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灿明珠,当古陶瓷成为香饽饽时,古陶瓷修复技艺就应运而生了。文物修复是高难度的手工技艺,而古瓷器修复又是文物修复中难度极大,品质要求极高的一门技艺。
『 古陶瓷修复介绍 』
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古陶瓷修复必须一件一件精雕细琢,一条看似简单的青花线条,在修复过程中仍然要做到“色分五彩”。整个修复过程包括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旧等多个步骤。修复古瓷除了要做到“修旧如旧、最小干预”,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可逆修复。目前使用的黏合剂、补缺材料未必经得起时间考验,未来如果有更纯熟的材料出现,还可以拆了重修。“就是给后人留一条路子。”
『 古陶瓷修复类别』
古陶瓷修复有三种:研究修复、展览修复、商品修复。
研究修复是为考古学研究提供实物资料,损坏程度不严重的器物如剥釉、土蚀等只需清理表面污垢。损坏严重的器物要在清理干净的基础上把断裂部分连接起来,缺损处用石膏补平,对风化严重的进行适当加固处理。
展览修复的目的是为了让大众参观欣赏。这种修复的技术要求略低一点,只要隔着玻璃看不出大面积损伤就可以了,有时还要有意留下残缺部位。
商品修复是把修复好的器物做为商品进行买卖。为了能使商品取得较好的抚玩结果并获得较高的贸易利润,对此类修复的手艺要求极高。它不只要做到把坏损的器物恢复到本无外形,并且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手艺加工,使其概况的色彩、纹饰、量感、天然旧貌等,呈现出无缺无损的视觉结果。
『 历史故事』
古瓷器修复可上诉到清中期,宫里太监把破损的偷拿出宫,修好了高价卖出,所用材料有蛋清,虫胶,糯米汤等等,渐渐的就有了这种行业。清末,古陶瓷修复技艺已在社会上初步形成,当时主要用虫胶、树胶和鱼胶作为黏合剂,也有采用锯钉的办法,走街串巷来修补民间一些残破瓷器。开埠后,这里更是古董商云集,古陶瓷极易破损的特性催生了一批专业修复人才,饶鸿发算是这项技艺的鼻祖。
解放前后又提高了一步,材料有漆片,醇酸瓷漆,硝基瓷漆,丙希酸热固漆,前几年上海博物馆研发了专利仿釉树脂,把商品修复又提高了一步。
『 传承人— 蒋道银』
蒋道银是古陶瓷修复技艺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迄今为止已经修复了500多件曾经残破的——但目前有些已经价值连城——古代陶瓷,从良渚文化扁足陶鼎到南宋官窑,从元青花玉壶春瓶到明青花龙云大缸,从唐彩绘陶仕女俑到徐秀堂紫砂艺雕螃蟹。有人说,他修复了古代窑工们的心血和智慧,但也有人以为,如果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他修复的应该是曾经缺失的中国古代陶瓷史。
现在从事文物修复的一线工作人员屈指可数,且大多已年近花甲。这项技艺正面临着人才断层、技艺失传和历史信息失真的现实危机。蒋道银十分关注古瓷修复这项技艺能否传承下去。为了培养新生力量,蒋道银打破以前“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婿”的传统,前往高校讲课,“现在外面的诱惑很多,不少年轻人是坐不住冷板凳的。”
▲ 修复前
▲ 修复后
▲ 修复前
▲ 修复后
▲ 修复前
▲ 修复后
▲ 修复前
▲ 修复后
转载来源/51瓷网
严正声明/此图文版权归原作者,转载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