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石雕造像鉴赏五巩县石窟

2018/09/06144 作者:佚名
导读:石雕造像鉴赏五巩县石窟 巩县石窟,位于洛阳、郑州之间,距洛阳故城约44公里。大力山南麓,现存北时石窟五座,据第四窟外壁摩崖龛下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后魏故孝文帝故希玄寺碑》记载:“昔魏孝文帝发迹金山,途遥玉塞。弯拓弧而望月,控骥马以追风

石雕造像鉴赏五巩县石窟

巩县石窟,位于洛阳、郑州之间,距洛阳故城约44公里。大力山南麓,现存北时石窟五座,据第四窟外壁摩崖龛下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后魏故孝文帝故希玄寺碑》记载:“昔魏孝文帝发迹金山,途遥玉塞。弯拓弧而望月,控骥马以追风,电转伊煌,云飞巩洛,爱止斯地,创建伽兰。”明弘治七年(1494)《重修大力山石窟十方净土禅寺记》:“自后魏宣武景明之间,凿石窟,刻佛千万像,世无能烛其数者。”据此,巩县石窟较早于孝文帝时期就建有“希玄寺”,石窟开凿始于宣武景明年间。

巩县石窟现存北朝洞窟五座,均为方形平面,由于石窟所在地石质较疏松,不及龙门坚硬,建造上较多地吸取了云冈二期中心方柱窟的形制,除第5窟为小型殿堂窟外,1至4窟均为规模较大的中心方柱窟,其中第2窟为未完成窟,第1窟规模最大,主要题材仍延续云冈对三佛的表现,只是在对三主尊的安置上有所创新,云冈、龙门通常将左右主尊置于左右胁洞,或左右侧壁,而巩县第1窟左右主尊则被置于窟门外两侧大龛内,均有二菩萨胁侍,窟外二佛与窟内中心方柱正壁一佛构成三佛。在外壁入口两侧还雕有手执金刚杵的力士像。

第1、3、4窟内部构造大体相同,多为中心方柱四面开龛造像,这种形式影响到以后的响堂山石窟。龛内本尊多呈结跏趺坐资,着褒衣博带佛装,衣襞覆坛呈外展式下垂,佛头为磨光肉髻或水波纹肉髻,本尊两侧胁侍二弟子、二菩萨,左右两侧壁所雕内容为千佛、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维摩、文殊对坐、涅槃像及三佛。第1窟壁画分上、下两层,上层浮雕千佛小龛,下层并列刻有四个大龛。第3、4窟壁画满雕千佛小龛,并在中央位置凿一较大龛,在窟门入口内侧两壁分三层或四层浮雕有帝后礼佛图,一般左侧为皇帝礼佛行列,右侧为皇后礼佛行列,风格与龙门宾阳中洞此类题材表现相似,这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精美的礼佛图。窟顶多凿平棊,刻饰伎乐、飞天、莲花等浮雕。

第5窟未用中心方柱,现部分窟顶

已崩塌,窟内前壁门两侧各雕一立佛,正壁及两侧延续了云冈三壁三龛式,每龛内雕一铺五尊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多呈结跏趺坐,东壁为半结跏趺坐弥勒龛,Ⅹ形披帛于腹前穿壁,平某顶,雕有莲花、飞天,与前三个洞窟相比,制作显得粗糙。

巩县石窟在大体保持与龙门造像同步的基础上,出现的风格变化值得关注,主要体现在佛的身躯和面相与龙门有所不同,更趋于粗短和丰圆,造像少了庄严肃穆的氛围,更趋人性化。北方造像由“秀骨清像”向“面短而艳”的大规模风格转变约发生在6世纪中期,同时还伴随着佛衣由厚重外展转向轻薄内敛,褒衣博带佛装也发生演变。巩县石窟虽然在佛装承袭龙门,但佛像的形体变化,预示着北朝造像又一次风格转变的来临,在以后的响堂山、天龙山等石窟中,这一变化将有显著体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