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峰,是旅意男低音歌唱家,他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意大利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今天跟栾峰老师聊聊,他曾随吉诺贝基大师学习到什么秘诀呢?
问:您去找过贝基先生吗?
栾:当然去过!后来就一直跟贝基先生学习,这是上帝给我的机会!在意大利授予他终身成就奖时,他还约我参加了那场颁奖音乐会。
贝基先生晚年住在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半山的别墅里,那时我每星期从米兰跑一趟佛罗伦萨,去贝基先生家上课。他家的客厅中央有一架老式的三角钢琴,家具看上去有点像歌剧里的道具,墙上挂着一面中国国旗,很显眼,上面有很多在北京跟他上过课学生们的签名,他从中国回意大利后逢人便说——中国的好嗓子遍地都是,一筐一筐的。
贝基先生是我的第三个意大利老师,也是最后一个。从他这里我明白了很多很多,更可以说是明白了美声唱法的真谛。跟这样的大师学习,你自己也要在一定的段位上,否则依然是很朦胧,像大炮打蚊子。
有些是他说明白的,有些是他通过示范演示明白的。其实他的很多技术观念在我国讲学时都曾说过,只是那时我们还理解不了。简单的说如果我根本不懂意大利语,依然难以明白他要求的字与声的关系,可能也听不懂他的示范精湛在哪里——他唱得很薄,很靠前,绝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重。
如果你能听懂意大利语,就会发现他的咬字有多么清楚,发音有多么靠前,或者说有多么“白”,这是句有技术含量的话,够段位的人才能听懂。
问:我从另外几位外面回来的人那里也听到过这种说法。您说贝基先生在呼吸上给你很大帮助,能不能谈谈?
栾:他说气吸进去的时候应该是向两边扩张,而不是肚子鼓起来。你听说过吗?
问:我的印象不是这样的。
栾:我做给你看(他站起身来示范),在我们的印象中气吸进去后腹部应该是出来的,但完全不是。他要求气吸进去往两边儿走,小腹是收进去的。他让我用手掐住他腰部的两边儿,吸气时横膈膜的周围向外扩张,与此同时小腹自然收回。
问:这样是对的?
栾:这种呼吸状态是不一样的,演唱时很容易用上。但不要机械地去做,要非常自然的去体会,下意识的滞在那里(他示范演唱时用气的感觉)。
跟贝基先生,我学会了根据乐句来设计自己的呼吸,不能什么乐句都用一种呼吸方法。呼吸有从容的,有急促的,也有偷气,要在音乐性里完成。把呼吸纳入音乐表现的一部分,连换气都在情绪里,在戏里,在语气里,气并不是吸得越多越满越好。
问:除了呼吸之外,贝基先生在打开喉咙方面是怎样要求的?意大利在这方面都有些什么说法?
栾:说到打开,几乎所有的声乐老师,都会强调这一技术。但为什么意大利人的打开和我们打开后的效果不一样呢?因为意大利人的打开是有尺度的。而我们是盲目的,或者说是不知深浅的无度的打开。这种无知无度的打开害了很多人!
问:请讲讲意大利人打开的度是什么?
栾:意大利人打开尺度的依据是语言,还有声区。
我们都知道意大利语的五个元音有宽有窄,声区有高有低,在不同的声区上咬不同的字,打开的尺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意大利人打开尺度的依据。
他们很少莫名其妙的狂张大嘴,今天声乐演唱水平不断的退步,就是跟这种无度的打开有很大关系!今天的意大利人也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不知是人们对声音的审美发生了变化,还是耳朵出了问题?
声乐老师们强调打开,并没有错,但错在没教会学生在自己的条件上应开多大为适度!每个人的生理结构不一样,打开的尺度自然是不一样的。这里没有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定律;有的人开这么大声音依然是结实的,你也开这么大,声音没准就是糠的,没有密度的,撒气漏风的。要找到自己在不同声区上,发不同元音时准确的打开尺度,才能越唱越轻松,越唱越容易,越唱越明白。
问:你所说的靠前是指面罩吗?
栾:是的,面罩这个术语是准确的。怎么才能让声音挂在面罩这儿呢?这跟咬字的习惯,咬字位置的前后有关系,(他示范两种咬字位置不同的区别),字咬的靠后或太松,肯定难以体会到声音贴在面罩上的感觉。
盲目的放大演唱,无非是想让声音更宽大、浓厚。然而在忽略了这一技术观念时,只想唱得更像某个声部,那很可能是假像,不是真像,技术观念对了该是什么声就是什么声。
不要怕往前唱是不是不像男低音或男中音了,有些人在上高音的技术没有真正解决前就误认为自己是中低音,便开始撑着喉咙找音色,那是种人造音色,很难听。
要唱爹妈给你的音色,或者说上帝给你的音色。意大利的男低音听上去似乎没有东欧的男低音那么浓厚,但是非常结实。
重磅推荐:本周日晚20:00,声乐视频课
“喉下支点”打开喉咙
让歌声明亮统一、气息通畅、共鸣加倍
▼
点击图片进入课堂
点下方“立即报名”参加学习
- THE END -
▼
▼点阅读原文,参加70000人好评的声乐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