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宿根花卉及地被的养护技术

2018/09/06144 作者:佚名
导读:宿根花卉的养护管理 灌溉 宿根花卉虽然可以从天然降雨中获得所需要的水分,但是由于天然降雨的不均匀,常常不能满足宿根花卉的生长需要。特别是干旱缺雨的季节,对宿根花卉正常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灌溉工作是宿根花卉养护管理的重要环节。 灌溉用水以软

宿根花卉的养护管理

灌溉

宿根花卉虽然可以从天然降雨中获得所需要的水分,但是由于天然降雨的不均匀,常常不能满足宿根花卉的生长需要。特别是干旱缺雨的季节,对宿根花卉正常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灌溉工作是宿根花卉养护管理的重要环节。

灌溉用水以软水为宜,避免使用硬水,最好用河水、池塘水和湖水。井水温度往往和地面温度相差较大,一般应抽取存放一段时间后,再行使用;工业废水常有污染,对植物有害,不可利用。

宿根花卉幼苗期,因植株过小,宜使用细孔喷壶或雾状喷灌系统喷水,以免水力过大将小苗冲倒并玷污叶面。幼苗栽植后的灌溉对成活关系甚大,幼苗会因干旱而使生长受到阻碍,甚至死亡。一般情况下在移植后要随即灌一次透水;过3—4天后,灌第二次水;再过5—6天,灌第三次水。灌水完成后要及时松土。有些在盛夏易染病的宿根花卉应控制环境湿度。

施肥

宿根花卉养护中养分管理可参考绿地养护一章。应强调的是宿根花卉属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对肥料养分更敏感。宿根花卉和草坪也有区别,如果土壤养分不足、不全面,则会严重影响其开花,影响景观效果。

1.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常用的有厩肥、堆肥、饼肥、骨粉、动物干粪等。 有机肥对改进土壤的物理性质有重要作用。通常宿根花卉堆肥施用量为1—2.25kg/m2.厩肥和堆肥常在整地时翻入土内,饼肥、骨粉和动物干粪可施入栽植沟或定植穴的底部。目前在宿根花卉栽培中也开始采用无机肥料作为部分基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2.追肥

追肥是补足基肥的不足,以满足宿根花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常用的有化肥,是好施用复合肥,如泥炭土、饼肥(水)等。在生长旺盛期及开花初期,可在叶面喷施化肥,施用浓度一般不宜超过0.1%--0.3%。叶面施肥常用的肥料有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

宿根花卉在幼苗时期的追肥,主要目的是促进其茎叶的生长,氮肥成分可稍多一些,繁殖生长期,应以施磷、钾肥料为主。宿根(球根)花卉追肥次数较少,一般只需追肥3—4次,第一次在春季开始生长后;第二次在开花前;第三次在开花后;秋季休眠后,应以堆肥、厩肥、豆饼等有机肥料,进行第四次追肥 。

对于一些花期较长的宿根(球根)花卉,如美人蕉、大丽花等,在花期亦应适当给予追肥,以补充连续开花对养分的需要,以利于延长花期。

中耕除草

松土和除草是花卉养护的重要环节。种植土壤表层因降雨、浇水施肥等因素的影响,会逐渐板结而妨碍土壤的透水通气性能。松土的目的是为宿根花卉的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松土的深度依宿根花卉根系的深浅及生长时期而定,以防伤及花卉根系。松土时,株行中间处应深耕,近植株处应浅耕,深度一般为3—5cm.中耕作业、除草和施肥作业同时进行。

杂草和花卉争水争肥,严重影响园林景观,必须随时清除。按人工除草要求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不留种子,不留后患。除草不仅要清除栽培地上的杂草,还应将附近环境中的杂草除净。多年生杂草必须连根拔除。最好不用化学除草,很少有专门保护宿根花卉的除草剂,而且对其他的园林植物威胁很大。此外采用“地面覆盖”,如草炭、塑料地膜等可防止杂草发生。

修剪整形

很多宿根花卉一般不用修剪,自然生长,不用人为控制。有一部分宿根花卉品种花叶并荗,枝条生长迅速、茂密,自然生长植株较高,下部枝叶枯黄,植株易倒伏、杂乱,可通过适当的低剪使高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使枝叶细腻、花枝增多、花数增加、花期一致。有些花卉为了表现其独特的观赏特点,必须采取一些修剪措施。

