族声望日隆。

张世广身后有子四、孙七、曾孙十九、玄孙四十六、耒孙九十一名。由于人丁兴旺,家族繁盛,许多子嗣遂迁往其它村落居住,形成了以大阳为家族中心的崞县张氏望族。时至今日,南头、金庄、井沟、现峪、丰窊、璜珥、下社、石寺、段家堡、中阳、野庄、西峪、神山、长乐等近20个村的张氏人家,都属大阳张氏始祖世广的后裔,初步统计有人口一万多。

正如村中老者所言:近年之大阳,旧时辉煌不继,祖训遗风难续。就连古色古香的三四进大院、高耸入云的科举旗杆也不见了,那些曾经令人艳羡的众多古文化遗迹更是不知踪迹。大阳村人痛定思痛,开始了艰难的文化保护和重建工程,这个进村门楼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意在唤起全村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新建的“复兴门”身形高大,柱体壮硕,稳固而不失华美,讲究而彰显气势。正前上方设置有“大阳村”三字,背面设置有“古楼烦”三字,正面还用瓷砖烧制一副对联,为“玉带山下九龙岗钟灵毓秀,滹沱河畔古楼烦蓝田书声”。

据了解,大阳村将在“复兴门”左侧的公路边,建设一个碑林台,将一些珍贵的碑刻重新竖立起来,供过往行人观赏,方便考古研究者察看。听说,原先的8通路碑,目前已经找回来6通,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图片由作者提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