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回忆人:周世祥 原中铁隧道集团董事长
前言
今年是大瑶山隧道建成30周年,仅以此文怀念与当年战斗在大瑶山隧道出口的隧道局三处一队职工同志们的难忘岁月。
说明:
图为2017年5月,在原一队队部、现为乐昌市大源镇镇政府办公区,与当年参建大瑶山的同事合影。
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千米,是上个世纪80年代铁道部“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铁路建设布局中,衡广复线上的控制性工程,是当时国内最长的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位列世界双线铁路隧道第十位。
上级给我们三处一段一队的任务是担任大瑶山隧道出口施工。1978年7月,我们队的先头人员陆续到达广东省乐昌县,分散的驻扎在乐昌城郊张滩水电站附近的老乡家里。当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测量和修建从张滩到大瑶山隧道出口的公路,包括大瑶山隧道的衡广复线坪石至乐昌段走武水河的西岸,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杉树、楠竹,满山青翠。北江的上游武水河由北向南流淌,由于植被很好河水碧绿,武水河的东岸是蜿蜒的老京广铁路,当时是从北方进入广东的唯一的铁路通道,大概不到半个小时就有一趟列车通过,可见运输的繁忙。
一队贺万发工程师和我(时任技术员)带测量组先从张滩到大瑶山隧道出口打了一条控制导线,我们采用公路线路走高线的方案,即公路标高高于沿线隧道口的标高,以免沿线隧道、桥梁施工时破坏公路、干扰运输,到各隧道口的道路由主公路引出。测量公路时,我们也初尝到了广东暑热地方的苦头,每天坐船沿河北上,到地点上岸再爬坡上山测量。广东的密林中毒虫马蜂特别多,一不注意整个头都被蜇肿了,所以要打着绑腿,戴安全帽加防护网罩工作。中午烈日当空,砍了树的地方地气上升,暑热难挡,只有在树荫内稍事躲藏。我们带着大家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从张滩经大瑶山出口近20公里四级公路的外业测量和内业设计工作。
1978年底至1979年初,各队的施工队伍已陆续转来乐昌开始分段修公路,我们一队用船把队伍运到大瑶山隧道出口,撑起帐篷安营扎寨,以驻地为中心,向南北两方向修路。修公路采用人工挖土方,先挖通毛路,然后再上机械加宽,做路面,最后全线铺通。1996年,为整治大瑶山隧道9号断层,隧道局修建大瑶山隧道治水平导,我重走这条路时感到十分亲切,这条路已是沿途村民和广铁集团从乐昌到大瑶山的交通要道,路况还不错,证明这条路的选线标准和修建质量都是很好的。只是可惜沿路的山林差不多伐光了,当年沿途沟谷中清澈的溪流变小了,用现在的观点环境保护是何等重要。
1980年6月,隧道局撤消段恢复了局、处、队、分队建制。原三处一段一队和四队合并,组成新的三处一队,总人数600人左右,仍然承担大瑶山隧道出口施工,新组成的一队首任领导是队长王喜生、教导员栗先玖、主管工程师李作平〔三位后来调二处担任处领导〕。1980年到1981年这两年主要是驻地建设和机械化施工前的工程建设,大瑶山隧道因为工期长,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多雨地区,所以住房就较过去住油毛毡工棚好了许多,工棚和办公室砖柱砖墙,油毛毡顶上盖杉树皮隔热,队领导和主要的业务部门有了单间的办公室和寝室。住房、办公、施工机械用房在大瑶山隧道出口盖了一大片,一派兴旺的景向。我们按设计在茶园隧道下打了一个直径约4米、长数百米的泄水洞,将大瑶山沟谷中的山溪水引入武水河,隧道出口沿河做起档护工程,解决了大瑶山出口大部分弃渣的场地问题。1980年12月3日,大瑶山出口开工,洞口端363米地质软弱,采用常规的上下导坑开挖,组合钢模板衬砌施工,完成后为大型机械进洞施工创造了条件。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国家和铁道部决心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来实施这一工程,于是隧道局、三处、直到工程队掀起了学习培训的热潮。
