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从皇帝的宝座,看古代家具的设计理念

2018/09/0696 作者:佚名
导读: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站如松,坐如钟 中国人讲究坐有坐姿 1、以人为本?以精神为本! ▲太和殿宝座 中国人最早的代待客中心就是睡觉的地方,所以床就成了地位最高的家具,宝座是为皇帝而设,它在形制上要有别于普通的椅子,所以就做成了一个床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站如松,坐如钟

中国人讲究坐有坐姿

1、以人为本?以精神为本!

▲太和殿宝座

中国人最早的代待客中心就是睡觉的地方,所以床就成了地位最高的家具,宝座是为皇帝而设,它在形制上要有别于普通的椅子,所以就做成了一个床形。

▲太和殿屏风

中国家具设计有其原则,从宝座上就可以充分体现,即“尊严第一,舒适第二。”当尊严与舒适发生碰撞时,舒适一定要让于尊严。强调的是精神不强调纯物质,由此我们可以解释过去很多坐具,为什么不舒服,尤其是皇帝的“宝座”。

▲太和殿宝座设计结构图

坐在一张宝座上,实际上四边都不靠,皇帝如同坐在一个板凳上,对皇帝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是,宝座强调的是尊严,所以皇帝一定要忍受这种痛苦,这是我们一般人不知道的。

2、见“座”,如见“朕”

宋明以来,“宝座”逐渐成为封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成了帝王集权的象征。

据《明史》记载,万历皇帝即位之初,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

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冯保立于皇帝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

到了清代,宝座所代表的权威性日益突出。雍正元年曾下谕旨:“朕见新进太监,不知规矩,扫地时,挟持笤帚,竟从宝座前昂然直走。尔等传谕乾清宫等处首领太监等,嗣后,凡有宝座之处,行走经过,必存一番恭敬之心,急趋窜步方合礼节。”

3、永世供奉

清代帝后亲临臣僚府邸时,臣子们必在正厅为帝后预备坐具。帝后起驾还宫后,这些曾经为帝后坐过的椅凳坐榻等,皆以特制的黄缎套罩之,谨藏密室,亦尊曰“宝座”。

▲清乾隆 紫坛嵌玉宝座

尺寸:104×109×84CM

相传北京以经营烧麦闻名遐迩的老字号“都一处”即曾供有乾隆皇帝坐过的“龙椅”。这件平浅无奇的座椅因为有幸“接待”过微服私巡的乾隆皇帝,陡然间身价倍增。

▲老字号“都一处”

老板将座椅用黄绸围罩,置于店堂最高处,长期以来被当作“镇店之宝”小心供奉。

4、摆放的规矩

宝座大都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因此宝座多单独陈设,很少成对。

▲太和殿内景

在宝座的背后一般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带座屏风,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鶴蜡扦之类的器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古时以南面为尊。为体现帝王君临天下的威仪,宝座的摆放方向一般面南背北,以便帝王接受臣子“北面侍君”的大礼。

5、坐东朝西

清同治年间,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为实行“垂帘听政”,在养心殿东暖阁中摆设了一前一后两个座位。东暖阁门户为西向,两个迎门而立的座位方向自然坐东朝西。

▲养心殿东暖阁内景

前面为小皇帝的御用宝座,后面为两宫皇太后并坐的床榻。召见官员时太后与皇帝之间用黄色帷幔隔离,发号指示的主要是坐在帘后的西太后慈禧,小皇帝只是呆坐在前面充当傀儡。同治在这个“坐东朝西”的宝座上坐了将近12年,直至亲政才离开此地。

▲养心殿东暖阁内景

但仅仅数年之后,年仅4岁的光绪皇帝登基,独揽大权的慈禧再度于养心殿垂帘听政,这件“坐东朝西”的宝座又一次成为了政治权力的中心。

6 、坐南朝北

紫禁城慈宁宫为历代太后居所,宫内设有一件宝座,为皇帝到慈宁宫谒见太后时的专用龙坐。

▲慈宁宫宝座

因为屋内坐北朝南方向为皇太后的座位,故而皇帝的宝座只能坐南朝北,以便母子之间对面相视。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即便是以帝王的万乘之尊,也要将一室之中坐北朝南的正位让与母亲,恪守孝道。

7 、王世襄说“髹漆”

宝座的髹漆方法,是用足大赤金在广胶水中研细后,去胶晾干成为粉末,再用丝棉拂扫到打好金胶的座身上,即所谓“泥金”法,最后罩漆。因工料精良,虽年久仍灿烂生辉。

罩漆用油(一般用桐油)入漆合成,它本身有一定的透明度,干后呈现光泽,并起保护下面色地或漆层的作用,又不会过多地遮掩下面的色泽,故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

▲太和殿宝座局部图

罩漆微黄,只会助长宝座固有的金色而丝毫不会减损它的色泽。(王世襄《锦灰堆》)

8 、嘉靖朝的遗物

▲太和殿宝座

据故宫专家朱家溍先生考证,这个宝座很可能是明代嘉靖时期重建皇极殿(太和殿当时的名称)时的遗物,算来距今已有450余年的历史。

清代康熙年间重修太和殿时,这个曾经被废弃的龙椅经过一番整修又继续使用,有一幅康熙皇帝朝服像,画中皇帝所坐的正是这把龙椅。

▲太和殿宝座

自康熙朝起,宝座便一直安放在太和殿中,为清廷历代帝王使用。

10 、九百三十四个工日

1963年,故宫博物院决定修复这件清代龙椅。面对已然伤痕累累的宝座,专家们首先拍摄整个龙椅的整体和局部照片,辨认其制作方法,再根据实物配制短缺的构件。

▲太和殿宝座设计结构图

另外,故宫东路的宁寿宫内放有一件乾隆年间的龙椅,是完全按太和殿龙椅样式制作的,唯龙头的造型稍有区别。这件宁寿宫龙椅成为修复太和殿龙椅的重要参考资料。

由于宝座损毁程度很大,当时修复过程十分艰辛,据朱家溍先生回忆:“木活、雕活、铜活共用了766个工日,到夏天伏雨潮湿的季节,由油工名手做油漆后,粘金叶。1964年9月全部竣工,各工种共用934个工日。”

各行修复技师通力合作,终于凭借高明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将金龙宝座修葺一新。修理完成后,几名专家和工人们用普通的平板三轮车,将宝座安全运到了太和殿,平稳地安放于平台中央。

14 、闭门大修

2004年,故宫与意大利政府文化遗产部开展的文物保护项目国际合作正式开始。具体项目即是对故宫太和殿古建筑区域的合作保护。

保护项目主要针对太和殿室内油饰(宝座、彩画、木柱)保护、装饰墙体保护以及室外石构件的保护。其中,对太和殿宝座的维修保护试验是整个项目的重要内容。

故宫太和殿正在进行其自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后300余年来的首度“闭门大修”,今天人们能再度领略到这件宝座的真容,实属不易。

—END——

版权说明

综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