其修剪的手法主要是摘心、除芽、捻梢、曲枝、去蕾、修枝等。如菊花摘心可以使枝条充裕,除葡萄牙的目的在于除去过多的腋芽,限制枝数的增加和过多花朵的萌发,使保留的花朵大而阑珊 捻梢也是为了抑制新枝条的徒长,促进花芽形成,扭枝手法常用在立菊的整形时,把强壮直立的枝条向侧方压曲,弱枝则扶之直立;去花蕾是指除去侧蕾而留顶蕾,菊花、大丽花多用此法;修枝就是在宿根花卉开花后,对不具备观赏价值的残枝、残果及枯枝、病虫害枝等剪除,从而改善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的消耗。

地被植物的养护管理内容

地被植物的水分管理

地被植物水分管理内容和宿根花卉基本相同。其特点是,地被一般都抗旱性较强,需水量相对较小。种植密度很高的草本地被植物及叶质薄、叶面积大、蒸腾量大的品种,适当加大灌水量,要求一次性浇透。雨季涝洼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施肥

对观花地被植物,应施复合肥或加施磷钾肥。单纯观叶的地被植物,施肥量可以减少,避免因徒长而增加管理难度。常用的施肥方法有喷施法,该方法操作简便,适合大面积使用,可在植物生长期进行,以增施稀薄的硫酸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无机肥为主。有时亦可以早春和秋末或植物休眠期前后,采用撒施方法,结合覆土进行。此外还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堆肥、厩肥、饼肥、河泥及其他有机肥源。必须注意的是,所有堆肥必须充分腐熟、过筛,均匀撒施。

修剪

一般低矮类型的地被品种,不需经常修剪,以粗放管理为主。但对于开花地被植物,少数残花或花茎高的,须在开花后适当压低,或者结合种子采收适当整修。地被中有一部分品种花叶并荗,但自然生长的植株和花梗较高,如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薄荷等,植株和花梗可达0.5m,下部叶易枯黄,可适当摘除老叶。

有些木本地被,如金边六月雪、金丝桃、绣线菊、紫叶小檗、水栀子、紫金牛等,密植成片,当地被应用,可通过枝条的短截来控制过高生长。一般一年中修剪2—3次即可。以藤木作为地被种植的,如常春藤、地锦等,每年春夏进行两次摘稀,清除过多枝叶,避免匍匐枝堆积,有利于通风透光。

更新补缺

在地被植物生长过程中,常常由于各种不利因素,使成片的地被出现衰老和死亡。除了有些品种具有自身更新能力外,一般均需要从观赏效果、覆盖效果等方面考虑,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新。特别一些观花类的多年生地被如酢浆草、鸢尾、萱草等,会随生长期延长、大量分蘖造成营养空间减少,发生自然衰退现象,应每隔3—5年进行翻耕,重新分栽,并施足基肥,促进萌发新根、复壮生长。

早春开花的在去年秋季进行,夏秋载花的在早春进行。在地被植物大面积栽培中,最怕出现部分死亡形成的空秃现象,破坏景观效果。一旦出现空秃,应立即检查原因,加强养护,如属人为踩踏死亡应考虑设置护栏,对空缺处进行同品种规格补栽,以恢复景观。

病虫害防治

地被植物大多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一般在地被群落中尚未出现严重病虫害侵袭。但也有一些值得引起重视的病虫害要加以防范。大面积地被植物栽植,在南方园林绿地最容易发生的病害是立枯病,能使成片的地被枯萎。如病情发生,应采用200-400倍的50%代森铵溶液喷药或浇灌,阻止其蔓延扩大。

其次是黄化病,属生理性病害,在未经改良的碱性土壤上种植酸性地被植物,出现叶子黄化的情况较多,黄化不仅影响观赏,严重时还会出现成片死亡。预防的方法是在种植地被之前,在土壤中要多施有机肥,以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在日常养护中采用磷酸二氢钾溶液和腐熟的豆饼、青草、硫酸亚铁浸泡混合液交替喷洒的方法可控制黄化病的发生或扩散。其他如灰霉病、煤污病、白绢病等,多由环境阴湿、排水不畅、雨季温暖多雨引起,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地被的观赏效果。

一旦发生病害应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并用70%的五氯硝基苯药土每亩1—2.5kg加适量细土拌匀消毒。南方酸性土壤环境,其周围可撒施石灰粉及草木灰等进行预防,在发病区喷施1%波尔多液或0.3Be石硫合剂防治,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地被植物最易发生的虫害是蚜虫、红蜘蛛等。虫情发生后应对症下药,及时用100倍的50%的杀螟松乳剂、2000倍的氧化乐果或40%的乙酰四胺磷乳剂,均可防治。地被植物虫害防治主要是在于观察虫情,一旦发现便及时防治,则可预防发生严重后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