改革开放初期,铁道科学研究院在安徽皖赣线四局六处下坑隧道进行国内首次新奥法施工试验,处里派我去学习了一个多月,这是我初次实际接触到喷锚支护。后来,局组织非电爆破调研学习小组,我也参加到湖南的衡阳、郴州的火工品厂调研,当时这些厂还属于保密单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才能参观。看了以后,从过去的火雷管、电雷管爆破产生了认识的飞跃。
隧道局举办了一系列的学习班,大瑶山隧道全机械化施工的核心设备是凿岩台车。1980年7月,局举办液压台车学习班,学员从一、三处的技术人员和拟定操作手中选拔产生。这个班大概30多人,我和一队台车分队长陈增其同志都是学员,一队机械工程师林永祯是主讲教员之一。学习班的老师老高工戴根法,翻译大量外文技术资料,编写适合职工培训的教材并亲自授课,付出了大量心血。这个班办得严格认真,整整办了三个月,一个月学习内燃、液压、电气知识,两个月结合外商的技术服务学习操作和维修。我因队上还有技术工作,学习一月理论回队。这个班的学员后来成为了隧道局操作、维修凿岩台车的种子,隧道机械化施工的骨干。
局里还办了载装机、水平钻机等学习班。水平钻机学习班放在我们大瑶山出口平导内实施,设备从日本引进,作用是超前地质预报、探水等,超前钻探达2千米以上。工程队也按局、处的要求举行了大规模的培训,主要以施工工艺的需要为目的,如非电毫秒雷管爆破的培训、喷锚支护的培训、防水板施工的培训、泵送混凝土的培训。这些大规模的专业培训,既转变职工的观念又培养新的技能,因为大部分干部、工人观念还停留在过去分部开挖、木支撑、立模浇注混凝土上,对新奥法施工没有概念,更没有经验,我们基层的技术人员也是在思想转变之中,但是我们还是认清形势,坚持学习新知识,好在当时大瑶山隧道上了以后,出口工区云集了全国设计、科研、高校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不缺老师。如喷锚支护、铁专院的张家识高工(后任深圳地铁总工程师)给我们做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局施工处曹增福、李桧祥两位高工作了非电爆破的指导,防水板请铁四院的工程师做培训。为适应新工程。1982年3月,三处对全处青年职工进行全员文化技术补课,总之为了跟上新形势,三处上下努力培训给大瑶山隧道全机械化施工打好基础。
1979年下半年至1981年,国民经济再度实行调整方针。1980年12月,衡广复线被列为缓建项目,大瑶山隧道施工暂停。当时大瑶山隧道以南的工地基本上停工,工人安排放假。我们大瑶山隧道出口实际还在干,只是不便宣传,没有任务的压力,但什么时候能甩开膀子大干心中没底。1981年4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第一次视察大瑶山隧道进出口工地,作出了大瑶山隧道建设不能停工的重要指示。不久,大瑶山隧道列入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1981年8月29日,铁道部以铁基字1363号文批复大瑶山隧道开工。11月1日正式开工,大瑶山隧道全面施工的大幕拉开。
得到了国家的批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到位。1982年6月28日,隧道局在大瑶山隧道出口召开四臂车进洞誓师大会。广东省副省长李建安参会,铁道部发来贺电。这一天标志着大瑶山隧道全面机械化施工的开始,也是国内隧道全机械化施工的开始。
按当时队上对我和王安龙〔1978年西南交大铁道工程专业毕业〕两位工程师技术上的分工,我负责开挖和通风工艺,王安龙负责衬砌工艺。当时大瑶山出口采用了瑞典阿特拉斯TH286-2型四臂台车钻孔、阿特拉斯PT-100两臂装药台车锚杆、自制装药汽车平台车装药、非电毫秒雷管爆破、喷混凝土采用瑞典BI.5-4.0轮胎式喷射三联机、混凝土喷射机械手配合使用,也采用国产PH30型喷射机人工喷射;装载机装碴采用美国卡皮特拉996D、瑞典沃尔沃BM1641装载机;意大利佩尔利尼DP205C型20T大型自卸载重汽车拉碴运输;通风采用日本MFA110kw风机(1000m3/分钟)、∮1200mm铁皮风管压入式接力通风;衬砌工序采用意大利西法M30型混凝土拌合工厂(27m3/h)、日本三菱FV313JML 型6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日本石川岛播磨PTF60s型混凝土泵(60m3/h)输送、铺设1—2mm聚彔乙稀塑料防水板、日本CKK型全断面模板台车浇注(长度12m)成型人工养护。全隧形成了破岩、装运、衬砌三条机械化生产线。
