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屋顶的形式

2018/09/06420 作者:佚名
导读:屋顶最上方为一条横向的屋脊,称正脊。较大的殿宇的正脊两端有鸱吻(鸱尾、龙吻)。垂(斜)脊的外端(檐角一端)排列着一系列脊饰,最外面是若干个小动物称为蹲兽,最后面龙头状的,称为垂兽。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

屋顶最上方为一条横向的屋脊,称正脊。较大的殿宇的正脊两端有鸱吻(鸱尾、龙吻)。垂(斜)脊的外端(檐角一端)排列着一系列脊饰,最外面是若干个小动物称为蹲兽,最后面龙头状的,称为垂兽。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攒尖式顶和盝顶等形式。按屋檐的层数分,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歇山式、悬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顶。此外,歇山式还分出一种极少见的十字歇山顶。

硬山顶

硬山顶为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住宅建筑中。这与明以后砖开始较多用于地面建筑,从而构筑砖砌山墙有关。因其等级低,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平遥城隍庙硬山顶附属建筑

[明]邢台东大寺菩萨殿硬山顶

悬山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檩承托。因其檩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很少应用。

[金]佛光寺文殊殿悬山顶

[宋]平遥慈相寺悬山顶

歇山顶

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用于宫中除庑殿顶外的重要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洛阳山陕会馆正殿歇山顶

庑殿顶

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五脊四坡,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

攒尖顶

可分为圆形攒尖、四角攒顶、六角攒尖、八角攒尖。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

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很少使用攒尖顶。

盔顶

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盔顶和攒尖不同的是,盔顶的斜坡和垂脊上半部向外凸,下半部向内凹,断面如弓,呈头盔状。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

盝顶

盝[lù]顶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

十字歇山顶

由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著名如故宫角楼、沈阳昭陵角楼等。

[清]沈阳昭陵角楼十字歇山顶

扇面顶

前后檐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建筑的两山墙的墙线若向内延伸,可以交于一点。

【两类变体】——卷棚和重檐

卷棚顶

屋顶前后相连不做成屋脊而做成弧线形的曲面。没有正脊,而是做成弧形。

平遥城隍庙三清殿献殿卷棚顶

重檐

在基本型屋顶重叠下檐而形成。其作用是扩大屋顶和 屋身的体重,增添屋顶的高度和层次,增强屋顶的雄伟感和庄严感,调节屋顶和屋身的比例。常见重檐为重檐庑殿顶和重檐歇山顶,它们在建筑中的地位要高于单檐。

《营造法式》中列出了两种重檐的做法—副阶式重檐和缠腰式重檐。前者是通过周围加建廊屋而形成的,后者是紧贴廊柱外檐另加立柱、铺作,挑出下檐而形成。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天安门城楼为重檐歇山顶。

图文整理自:北京交大古建筑、山西古建集团公众号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