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说古道今|澄江文庙的石雕艺术厉害了!

2018/09/0657 作者:佚名
导读:○ ○ 澄江文庙·石雕艺术 洪嘉智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的澄江文庙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自建成到今天,经历了地震、火灾、兵燹,多次重修,几度兴废,到现在只剩下几处主要的建筑,即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泮池和三孔石拱桥。在周

澄江文庙·石雕艺术

洪嘉智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的澄江文庙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自建成到今天,经历了地震、火灾、兵燹,多次重修,几度兴废,到现在只剩下几处主要的建筑,即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泮池和三孔石拱桥。在周围高楼大厦的包围下,它们仍艰难地挺立着,也曾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说明历史并没有忘记它们;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仅有的这几处建筑中尚保留着一批精美的石雕艺术。这些石雕完全是出自没有留下姓名的民间艺人之手,虽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其工艺却长存于斯,成了传世的珍品。

澄江文庙的石雕群有圆雕(含半圆雕、镂空雕)、浮雕、平雕等类,内容有神仙人物、亭台楼阁、屋宇舟车、飞禽走兽、花卉林木,样式繁多、十分丰富,称得上石雕艺术的一大奇观。

圆雕分布于大成殿外面的四颗檐柱下的四个柱础,每个都在高约50厘米、直径45厘米的整块圆石上雕成鼓磴形。用高浮雕手法刻出云纹花边,鼓磴腹部刻凤凰牡丹。每个都刻有两只飞翔的凤凰在彩云和盛开的牡丹中穿梭的姿态,极富动感。它们承载着绘有龙腾云海的四棵粗大的檐柱立于文庙主殿前,显得富丽堂皇。

▲棂星门

文庙的棂星门是一座比较雄伟的牌楼式建筑,这座以砖、石、木材组成的牌坊,其精华就是它的木石雕刻。这里仅说石雕:四只雄健威武的石狮,在一米多高石雕的须弥座上昂首高踞。下面还有二米高的砖砌台基。石狮用整块青石雕成,这四只镇坊之兽,分成两对,双双立于牌坊的南北方向,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体现了制作匠师独具匠心的高超技术。狮身高约一米,体态雄健,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

▲ 棂星门前的镇坊兽

它们硕鼻、隆眉、圆目、尖耳栩栩如生、威风凛凛。而同是猛兽,也各不相同,朝南面的一对,其中一只用左爪抚摸着一小狮,另一只的右前爪,玩弄着一颗小球,威武中带有几分慈祥并显得温顺可爱。朝北面的一对是雄狮,为了显示其凶猛,身上刻满麟纹,那圆柱般的颈、粗壮的四肢、富有节奏感的几处卷曲的鬃毛,刻画出圆润有力而健美的身躯。

四只石狮的尾部都连接着一块高约一米的石雕,石雕上刻有花卉、吉祥物图案,有一块用圆雕刻着似乎是天上的神灵状的人物,它们背靠粗大的木柱,上面是那一层层繁而有序的重重斗拱,支撑着最上面那重檐歇山式的枋项。与其相连的是精致的木雕檐枋和镂空的雀替等,就是这些使一座棂星门显得庄严华丽,更是一份精美的建筑艺术品。

▲三孔石拱桥 李丹 摄

文庙泮池上的三孔石拱桥,全长约15米,是把无数经加工而成的石块、石条连接起镶砌成弧形拱桥横跨在半月形泮池上。石桥上的护栏因桥的弧度形成高矮不同的围栏,又用条形石雕成十二根望柱,每根柱头都有一组精美的圆雕,全部都以细腻的刻工穿插镂空雕出各种山石林木、云水屋宇、人物舟车,还雕了一些古代的民间典故,也有文臣武将、儒生隐者。其中一些人物束冠披袍、靴袜整齐,游耍于花丛林下,一副悠闲之态;还有身着甲胄、全副戎装的武士,身上的铠甲和微风吹动的腰间勒甲条清晰可辩。这些富于变化的局部雕刻,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在技法上以大块面花卉云纹的镂空雕与局部细致的线刻相结合的处理方法,使每一件作品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石拱桥头的大狮子

在石桥南北两端桥堍前立着的两对石狮,虽不及棂星门上的高大雄伟,但其稳重端庄,温顺地迎着来往行人,呈现出一幅憨厚之态,是雕刻者为这些终年忠实地守护桥梁的动物塑造出的另一种形态。它们与泮池周围一共52根望柱上的圆雕,那些小象小狮和未开的莲花苞连在一起,属于泮池上的装饰。那些小象小狮都似经驯化供人玩赏的宠物。一个个神采各异,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含苞待放的莲花,已有的开了几片,开后的花瓣折向下方去护住花茎,形态自然逼真。这些圆雕,是澄江文庙石刻中的小品,然而,小中见大,可以从这些小品中看出当年那些雕刻者一丝不苟的态度。

下面说说文庙中的浮雕

大成殿前面的杏坛正中石级间镶有一块两平方米的长形云龙浮雕,这种浮雕是许多有名的殿堂前都有的,按各种不同等级,分为大小不同的面积,也包括其中龙的数量。澄江文庙是一个府的黉宫(学校),这块石阶上只刻了五条在密布的云层中翻腾的龙,组成五龙戏水的形状。在这样一块不大的石块上刻出五条龙在风浪中嬉戏的形态,十分富有生气。石刻以中间一龙为主,上下各有四龙在巨浪和密布的云层中托出一轮耀眼的火球(日),雕刻得深浅有致、层次分明。龙头的一须一角,尖利的齿,圆睁的眼,身上的片片鳞甲和那锋利有力的爪,显现出工匠艺术家们用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浮雕完成的一幅“龙腾九霄图”。

粗略统计,大成殿台基前和杏坛基座的东南西三方,间隔一定距离都刻有一长方形的浮雕,全部共54块,大成门(中殿)北面檐下基座也有13块浮雕,棂星门大石狮座子上的三方有较大浮雕12块,三孔石拱桥两边桥栏有浮雕24块,泮池护栏周围和石狮座上共有浮雕60块。以上即文庙内浮雕共有163块,每块长80厘米左右,把这些浮雕连接起来大约有130多米长,可谓浮雕中的巨制了。

这些浮雕,是文庙建筑的装饰,像衣裙的花边,衬托出整个建筑群的美,古代文明通过这些雕刻散发出各种气息,它们在一丝不苟的精工雕琢下刻画出各种生动的形象:八仙过海、十二生肖、福禄寿喜、忠孝仁爱、龙凤呈祥、犀牛望月、双凤朝阳、二龙戏球、连升三级、福寿双全、渔樵耕读……应有尽有。还有一幅海马腾浪图把抚仙湖的传说也形象地雕刻出来了。澄江志书中载:“抚仙湖中有物,如马状,浑身雪白,背负红斑,丈尺许,时出游水面,迅速如飞,见者屡获吉运。”这可以说是地方特有的产物。再看那幅“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浮雕上那位发意外财的渔翁那喜出望外的表情,高兴得发抖的双手,急急忙忙地跑过去捉鹬蚌时,背上抖动的笠帽,是那样传神。有些花卉中的一枝一蔓,在刻工们灵巧的手中,像画师作画一样雕得细致入微,卷曲的荷叶、被风摆动的树枝、凤凰和禽类的羽翅,都雕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早年那些无名的雕刻工匠师傅那娴熟的技巧,细致的雕刻,轻重深浅分出景物层次的技法,让一块块普通石头注入生命的活力,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值得珍惜!

图文来源:在玉溪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