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在数控机床上写青春——记宝菱重工技能专家张永洁

2018/09/0672 作者:佚名
导读:见到张永洁时,他正在制造车间与工友们一起探讨连铸框架加工效率如何提升。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技能专家、机加工中心副主任张永洁告诉记者,原来加工一件连铸框架需要100多个小时。从2016年起,利用数控机床进行连铸框架加工等工艺革新,龙门

见到张永洁时,他正在制造车间与工友们一起探讨连铸框架加工效率如何提升。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技能专家、机加工中心副主任张永洁告诉记者,原来加工一件连铸框架需要100多个小时。从2016年起,利用数控机床进行连铸框架加工等工艺革新,龙门铣工序加工时间可控在58个小时内。如今,提出增效目标——由58个小时降到48个小时。

“如果能再降10个小时,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降本增效数百万元。”张永洁说。

小有所成靠“勤奋+聪明”

1995年,从常州冶金技校毕业,张永洁进入宝菱重工,当了一名大型数控龙门铣床操作工。或许,天生就对机械加工情有独钟,张永洁很快成为同一批进厂人员中第一个独立开班的人。1996年9月,张永洁被公司选派赴日本三菱重工学习数控机械加工技术。学成归来,他不仅掌握了相关数控加工,还总结出重型零件找正加工技术、螺纹铣削技术等一系列专利技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机械加工难题,技能水平也踏上了“快车道”。

2002年,宝菱重工的第一台4.5米宽20米长的大型数控龙门铣投入使用,这台铣床在当时是全厂最大最关键的设备,不能有丝毫误操作。面对挑战,张永洁毫不犹豫地担任了铣床机长。短短两个月,他探索出了防止机床误操作的《十秒确认法》。在公司引入大直径内冷U钻时,又不断摸索和优化深孔加工工艺,解决了深孔断屑难题,生产效率由最初10小时一只孔提高至2小时一只孔,零件加工直径也从D80毫米扩至D120-D190毫米,还形成了固定的标准化加工流程、切削参数和加工程序。

“最笨”工作法是“努力+敬业”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部件,快速无误找准定位,是个技术活。23年来,张永洁只做一件事,就是“紧盯”数控机床攻克技术难题,为企业降本增效。

“要想在数控机床上有创新,唯有努力工作,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勇攀新高。这是世界上最笨也是最高明的办法。”这是张永洁的人生追求。

2007年起,在数控加工技术研究和效率提升上,张永洁先后编制了数控化推进发展纲要和CNC加工相关规范,有序推进技术难题攻克计划,将牌坊、连铸框架等冶金关键零件数控化率由原来的10%增加到现在的95%,扇形板更是达到了100%,实现了三人操作4台数控龙门铣的愿望。由他提出的“三点找正法”,消除了大件自重引起的扭曲变形。

2008年,宝菱重工成立了“张永洁劳模创新工作室”。张永洁以此为抓手,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员工素质和经济效益上做文章,主持开展的《提高牌坊内R加工效率》QC活动,成功解决了技术瓶颈,阶梯分刃镗刀的创新设计使牌坊内R加工效率提升5倍,赶超了世界一流制造效率,该成果获2015年度中国冶金行业工程设计优秀QC小组二等奖,形成了牌坊内R加工标准化指导书。由他自主研发的“机械加工红外线直线找正器”“内螺纹数控铣削自动程序编程软件”等创新技术,每年为企业降本节支超300万元。

培养人才需“历练+传授”

在“张永洁劳模创新工作室”,记者看到,黑板上写着“仿形加工数控编程切削参数计算”,有图例、计算方法和表面粗糙度表等。

张永洁笑着说:“每周两堂课,这是我们这周刚讲的课。工作室成员和车间技术人员一起围绕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分析,寻求合理解决方案。”

借助“张永洁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为企业创效8000多万元的同时,张永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数控人才,已成为公司数控技术的后备军、小组改善的生力军。近年来,张永洁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制造工匠、常州首届龙城工匠、江苏冶金石化系统十佳行业工匠等称号,“张永洁劳模创新工作室”获“江苏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称号。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秋冰/文 张海韵/摄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日报(微信号:czrb2014130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