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故宫旧藏紫砂花盆鉴赏

2018/09/06123 作者:佚名
导读:关注! 紫砂花盆有良好的透气性,栽种盆景不存水、不烂根。清代宫廷十分注重利用花卉盆景装饰殿堂居室,美化生活环境。这些紫砂花盆均为清宫旧藏,以清代前期者居多,形制多样,大小不一,有圆形、椭圆、四方、长方、三角、三折、树桩等不同造型,其中最大的

关注!

紫砂花盆有良好的透气性,栽种盆景不存水、不烂根。清代宫廷十分注重利用花卉盆景装饰殿堂居室,美化生活环境。这些紫砂花盆均为清宫旧藏,以清代前期者居多,形制多样,大小不一,有圆形、椭圆、四方、长方、三角、三折、树桩等不同造型,其中最大的是乾隆蓝料彩缠枝花卉圆花盆,形体硕大,制作精良,是专门为宫廷栽种盆景特制的实用器,外界很少看到。许多紫砂花盆一直在宫中各处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入库收贮。

宜兴窑紫砂暗刻兰花诗句三角花盆 清雍正

高:13cm

边长:35cm

花盆呈三角形,折沿,平底,底中心有一孔,下承三直角足。浅褐色砂泥,泥质极佳,粗中有细。花盆一面阴刻一丛兰花,刀法豪放。另二面刻篆书七言诗句:“乞巧红楼秋思渴,抱琴夜佇餐凉雪。”

此花盆泥色独特,赭中泛灰,俗称“灰鼠皮”。这种泥色古朴耐看,雍正时创制,乾隆以后消失。

宜兴窑紫砂凸雕夔龙花盆 清雍正

高:7.4cm

口径:6.6×6.6cm

底径:12×12cm。

花盆菱花式,板沿,菱花口,底有一出水孔,下承四云头足。栗黄色砂泥,细密光滑。腹部凸凹有致,有14条筋脉。腹中部一周凸雕4对虁龙,首尾呼应,生动活泼。

此盆造型优美,纹饰精致,是宫廷中栽种室内花草的用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时期的宫廷绘画《十二美人图》中即能看到栽种着花卉的紫砂花盆。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 清

高:37.5cm

口径:57.5cm

底径:34cm

盆花口,颈、腹、圈足随形,凸凹有致,如同花瓣。颈部外撇呈喇叭状。底中心有一出水孔。深栗色砂泥,泥质细腻,包浆光润。

此盆造型硕大,丝毫没有歪塌变形,十分难得。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 清

高:13.7cm

口径:35.8×29.5cm

足径:31.5×26cm

花盆树桩式,外壁凸雕梅枝。紫红色砂泥,细腻光润。

宜兴紫砂泥质的可塑性很强,早在清代初期,工匠们就开始仿照自然界的树根制作花盆,这种做法在乾隆朝以后十分流行。

此花盆胎体较薄,体型较大,造型自然,以梅枝作装饰更添情趣,是宫中用于栽种中型盆景的用器。

宜兴窑紫砂椭圆花盆 清初

高:13.5cm

口径:51.5×35.5cm

底径:45.5×27.5cm

花盆呈椭圆形,唇口,扁圆腹,底中部有一圆孔,下承四个半月形足。紫红色砂泥,泥色纯正。

紫砂花盆于明代晚期开始出现, 2006年在浙江金坛明代废弃的枯井中出土一批明晚期的紫砂器,其中就有一件晚明时期的紫砂花盆。清代前期紫砂花盆进入宫廷。

宜兴窑紫砂蓝釉加彩缠枝莲大花盆 清乾隆

高:48cm

口径:60cm

底径:40cm

花盆板沿,深腹,圈足,底中部有一大圆出水孔,周围围绕四个小孔。内壁光素,外壁深褐色紫砂胎上施彩绘。口沿里侧饰绿彩描金缠枝莲一周,口沿平面饰蓝彩松竹梅,口沿外侧饰蓝彩回纹、如意云头纹各一周。腹绘蓝彩缠枝莲,近底处有变形蕉叶纹。

此盆形体硕大,彩绘精细,所施蓝彩与紫砂胎的深褐色搭配和谐,素雅而不失活泼,它是清乾隆时期皇室栽种大型盆景的理想用品,故宫博物院现藏有4件。

宜兴窑紫砂三折斜方花盆 清乾隆

高:16.7cm

口径:68.5×36cm

花盆为三连斜方式,口边三折曲线,平底有二圆出水孔,下承八折角随形足。盆口以深栗色泥镶边,盆身为朱红色砂泥。此盆形状采用三连几何斜方体,打破了花盆造型的一般规律,风格独特,别出心裁。

宜兴窑紫砂泥绘花卉方花盆

花盆四方形,深腹,下承四折角条形足。栗褐色掺黄色粗砂泥。花盆外壁四面均有泥绘花卉装饰,优雅美观。此花盆是宫中栽培兰花的常见盆式之一,由于要考虑其必须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所以砂泥的颗粒通常要比茗壶的砂泥粗糙许多,也因此而具有素朴自然的美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