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微型盆景,景小观天地

2018/09/06147 作者:佚名
导读:点击苔藓 导读 当今城市中高楼林立,建筑鳞次栉比,盆景爱好者放置盆景的场所有限,斗室之中,案头几架陈设盆景以小为宜。为 了出口外销,购置携带方便,也以微型为佳。不仅如此,微 型盆景还以 “微”为特色,别具风情。故近年来微型盆景发 展迅速,

点击苔藓

导读

当今城市中高楼林立,建筑鳞次栉比,盆景爱好者放置盆景的场所有限,斗室之中,案头几架陈设盆景以小为宜。为 了出口外销,购置携带方便,也以微型为佳。不仅如此,微 型盆景还以 “微”为特色,别具风情。故近年来微型盆景发 展迅速,成为盆景中崛起的佼佼者。这类盆景的特色,小可置于掌上,故又称 “掌上盆景”,虽体态微小,玲珑精巧,但仍具旷野古木之态、名山大川之景。收其放置于博古架上,或配以小的几座,别具风格,特别令人玩味。于是微型盆景的 制作也就应运而生。

什么是微型盆景

概念:微型盆景又称掌上盆景,是一种以花草为主、缀以山石等小件配置而成的极小型盆景,高度一般不足10厘米。

微型盆景的优点

1、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起到很好的美化和装饰效果。成为国际流行的款式。

2、养护成本较低,成型较快,售价不高,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工培育小苗适合制作。

3、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搬动。更适合于老年人群养护。

4、结合摶古架装饰,古色古香,观赏效果好。

微型盆景由于体积很小,往往单独陈设的效果不够理想,故常以各种专门设计的博古架,将数盆不同形式的微型盆景配置成一组,并使其中每一盆的造型有所变化;还可以小型 山水盆景、供石或陶瓷工艺品作衬托。

微型盆景用材的选择

微型盆景虽然体积微小,但能充分体现盆景艺术的美,表现盆景诗情画意的意境内涵。

由于受盆体限制,微型盆景选用的植物材料应当是叶小、干粗、枝细、容易驯化为矮干和盘曲姿态的植物,生长缓慢、适应性强、萌芽力强和耐萌品种。

每一组盆景表现各异的形态,注意整体的布局,着重于形态小巧、造型玲珑别致,体现整体艺术美的内涵,主题突出的艺术构思和审美情趣,是微型盆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如微型月季制作盆景,虽然花小、叶小、细枝成丛是它的优点,但下盘主干和根基纤小;蔷薇枝大、根基粗壮,但上部枝长叶稀,无缘与盆景结缘。而两者扬长避短,以蔷薇老根桩嫁接微型月季新枝条,突出双方的优点,掩盖各自的缺点,可制出苍古而繁茂的盆景佳品,并配以做工精细的小容器。一般在长筒盆中宜栽半悬模式或全悬崖式。长方形及椭圆形盆宜栽成直干或斜干式。

以花果类,常绿类为佳。

常见的有:雀梅、梅花、黄杨、五针松、六月雪、菲白竹、凤尾竹、虎刺、罗汉松、真柏、金雀等。石蓠蒲、文竹、虎耳草、吊兰、兰花

微型盆景制作加工

1 造型

一般宜在春季上盆,对树木的根系及枝叶须进行 一定的整理修剪,注意用经过细筛的干土,以疏松而富腐殖质的山泥为佳,并将根部理顺舒展,切不可将根系团在一起 塞进盆中。栽好后,当即浇足水,或坐盆在水中浸透。

一般植株造型的最适时间应在入冬以后至翌春植株萌芽前进行。

在进行造型前,应依据所栽树木的特点和姿态进行造型构思设计,确定造型方式。

主干是微型盆景造型的主要部分。如确定为直干式则不加蟠扎,保持干直挺拔,蓄养侧枝;斜干式也只把主干偏斜栽植,不蟠扎 。

而悬崖式则必须用铅丝缠绕主干将其弯曲成型。加工时枝叶不宜过繁,一般留1至2个枝条,要以简练、流畅为主,以充分显示其自然美。通过简单而夸张的修剪或蟠扎造型 。

对交叉枝、平行枝、对生枝、辐射枝、反向枝等杂乱、有碍造型的枝条应疏剪或短截,使枝条疏密有序,层次分明,高低适度。对根系比较强健的锦鸡儿、迎春、榆等品种,在定植时还可让其根部裸露盆面,以增加树姿的苍老态势。

微型盆景养护管理

微型树木盆景的养护管理较为严格,主要因为盆体小,盛土少,埋根浅,因此水分的保持,光线的强弱,都不易掌握

平时对水肥、光照的管理就要特别细心,要 勤检查、勤浇水、浇水宜用喷水壶,每浇必透,干燥天气须一日浇水数次。为管理方便起见,最好将微型盆景集中放置 于沙盘中养护,在沙盘中浇足水后,可保持盆景的湿度。

微型盆景不论什么树种,夏季均须遮荫,可置于荫棚下或树荫下,均忌烈日曝晒。冬季一般须放进室内养护,并根据树种 习性,作好防寒工作。

微型树木盆景在生长期中要经常施肥,最好使用稀薄的有机肥水,切忌施浓肥和未腐熟的肥料。此外,最好每隔 1~ 2年翻一次盆,翻盆时注意剪去部分老根并换上新的培养土。 并及时植上青苔,以防喷洒水时,冲刷盆土 。

微型盆景植物生长在有限的盆土中,因而抗病虫害的能力比地栽的同种植物要弱,平时应重视预防为主。一旦发生病虫害,应按照“治早、治小”的原则加以根治。 总之,微型盆景的日常养护比普通盆景更要严格、更细心、更耐一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