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山西大学考古团队来朔峙峪旧石器遗址勘察

2018/09/06180 作者:佚名
导读:黄河新闻网朔州讯 (实习记者 高慧)近日,由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李君教授牵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朔州市文化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山西省峙峪旧石器遗址考古研究在朔州市朔城区下团堡乡峙峪村开展。 据悉,峙峪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西

黄河新闻网朔州讯 (实习记者 高慧)近日,由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李君教授牵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朔州市文化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山西省峙峪旧石器遗址考古研究在朔州市朔城区下团堡乡峙峪村开展。

据悉,峙峪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西南朔州市黑驼山东麓峙峪河与小泉沟交汇处,自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西工作组的人员在雁北地区考察时发现后,于当年进行了一次为期50天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包括人类化石、石制品、烧石和烧骨、动物化石等在内的一系列丰富遗存。之后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对发掘出土的遗物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发掘结束后的第九年,于1972年第1期的《考古学报》上发表了《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峙峪遗址也于1972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李君教授介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关于峙峪遗址的研究工作一直处于停滞之中,遗址中出土的遗物在经过短暂曝光之后就陷入了沉寂,对峙峪遗址的研究依然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必要从遗址中获取新的材料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遗址文化的全貌,从而厘清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脉络。

峙峪遗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由于保护不力,遗址仅被一层砖墙围挡,无专门的保护标志,周围污水横流,多年以来,随着仅距遗址三、四米煤矿的非法开采,遗址也不断被蚕食,目前仅剩主体部分,而峙峪煤矿被叫停之后更是自燃现象不断,严重威胁着遗址的保存状况。

在新的发掘工作中,李教授争取在对出土遗存进行妥善处理的基础上,针对峙峪遗址目前的保存状况,协调相关部门积极改善遗址周边环境,设立遗址保护区,并设置专人进行看护,减少遗址周边人为或自然的安全隐患,为最大限度的保存遗址的完整信息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李君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计划围绕泥河湾盆地山西区域的重要遗址——峙峪旧石器遗址开展一系列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通过对峙峪遗址进行全面的野外考古调查和发掘,以完善遗址的文化面貌,丰富遗址文化内涵,完善泥河湾盆地山西区域旧石器研究的成果,并与泥河湾盆地东端的旧石器文化进行比较和整合研究,构建出“大泥河湾”旧石器文化的整体面貌特征,总结泥河湾文化起源、发展、消失的规律性认识,进而揭示泥河湾文化与周边文化,尤其是周口店北京人文化的关系,展现其在华北地区乃至东亚区域在人类起源和远古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