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惊险一幕!爷爷口含输液管为孙子加热!

2018/09/0666 作者:佚名
导读:冬季患者输液加温,是摆在医患面前的现实问题。 新闻回放 近两日,一张照片在徐州人的朋友圈流传。照片中是一个生病的小男孩在输液,爷爷担心药水太凉对身体不好,将输液管含在口中捂热。 据了解,这对爷孙是徐州市睢宁县桃园镇人。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外

冬季患者输液加温,是摆在医患面前的现实问题。

新闻回放

近两日,一张照片在徐州人的朋友圈流传。照片中是一个生病的小男孩在输液,爷爷担心药水太凉对身体不好,将输液管含在口中捂热。

据了解,这对爷孙是徐州市睢宁县桃园镇人。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1月30日上午,孩子挂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水,爷爷就一直站在后面用嘴给他加热药水。

这一幕被同样到睢宁县桃园镇卫生院挂水的病人拍了下来,并发到了朋友圈,后又被转发上网——彭城晚报

点评

爷爷爱孙心切,为了给心爱的孙子输液加温,竟然用口含输液管的方式,为孙子“加温”,爱孙心切,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加温”方式,你让为你执行输液治疗的护士看了,可谓是哭笑不得。

“口含加温”,且不说患者家属站在输液室里这样,引发众人围观、议论,对护理人员来说,不仅起不到多少作用(用口加温带来的那点温度,早就随着蜿蜒向下的输液管流失了),只能说是在那“碍事”。

更何况,一个大活人站在那里,以这种异想天开的加温方式,更有造成茂菲氏滴管倾斜,使管内的空气进入输液管的风险,真是可笑不足取!

输液加温,是护理人员最该面对的现实命题。

其实,早在11月底,在医院内输液的患者,就开始加温了。

即使开着空调,但液体是要一滴一滴的滴入患者体内的,患者本身就有病,再输入温度较低的液体,不仅静脉穿刺部位的血管受不了,还会引发患者全身不适——发冷。

输液加温问题,不仅患者和家属有反应,就是静脉输液治疗的执行者——护士,为了防范患者输入温度较低的液体和药物,也在以各种方式,为患者想方设法的提升温度。

输液加温,都有哪些方法?

1提升室内温度

医院条件好的,早早的就开通了暖气,医院内供暖,以空调为主。除了普通的分体式空调,医院内最好的供暖方式是安装并开通中央空调供暖,这种条件下的供暖,能有效提升室内温度,患者输入的液体温度,自然也更接近室温,更易为病人所接受。使医患双方,都能感受到室内舒适的大环境温度。

优势是提升大环境温度,提升的是整体室内温度,不会对输入的药物造成影响,尤其是怕热的抗生素类药物。

缺点是花费较大,一般只能在相当规模和条件的医院,可以实现。

2使用热水袋(瓶)

热水袋里面装满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热水,外面包裹着毛巾,放在患者输液的手下,输液管可缠绕在外面,是一种简便的保暖加温方式。有的医院,会在用过的输液玻璃瓶内装上热水,代替热水袋,也能为患者起到输液加温的目的。不过,近些年,由于软包装输液袋和塑料瓶包装的大输液之普及,这种用玻璃瓶灌入热水加温的方法,由于材料不好找,越来越少了。

优势是取材容易,缺点是容易造成患者烫伤。

3用暖手宝

某宝上随处可购的暖手宝,可以充电的那种,外面有不同材质的布料包裹,既可以把手插进去取暖,输液时,也可压在输液管上,即可暖手,又可加温,在患者输液时使用,也很方便、实用。

暖手宝使用方便,但一般都是患者自备,输液室内备用,管控管理难以掌控。

4用加热贴

在基层医院,这种独立包装的“暖宝宝”,加热贴由铁粉、活性炭等发热材料和聚乙烯塑料外包装组成。工作原理是由发热材料通过外壳的通气孔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份接触发生反应释放热量,自动升温,以其物美价廉,一次一用,简单方便,在输液患者身边,被广泛使用。就是在医院,也有这种“输液加热贴”提供。

加热贴使用方便,但每次输液都使用,用后就报废了,由此的垃圾,不利于环保,处于环保的考虑,这也是不大力提倡在临床推广的重要原因。更有一点,由于加热贴是贴在输液管上的,对输液管内的药物,有一定影响,对温度要求较高的抗生素类药物,需要注意。

5用加热器

是一种可以插在插座上,充电发热的夹子,可以重复使用。优缺点与加热帖类似。

这种方法,由于可以重复使用,不产生生活垃圾,但使用时是需要充电的,需要有足够数量插座,使用不太方便,也有用电安全方面的风险。

综合评判,究竟哪种输液加温方式最好?

1、有条件的医院,还是使用中央空调,大力改善大环境,提升室内温度。这种方式,对患者和药物,都无不利影响。

2、无硬件改善者,可使用热水袋,外包毛巾,即避免与输液管直接接触,又做到了保温。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护理朋友们,你们医院冬季输液加温是怎么做的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在留言里晒出来一起分享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