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蓝釉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是庙堂所用的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
葫芦瓶因其外形如“吉”字,又称大吉瓶。葫芦多籽,且谐音“福禄”,蕴含吉祥寓意,为明清宫廷、贵族流行的陈设用器。近日深圳永乐有幸征集到一件霁蓝釉葫芦瓶,口径:2cm 通高:33.5cm 底径:9.5cm,底书“大清嘉庆年制”款。葫芦瓶造型端庄秀美,线条婀娜流畅,通体施霁蓝釉,釉面肥臾莹润,釉色匀净光亮,给人以沉静肃穆之感。釉质肥腴,色泽沉静明快,尤如蓝宝石般璀璨深耀,殊为少见,极具收藏价值及升值空间。
《陶雅》记载:“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大清王朝的康、雍、乾盛世已是昨日黄花,瓷器生产也进入了由盛入衰的时期。嘉庆官窑瓷器品种较前朝明显减少,主要以青花、粉彩、颜色釉为主流。此时的制瓷工艺完全继承前朝风格,除创作意识形态没有变化外,原料配制、制坯方法、画瓷用彩都遵循旧习,各类品种基本与前朝器相似。
嘉庆早期官窑器虽少。卻较为精致,大器也很规整,与乾隆器相同。民窑器则相差很远,至于小件器中的瓶、罐、盘、碗和文具类,有的还能细致如前。因嘉庆后期的风格道光时的风格相近,故而传统的习惯上又有“嘉、道窑”之说。在官窑大量减产降质的历史条件下,仍有此件葫芦瓶精品出现,甚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