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人才,压缩机竞争的王牌

2018/09/06165 作者:佚名
导读:——《压缩机》杂志2018年5月刊卷首语 作者:王盛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多个重点城市发布“人才新政”,一场波及全国的“抢人大战”骤然爆发。除二、三线城市发力外,甚至此前入户门槛一直较高的北京、上海也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是城市发展之

——《压缩机》杂志2018年5月刊卷首语 作者:王盛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多个重点城市发布“人才新政”,一场波及全国的“抢人大战”骤然爆发。除二、三线城市发力外,甚至此前入户门槛一直较高的北京、上海也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是城市发展之基,更是企业兴业之本。一家企业的强大,与企业规划、产品方向分不开,与老板的眼光、格局分不开,更与人才的积累与团队建设分不开。随着市场格局演变和企业竞争手段不断升级,人才已经成为压缩机行业最稀缺的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毕竟,再美好的宏伟蓝图,再远大的战略规划,都需要人才团队通力合作,落地实施,否则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然而,长期以来,受技术研发不被重视、薪资待遇吸引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国内高校压缩机专业毕业生进入压缩机企业,尤其是进入中小民营压缩机企业的从业人数严重不足。技术人才的培养非朝夕可成,且需相当的师资力量,于是行业里的人才积累便以“挖”为主。

虽说“挖墙脚”是市场行为,本无可厚非,但对行业长远发展来说绝非幸事。长期无新鲜血液输入,“互挖”不仅推高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而且“挖”慌了人心。更尴尬的是,有些人并没有真材实料,但企业别无他选只得“矮子里拔将军”,使得其身价水涨船高;付出了高成本、高薪酬,企业老板自然希望能够带来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的高回报,而互相错位的认知正是以后双方产生不快与纷争的根源。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企业应当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压缩机从业者,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产品销售,都应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性与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务必要主动借助和利用一切系统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含金量,以备将来万一被人“挖”,也有与身价对等的底气。

业内曾有企业为销售人员进行技术知识分享,却发现一些人积极性不高,认为营销人员无需具备专业技术,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思想。因为如果你是名不懂技术的营销人员,遇到真正懂技术的客户,他随便提两个问题就让你哑口,客户仅有的信任感便荡然无存,自然会影响成交。

人头好冲,英才难寻。为了企业自主创新、永续发展,个人职业理想早日实现,我们有必要将压缩机“再学习”提上日程,知而践行,助力企业稳操压缩机行业下半场竞争的胜券!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