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硫酸氢钾”的话题可谓是老生常谈,自从其被发明并推广应用以来,凭借其安全性高、氧化能力出众、无污染无有害残留等优点,受到了水处理、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行业的认可和推崇。在水产养殖领域,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宣传推广,更是成为了一款家喻户晓的热门产品,被终端养殖户和经销商所追捧。
大家都知道,目前水产行业的过硫酸氢钾产品存在假冒伪劣的情况,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比例竟然高达8成,也就是说你在市场上买十个产品有八个都是假冒伪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盖因相关厂家利用终端养殖户对产品的不了解,加上缺乏标准和有效的产品检测手段,使得偷工减料、鱼目混珠的风险成本极低。那么作为消费者的经销商和养殖户,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自己落入假冒伪劣陷阱呢?
复合单过硫酸氢钾产品的前世今生要避免受骗,首先要了解“过硫酸氢钾”这个东西。其实水产养殖市场上我们俗称的“过硫酸氢钾”,是指经过复配后的“复合单过硫酸氢钾产品”。化合物过硫酸氢钾(也叫“单过硫酸氢钾”或“过一硫酸氢钾”,分子式KHSO5)是这系列产品的主要有效成分。
复合过硫酸氢钾(颗粒状)
在制成产品时单过硫酸氢钾不能单独结晶析出,因为目前它的制备工艺决定了最终它必须与硫酸氢钾(KHSO4)和硫酸钾(K2SO4)结合成三倍体盐的形式才能稳定存在,即“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简称PMPS或KMPS,分子式2KHSO5·KHSO4·K2SO4),之所以称之为“复合盐”就是因为它是由3种化合物按照一定比例而存在的。
市场上通常把“过二硫酸盐”(也叫过硫酸盐)简称“过硫”,也被人有意误导或错把“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简称“过硫”。所以,这种叫法并不准确,也容易被投机取巧的商家偷换概念去蒙骗养殖户。
用在水产养殖消毒和水质底质改良的产品,要根据功能需要,复配不同的辅料做成复方型的产品,统称为“复合单过硫酸氢钾产品”比较适合,而“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是该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单过硫酸氢钾是该复合盐类的主要成分,也是该系列产品的主要有效成分。
但是,也有商家为了省事直接向养殖户推销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原料,直接使用复合盐,只能利用其氧化性,容易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而且使用效果达不到“消毒杀菌”配方和“高级氧化配方”的效果,容易造成养殖户对产品的误解和其他负面效应。为了方便认知,下文出现的所有“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统一用“单过钾”指代,“复合单过硫酸氢钾产品”,统一用“复合单过钾”指代。
单过钾最早是由美国杜邦化学于1992年发明,商品名为OXONE,并注册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九十年代中期单过钾在对付肆虐欧洲的口蹄疫和疯牛病上成效显著,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
2000年后欧洲各国相继通过国家标准将单过钾用于饮用水消毒处理。2002年上海安而信化学创始人宋海鹏自主研发出了单过钾的制备方法和复合单过钾消毒剂及其制造工艺,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单过钾和复合单过钾制备方法的专利发明人。
2004年美国杜邦收购英国安德公司(后者成为其子公司),获得其复合单过钾消毒剂及其制备工艺专利,并注册“卫可”(Virkon)开始向全世界推广其单过钾消毒剂产品(50%单过钾粉剂)。
2006年以前国内复合单过钾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印刷线路板微蚀刻、造纸脱墨、医药合成、畜禽消毒等,价格高昂基本被少数外国企业垄断。随后在以安而信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和相关人士努力下,单过钾原料价格迅速下降到市场能普遍接受的合适水平。
2008年相关产品开始出现在水产养殖领域,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直到2015年才被水产业界普遍认可。
上海翱图成立于2011年,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以氧自由基为工具,致力于土壤改良和环境修复,提升生活品质,美化生活环境。
(关于单过钾及复合单过钾相关发明专利的科普:与单过钾相关的发明专利包括单过钾制备工艺专利和复合单过钾制备工艺专利。单过钾制备工艺专利指的是单过钾这一原料生产制备方法的专利,鉴于设备、比例、流程、安全防控等条件的不一样,不同企业的制备方法不一样。复合单过钾制备工艺专利指的是不同复合单过钾配方和制作方法专利,如用于消毒的复合单过钾,和用于环保的复合单过钾,它们的配方和制备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上文提到的杜邦公司和安而信公司,他们均有属于自己的制备单过钾原料的工艺专利,也有相应复合单过钾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专利。)
