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邓远行:乡村建筑奇葩一一传统客家民居

2018/09/06138 作者:佚名
导读:【作者联盟】欢迎有才华的您!【作者联盟】所有原创作品均已取得原创者授权发表!未取得原创者授权的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本站作品进行篡改、盗版、印制等侵权行为。【作者联盟】将全力维护原创作者的权利。 邓远行(原名:邓远航),笔名:微音。广东省

【作者联盟】欢迎有才华的您!【作者联盟】所有原创作品均已取得原创者授权发表!未取得原创者授权的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本站作品进行篡改、盗版、印制等侵权行为。【作者联盟】将全力维护原创作者的权利。

邓远行(原名:邓远航),笔名:微音。广东省紫金县人,一九五九年十月出生,一九七五年七月毕业于紫金县九和中学,一九七六年十一月至一九七八年九月,集体插队到国营东江林场,一九七八年九月至一九八一年,在广东省机械学校读书,毕业后先后在紫金县宝山水泥厂,紫金县农机厂,紫金县劳动局,紫金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工作。本人热爱文学,酷爱历史,对地理、风土人情也有浓厚的兴趣。

乡村建筑奇葩一一传统客家民居

原创:邓远行 笔名:微音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主要聚居在广东、江西、福建三省交汇地带;广西、湖南、台湾、香港、深圳、海南、四川等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秦巴山区的小部分地方,也有客家人聚居。分布范围120多个市县。因此,有关学者、专家把客家人居住的各式各样的房屋及村落,统称为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因地形、地势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多姿多彩的形式:其外型有圆形的、方形的、半月型的、椭圆型的、四角型的、八角型的等建筑形式,其中最典型、最著名的是为数众多的、各式各样的土楼和围龙屋。它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云南“一颗印”、广西“干阑式”等一同被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枝奇葩。

与其它民居相比,客家民居的显著特点是:聚族而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风格独特,功能齐全,封闭性强。整座房屋的布局,蕴涵着中国传统礼制和伦理观念。一座土楼或围屋就是一个家族;几代人共居一屋,少则居住三四百人,多则达一千人以上。屋内分别建有至少几十间,多则几百间的房间,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及防御盗贼、水灾、火灾的安全设施,一应俱全。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福建土楼和广东客家围龙屋则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在客家民居中,它现存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建筑特色最明显。

福建客家土楼,以福建龙岩永定土楼最为著名。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灿明珠”

据有关资料介绍,龙岩地区的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其中圆楼360座,方楼4000多座。2008年7月6日,以永定土楼为主的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广东客家围龙屋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东江流域的惠州、河源和环绕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

围龙屋大都依地势建在山的斜坡上,正面望去,恰似一把龙椅,周围的围屋形成龙椅的圆形椅背,中间正屋就是椅座,而围屋和正屋之间的半圆形空地就是那龙椅上的小靠垫了。所以这种房屋也就被形象地称为“围龙屋”。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则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

其中,梅州的“仁厚温公祠”、深圳龙岗区的“大万世居”、“鹤湖新居”是传统客家围龙屋的典范。

坐落在叶剑英元帅故乡一一广东省梅县丙村镇群丰村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 距今己有五百多年历史,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客家围龙屋。据有关资料介绍,仁厚温公祠南北长87米,东西宽120多米 。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拥有480多间厅堂、房间。鼎盛时期里面居住的人数,曾多达500多人。

坐落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大万路的客家村的“大万世居”(曾氏祖屋),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 ,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一1795年),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型,由三重大厅组成,呈三进两井结构,雕梁画栋、牌匾楹联点缀其间。两侧护厝由传统的单元式四合院连排组成,两旁六大巷,横巷相通,其中各有天井,号称“九天十八井”。围内共有房屋400多间,错落有序又自成一体。

坐落在深圳龙岗区的“鹤湖新居”(罗氏祖屋),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是目前现存最大的客家围龙屋。它占地2.5公顷,建筑面积14530平方米。围墙内,屋宇、厅、堂、房、井、廓院的布局错落有致。号称“九天十八井,十八走马廓”,据介绍,里面住的罗氏族人,最多时达到1000多人。

客家的村落多按宗族姓氏关系组合而成,聚族而居的习俗使村落的布局既有统一的考虑,又以宗族辈份做排列,把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同宗同族的人家组成一个村落。客家的村头或村落间都种有风水林兼做村界,各村都有自己的生产生活范围和小环境。各个村寨前,都有一条溪水弯弯绕绕从屋前后流过,溪边种植树木、果林,村寨前则是阡陌纵横的田野,围龙屋掩映于葱茏的绿树间,充满田园韵味。

客家人的根在中原。据族谱记载,客家先民多为中原仕宦之家、书香门第。自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开始逐渐南迁。定居于南方各省。虽经过历代迁徙,但那种上层精英文化意识却始终情结于心;因在异地为客,绝少和外界来往,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汉族风俗和语言,自成一家。由于居住在山区,地潮多雨,湿瘴弥漫,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当地环境相结合,不断摸索总结,终于发展成为布局合理、组织严密的客家围龙屋。

据有关专家考察研究认为:围龙屋的屋村形式,明显带有古代中原贵族大院形式的遗制,布局十分讲究。鸟瞰围龙屋,池塘、禾坪和围龙屋恰好组成一个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左右对称的“太极圈”。正面看去,围屋占据最高点,其次是上堂、中堂、下堂依次排列,每层坐高平均相差15——20厘米,以对称式庭院房屋形式,向前后左右重叠排列,构成全组的核心。正堂处于正中,一般由年长或辈份最高的人来居住。这也正体现了中国自古崇尚中庸的文化色彩。

客家土楼和围龙屋是客家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原传统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乡村建筑的奇葩。

作者联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