三处一队初步划分的任务为大瑶山隧道出口至滑石排2号斜井附近3150米,该段地质主要为震旦系浅变质的砂岩、板岩、节理发育。洞口段233米为断层的挤压破碎的软弱地层,围岩类别为Ⅱ、Ⅲ类〔原土石分类〕。中间有F13、F17断层。长度为410米,节理很发育、夹破碎带、弱富水,围岩类别为Ⅲ类。其余地段地质状况较好,为Ⅳ、Ⅴ类围岩。施组设计采用全断面深孔爆破、系统锚杆、喷混凝土支护。为摸索台车开挖的经验,从1982年7月台车进洞到1983年6月整整一年的时间内,我和台车开挖分队的同志们一道摸索研究了台车开挖掏槽、钻眼深度、控制超欠挖、加快循环时间、劳动力组合的规律。一年内完成循环282个,平均每月23.5个,总进尺1256m。5米深孔全断面开挖平均月进尺122m,平均每循环进尺4.55m,平均炮眼利用率为91%。410米F13、F17断层带主要采用钻孔3米、系统锚杆、拱部网喷混凝土的方法安全通过,平均每循环进尺2.92m,平均炮眼利用率97%。其他如单位体积耗药量、线性超挖等指标都控制较好,为后续台车开挖作了有益的探索。特别要提到的是,1982年9月,我们正在争创大瑶山隧道的第一个双线百米成洞,9月12日下午洞内响炮后我、王安龙、段仲康去检查光面爆破的效果,工作面突然落石,为保护找顶工人的安全,王安龙被落石打中,胸部、腰部、腿部多处受伤,昏迷了三天三夜才挺了过来。处总工程师方维鹏正好在现场检查,不幸被飞石打中头部,鲜血长流负了轻伤,一时惊动了全处。1982年9月10月,大瑶山出口一队连续两个月创双线月成洞103.62米、100.26米的记录。隧道局在大瑶山出口召开庆功大会,广东省副省长刘俊杰代表政府表示祝贺。1983年9月底,在出口与石排二号斜井贯通之前,我离开大瑶山出口去西南交大铁道工程干部班学习。在以后的日子,大瑶山出口一队的同志们在“开路先锋”精神的鼓舞下,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屡创佳绩,1983年8至12月,连续五个月创双线百米成洞;1983年11月创双线月成洞152.04m的全国记录,铁道部发来贺电;1984年9月大瑶山隧道出口创双线月成洞217.68m的国内最新纪录;1984年月均成洞150.19双线米,随后又担任了九号断层的主攻任务;1987年5月6日在1994+747处与兄弟单位贯通了大瑶山隧道,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出席贯通典礼;1988年7月30日大瑶山隧道竣工;1988年8月4日大瑶山隧道双轨铺通;1988年11月26日第一列火车顺利通过大瑶山隧道,标志着大瑶山隧道完全建成。大瑶山隧道获国家科技进特等步奖,随衡广复线获国家质量银奖。
从1978年8月到1983年9月,我在大瑶山隧道出口工作了整五年,这五年恰好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五年,施工企业的物质条件逐步在改善,当时尽管待遇不高但我们却工作热情高涨,每天从早忙到晚感到无比兴奋,能在大瑶山隧道这个全国最现代化的工程担负施工是一种幸运。大瑶山隧道出口洞门上“早日打通大瑶山,振兴中华作贡献”的巨幅标语,出自一队职工书法家刘光发之手,这幅标语,是隧道局全体参建人员发自肺腑的强烈的心声,多年还萦绕在我的心头。2017年5月6日是大瑶山隧道贯通30周年,原三处一队的青年职工自发组织了一次重返大瑶山的活动,我和一队原工会主席邓克勤应邀参加。当年几十号青春勃发、豆蔻年华的男女青年顶班到了大瑶山隧道出口一队,经过几年的劳动锻炼,这些年青人最后走上不同工作岗位,他们都十分珍惜在大瑶山隧道工作的这段宝贵经历。聚会中大家回忆起一队队长段仲康同志,段仲康1977年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工程专业毕业,到一队任技术员同我在一起,段仲康工作勤奋、性格豪爽、待人诚恳。1985年初,原队长连仲先提任处领导,段仲康接任大瑶山隧道出口一队队长,从1985年到1988年的四年间,和主管工程师王安龙,教导员杨洪德〔后提任三处副处长〕带领全队职工完成了大瑶山出口工区最为困难工程九号断层攻坚、啃骨头的捡铺底、数公里的混凝土二衬工程,迎来了大瑶山隧道的建成,他是担任一队队长时间最长的一位,1988年底调广铁集团公司,后来不幸在广珠铁路建设的工作岗位上病逝,三处一队的战友中失去了一位年轻、热心的好队长。2017年5月的这次活动还有三处的老领导,李松跃、杨洪德、孙国才、李才儒、王安龙和几位在乐昌地区的老科长参加,大家也是多年不见,十分亲切。来到大瑶山隧道出口,我们当年一队的队部现在成了乐昌市大源镇镇政府的办公区,弃渣填起来的平地,现在是广铁集团工务、电务各工区和武警部队的驻地,俨然是个小市镇,站在大瑶山隧道洞口,一列列火车飞驶而过,大家合影留念,留下永远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