原料厂只有6家,市场上8成产品造假2010年以前,生产提供单过钾原料的企业主要是美国杜邦、德国德固赛(后被美国优耐德收购)和上海安而信。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生产单过钾的企业主要是6家:杜邦(约25000吨年产量)、优耐德(约6000吨年产量)、上海泰缘(安而信唯一关联企业)、浙江上虞洁华、江苏安诺琪、山东嘉源化工。其他动保厂家几乎都是从这几家企业购买单过钾原料回去复配,或者直接购买它们复配好的复合单过钾回去分包直接销售。另外,河北纳泰新建了生产线,目前在试车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水产用复合单过钾全年市场容量约4~5万吨,约合人民币2~3亿元。其中销售出去的经过真正的功能配方设计的复合单过钾5000吨左右,用了单过钾做原料经过简单加工的低含量配方产品5000吨左右,剩余的产品多数是稍微加点单过钾或根本无单过钾的假冒伪劣产品。假冒产品一般是用价格更便宜的氧化剂或氯制剂代替,挂羊头卖狗肉。伪劣产品则是在含量标识上做文章,标称50%含量实际上只添加25%或更低。为何会有这么多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横行呢?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原因:
1、 有资质的原料厂家少,市场需求巨大,产能供不应求。
2、 水产领域相关产品缺乏行业标准,处于无监管无序发展状态,造假风险成本太低。
3、 造假获利巨大,正品复合单过钾净利润率约为10%,而假冒伪劣产品最高利润率可达50%,且不需要交税。
4、 造假门槛太低,没有技术含量。
5、 终端消费者对产品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产品检测手段。
加之复合单过钾绿色环保安全的特性,是未来最有希望取代二氧化氯等现有消毒剂的潜力产品。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我国二氧化氯年使用容量高达十几亿元人民币,复合单过钾在保持现有高增速的情况下,有望逐渐取代二氧化氯,未来5年内增长到10亿元的年市场容量。
复合单过钾如何鉴别真假?事实上,作为终端养殖户和经销商,并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够准确鉴别出复合单过钾真伪。最严谨准确的方法是在实验室测活性氧含量、1%溶液的pH、钾离子含量,但这对终端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不可能的。
网络上一些通过简单测pH,查看放氧能力,观察包装是否腐蚀涨袋,闻气味,看颜色等鉴别手段,只能作为辨别产品真假的一个参考,并不能完全作为判断真伪的标准。比如,单用产品有氯味就判定产品含有氯制剂或配方有问题的误导宣传。事实上,没有氯味的产品可能是:用无味的其他氧化物冒充;或用“单过钾+元明粉+简单助剂+脱模剂”的简单配方做出来的产品,此配方较易控制水分,一般不会有味道,但与正品复合单过钾相比功能较弱;还有就是用一些大分子材料包膜技术做的产品,也可以没有味道,但材料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和增加后期养殖隐患。
不同产品形态的过硫酸氢钾
实际上正品复合单过钾有时也会出现氯味。目前复合单过钾的配方主要有三类:消毒配方、高级氧化配方、抑菌配方。消毒配方产品的单过钾含量一般在50%以上,复配其他消毒助剂(如有机酸、表面活性剂、氯化钠等),其中粉剂水分控制在0.3%以下,片剂水分控制在0.5%以下,在包装防护良好(温度28℃以下,湿度不超过50%,包材防腐抗蚀抗氧化密封好)的情况下,且产品在保质期内时,不会有氯味。但产品一旦受热或受潮,单过钾就会把氯化钠中的氯离子氧化出来,空气中有很微小的量就会明显嗅到刺激性氯味。
高级氧化配方产品中除了含有碳源和有益微量元素等,还有较强的催化剂体系,即使配方中水分含量低于0.2%,也能把氯离子氧化成氯气,甚至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氯。为了减少水分影响,在设计此配方时会添加用于吸收水分的碳酸盐,吸水的同时会释放二氧化碳,这也是这类产品在受热受潮时偶尔会发生涨袋的原因。
抑菌配方产品为了适应水产养殖环境的需求,一般不以单纯的消杀为目的,而是通过对水质底质的改善,使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相和藻相的建立。配方中独有的碳源、有益微量元素等环保成分容易吸潮,所以高温或潮湿环境容易使氯化钠助剂被氧化产生氯味。
所以,作为终端消费者,在没有实验室检测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认准大品牌以及口碑好的产品。一般那些既做单过钾原料又做复合单过钾的企业(如杜邦、上海泰缘、上虞洁华等)和一些虽然不生产原料,但规模较大,具有较久复合单过钾生产和销售历史的企业(如德国拜耳、清远海贝等),都不会出现造假现象。因为这类型企业比较注重自身形象和品牌,且业务范围和规模较大,不需要也不愿意通过造假来获取额外利润。
END
来源:农财宝典
投稿
官方微信公众账号“bbwfish”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广大行业人士踊跃投稿,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必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