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2018铁路春运】铁路信号工 | 高铁“神经中枢”的守护神

2018/09/06106 作者:佚名
导读:编者按:丁酉岁末,年意渐浓,又是一载归乡时。伴随着2月1日春运大幕启帷,漫漫旅途中,是无数异乡游子眼中热切的遥望、手中沉甸的行李、脚下匆忙的步伐,同样在这千里旅途中,充溢着无数铁路工作人员的嘘寒问暖与保驾护航,忙碌着无数青年志愿者的引导咨询

编者按:丁酉岁末,年意渐浓,又是一载归乡时。伴随着2月1日春运大幕启帷,漫漫旅途中,是无数异乡游子眼中热切的遥望、手中沉甸的行李、脚下匆忙的步伐,同样在这千里旅途中,充溢着无数铁路工作人员的嘘寒问暖与保驾护航,忙碌着无数青年志愿者的引导咨询与秩序维护。在这全国奔涌的春运热潮中,一首题为“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协奏曲正在鸣响,它的演绎,温暖着这个寒意正浓的冬日,也温暖着每一位归乡人的心。

2018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3.9亿人次,快速、安全、准时的高铁越来越受到各地旅客的青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凝聚了多少无名英雄的汗水,高铁信号工便是其中最特别的一群人。列车前进、减速还是停止,所有的运行指令都靠信号设备来传输,信号工们也被称为是“传输神经”守护神,他们的检修也必须精确到毫米。

2月5日,晚上23点多,喧闹了一天的信阳东站渐渐安静了下来。此时,信阳的气温接近 零下十摄氏度,加上前段时间连续的降雪,让处于南北方交接的信阳人,对这个 “最冷冬季”感到无法适应。而信阳电务段 信阳东信号工区的6名年轻 信号工,却在忙碌地清点工具准备上班,他们要利用列车停开的时间,完成 高铁信号设备检修作业。

“套筒两个、胶布两卷、活动扳手一把、油壶一个、棉纱丝布若干……工具合计30件,清点完毕。”青年工长王博一边清点工具,一边认真地做好登记。

为了确保白天高铁正常运行,信号工的工作时间常年集中在晚上的12点到凌晨4点。而且,越是恶劣天气,越要加大检修力度;越是春运期间,越要坚强检修保障列车高密度通行。

零点刚过,郑晓飞、刘小东一行五人就赶紧向需要检修的设备走去。背着30多斤重的工具包,走到1公里开外的作业点,他们只花了不到10分钟。由于春运期间高铁线路也开通了夜间动卧,留给他们的天窗时间十分有限,所以他们只能快速到达现场,留下更多的时间检修设备。

工区室内值班员通过浏览微机监测发现,6/8号道岔表示缺口偏差比较大,4号道岔电流动作曲线也有比较大的波动。说明这组道岔的滑床板和压力有异常,容易引起设备故障,这是今晚他们重点要解决的设备隐患。

来到6号转辙机旁边,郑晓飞打开机盖,检查了机内设备运行状况,测试了道岔油压,手动校正了道岔缺口。在极寒天气下,转辙机控制的部件受热胀冷缩的影响,会出现极细微的变化,如果误差超过了0.5毫米,就必须手工校正。

一旦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检修不及时的话,上下行的车都通过不了,导致列车运行延误。

结束这台转辙机的校正,郑晓飞他们赶着去调整4号道岔的压力,检修进站口应答器……而整个京广高铁信阳段多数线路在高架桥上,最高处40米,相当于十层楼房的高度,虽然穿了两层厚棉衣,但深夜的铁路线依然是寒风刺骨。

“冬季作业要在桥上,要忍受户外恶劣的气候条件,这些我们都习惯了,但最不适应的其实还是倒时差。我们是一周上四个大夜班,所以每天都在倒时差,刚到高铁工作时身体特别不适应,总感觉睡不够。”24岁的刘小东干这行刚满三年,虽然家人总对他的工作和身体状况很担心,但是从小喜欢火车的刘小东还是坚持了下来。

凌晨2点半,郑晓飞和同事们收拾好了工具,继续向下一个检修点走去。每年春运加班、假日值守,对于高铁信号工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工区里虽然没有热闹的街市,却有工友们共度新春的笑声,他们一次次缺席了与家人的团聚,但是为旅客服务的责任心始终没有缺位。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春运工作目标。

铁路信号工,只是数十万铁路大军中普通的一员。他们不像客运值班员、列车乘务员那样让人耳熟能详,他们也没有直接面对旅客,为他们送上微笑和温暖,但是他们却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精湛的业务技术,做好信号设备维护工作,为列车的安全运行和旅客的温暖回家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他们,用默默的坚守、执着的追求、无私的奉献,抒写了铁路安全畅通的篇章。

责编:张嬝嬝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