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度重庆、重庆日报
重庆是知名的桥都,一座座跨江大桥,是城市形象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也是城市发展速度的体现。但是你知道这些桥梁是谁的杰作吗?
今天度姐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位伟大的设计师~
人物名片:
邓文中(Man-Chung Tang),美籍华人,1938年出生在广东肇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国际著名桥梁大师,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国权威期刊《工程新闻报道》1999年评出过去125年对工程界最有特殊贡献的125位人物,邓文中名列其中。
为了追逐自己的“中国梦”,邓文中花了毕生的时间。早在上世纪70年代,邓文中就组织旅美华裔工程师来华演讲、交流。但受当时的政策限制,外国人不能参与中国桥梁设计。无奈之下,他只好以顾问等方式辗转上海、广州、北京等地“曲线救国”。
绘制上万张草图为重庆“量身订做”菜园坝长江大桥
1994年,当邓文中计划在中国成立公司时,他想到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重庆。
他为啥如此青睐重庆?
“我1986年第一次来到重庆时,这里独特的地形就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我喜欢它有山有水,窈窕而又秀气。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建设桥梁的城市。”
邓文中说,当时的重庆主城,只有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和重庆长江大桥两座桥梁,应该有很多修桥的机会。邓文中说,他将林同棪中国公司总部放在重庆的另一个原因,是重庆人热情耿直,有开放精神。
为设计菜园坝长江大桥,往常在重庆最多只待1个月的邓文中,那年却待了10个月。年近七旬的他多次查阅重庆的地方志等书籍,希望为重庆打造一座与人文、地貌相融合的桥梁。
邓文中说,菜园坝长江大桥的“公轨两用钢箱提篮拱”桥型属于世界首创,是为重庆特有的两江环抱、群山相拥的地貌“量身订做”。因为桥型一旦“臃肿”,就会出现“只见一座大桥而不见一座城”的尴尬。为设计这座大桥,他绘制了上万张草图,终于选择“公轨两用钢箱提篮拱”作为大桥桥型。
扎根重庆20多年,邓文中为重庆主持设计了10余座跨江大桥。已经投用的包括菜园坝长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嘉悦大桥、“两江大桥”(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正在建设或者着手设计的跨江大桥包括水土大桥、礼嘉大桥、红岩村大桥等8座。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成“网红”
正因为对作品精益求精,他的不少作品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在重庆,他参与设计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菜园坝大桥引桥苏家坝立交等早已成为游客眼中的“网红”。
网红只是流行趋势,我们要造的是百年精品。邓文中认为:一座成功的桥梁要满足“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造桥要务实、创新,但不能鲁莽地前进,必须在创新中兼顾稳重的成分。
在邓文中看来,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随着时代发展,世界纪录已很容易被打破。把桥梁造得漂亮、质量好才是有意义的事,一座漂亮的桥永远都会被人欣赏。
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为例,这座桥梁采用了天梭造型,是邓文中研究了很久的桥塔形状。
邓文中说到:中国的跨江桥梁比较宽,六车道、八车道甚至更宽。如果千厮门大桥按照较宽的桥梁来做,就会显得“太肥太胖”,达不到优美流线型的效果。
“也是机缘巧合,重庆要建的千厮门大桥、东水门大桥,规划只有四车道。这给了建设‘天梭’桥塔一个机会。”邓文中开心地说。
他认为,“天梭”桥塔形状很中国化,并且时尚,有国际范。东水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采用这种流线型桥塔,显得色彩雅致、线条柔美,非常别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视线的阻挡,将桥梁整体融入重庆山水之中,可以展现重庆的“山水城桥”之美。
从来没有想过退休
希望能设计多少桥梁就设计多少
“我不打麻将,不玩高尔夫,设计就是我最大的兴趣,也是我保持年轻的秘诀。”邓文中说,他从来没有想过退休。因为人一旦退休,就仿佛没了目标,没了精气神。
邓文中开玩笑说,自己的曾祖父活了60多岁,祖父活了80岁,爸爸活了100岁,生命的最后一天都在工作。按照这个趋势,他有希望活到120岁。“在桥梁设计这条路上,我将永不停歇,能设计多少桥梁就设计多少。”
今年80岁的邓文中满头银发,却又精神矍铄。回首八旬人生,他认为自己的人生之路也是充满曲折!
因为家境原因,邓文中在香港读完中学后选择了学费相对便宜的职业学校湾仔工业学校。这个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做铁匠和木匠。
但邓文中的大学梦没有泯灭,在湾仔工业学校就读期间,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自学所有高中课程,1955年以同等学历考入珠海学院。1959年,邓文中在获得珠海学院土木工程学位后赴德进修,开始了伴他一生的桥梁设计。
正是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使得邓文中乐意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2007年,他设立“邓文中奖学金”,旨在帮助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圆大学梦。每年高考后,他总会抽出时间面试奖学金候选人。从2007年至2017年,有300余名学子获得“邓文中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