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朱洁
通讯员/刘玲
落户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不到1年,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鑫新材公司)已与中车旗下几家高速列车主机厂达成合作。由该公司研制的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适用于不同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列车,其中用于时速160公里的下一代地铁产品今年已实现装车,时速300公里和350公里的高速动车装车工作正在推进,年内有望实现装车。在今年9月开幕的2018年德国柏林轨道交通技术展上,安装有世鑫新材公司制动盘的一台中国展车,将向世界展示这一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高新技术。
6月上旬,记者走进世鑫新材公司,感受这家新材料研发生产企业的勃勃生机。
碳与陶的完美结合
“碳陶复合材料是碳和陶、软和硬的完美组合。”世鑫新材公司副总经理李鹏涛是一名“85后”,他指着一排像黑炭一样形状不一的零部件对记者说,这种高温结构材料其貌不扬,却被广泛用于新能源、国防军工等领域,是很多高科技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部件,比如高速列车用的制动盘、气象卫星上的镜筒等。
世鑫新材公司负责人是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的教授肖鹏。肖鹏先后师从中国工程院的张立同院士和黄伯云院士。2004年,张立同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黄伯云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同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肖鹏灵机一动,决定将他们的研究,即极软的炭/炭与极硬的陶瓷进行结合,让两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可以优势互补。
2006年,“高性能碳陶复合材料及应用”入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因为不怕水,雨雪天都可以使用,加上韧性好,不易磨损,碳陶材料很快用于轨道交通产业基础研究。2009年,碳陶复合材料获中车主机企业立项。3年后,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通过时速420公里的台架试验。
将科研材料变成市场产品
世鑫新材公司成立以前,李鹏涛是中南大学“高性能碳陶复合材料及应用”研究团队的一名科研人员。现在,他从长沙的中南大学实验室来到株洲·中国动力谷园区,成为一名企业管理者。
“这是我个人的转型,也是这两年肖鹏教授带领整个研究团队的巨大变化。”李鹏涛说,科研人员由公司成立之初的6人,增至现在的30多人。公司发展壮大后,还将引进一批管理、市场、金融方面的人才。
“做材料和做产品真的很不一样。”李鹏涛以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为例说,企业选购我们的产品,是看中碳陶复合材料轻质、强度高的特点,一列8节的标准组地铁,比起现行的钢制动盘,可减重10吨。“我们不是提供一块原材料就完事,还要考虑接口匹配设计、散热结构设计、紧固设计等关键环节技术。你看这块制动盘,上面有一些配螺孔。怎样才能让螺孔和螺丝结合得又稳定又不易磨损,我们做了多次试验和选择,仅此一项就花费了近百万元的成本。”李鹏涛说。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世鑫新材公司的步伐越来越坚定,路子越走越宽广。今年初,该公司已获得我国轨道交通领域首个碳陶制动盘及其对偶闸片产品供应、服务资格证;5月底,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等产品通过相关企业审核,即将投入规模化生产。
【采访札记】
科研人员要有企业家精神
株洲打造的中国动力谷,吸引了世鑫新材公司这样一批科研团队。这些科技创新人员,心怀创业梦想。他们的研究项目日益获得市场的关注,他们的团队也亟待实行公司化转型。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这些拥有最强大脑的科研人员,要做好思想转轨,强化市场经济逻辑思维,培育企业家精神,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正如李鹏涛所说,做市场产品与实验室里搞科研是两码事,科研人员创业需要继续学习,只有转型、突破,才能在新的领域再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