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宋代观音造像之美

2018/09/06225 作者:佚名
导读:宋金元时期,上等雕塑皆为木雕,刷涂底料再施色添彩,嵌石贴金,以显尊贵。观音一类,铜观音或石观音,材质坚固,较容易保存下来。然木制之观音,材质易受各种天然及人为破坏,战乱时又常被做为升火煮饭御寒之材料,劫后余生者不多。唐代时期的两尊,现保存于

宋金元时期,上等雕塑皆为木雕,刷涂底料再施色添彩,嵌石贴金,以显尊贵。观音一类,铜观音或石观音,材质坚固,较容易保存下来。然木制之观音,材质易受各种天然及人为破坏,战乱时又常被做为升火煮饭御寒之材料,劫后余生者不多。唐代时期的两尊,现保存于国家博物馆,皆列为国宝。宋代大型高水准的木制观音于全世界有案可考者也仅剩几十件不到,故留存至今的宋金元时期木雕观音,其珍贵程度尤甚。

五代、两宋,是佛像世俗化流行的时期,也是雕塑艺术的最高潮。宋代最受信仰者观音,造像静穆深沉,其姿态益温婉秀丽,闲适而庄重,由象征之偶像变为和蔼可亲之人类,且性格愈趋女性化。

宋代菩萨造像尽管手法较为写实,却丝毫不流于俗气,一颦一眉、举手投足之间,蕴有高贵的气节。注重细部的刻画,比起唐代,更具文人审美的倾向。

宋代造像脸部浑圆,额头比以前要宽,短鼻,眉毛弧形不显,上眼皮更宽,嘴唇较厚,口小,笑容几乎消失,颈部处理自然,自胸部伸出,支持头颅,与头胸之间没有分明的界限。

宋代菩萨像已脱离了隋代挺腹之拙朴厚重和唐代三屈之婀娜多姿,呈现端庄大方、平易近人和闲然自适的人间装束,简淡中见慈悲,亲切中见清逸。

观音形象传入中国的起始阶段时是男相的。女相观音造像的出现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代以后。人们理想中的观音菩萨变成了救难送子、造福众生、仁慈可亲的母亲、女性形象。这时的观音面容娇美,体态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

自在观音又名观音菩萨或观自在菩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第三,提及西京寺观等画壁中,胜光寺之塔东南院,“周昉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圆光及竹,并是刘整成色”;卷第十有云:“周昉,字景玄,官至宣州长史。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颇极风姿。全法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

宋代菩萨造像淡化了神圣性和理想性,神态气韵以纤柔秀雅见长,反映出菩萨与众生的亲切关系,展现菩萨道的淑世精神。

(文章来源于网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