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日本建筑: 融于自然的民居建筑

2018/09/06176 作者:佚名
导读:日本民居装修风格的独到之处 不懂日式装修风格的你一定想要了解 下面我们看看日本民居 町 町家 农家 武家 民居建筑:町家 日本民居建筑按居住身份分为三类: 农家、町家、武家。日本住宅建筑起源于江户时代(1603-1867年),当时的

日本民居装修风格的独到之处

不懂日式装修风格的你一定想要了解

下面我们看看日本民居

町家

农家

武家

民居建筑:町家

日本民居建筑按居住身份分为三类: 农家、町家、武家。日本住宅建筑起源于江户时代(1603-1867年),当时的民居都称为町家,是日本中世纪以来城市住宅最典型的样式,町家建筑大多数都是二层,明治维新之后出现了三层,町家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修复改建,有的作为饭店,有的作为土产店,有的作为旅店等等。町家代表了一种日本城市的自然生活形态。

民居建筑:木材

对于日本人来说,自然就是神灵赐予的神物,温润亲近,人本该是自然中的一员,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我所看到的日本民居建筑并不带有“刚”的锋芒。几乎每一座民居建筑,主材便是自然中的原生木。你可能会质疑,在中国大量伐木是在毁坏自然环境,而日本这么重视森林保护,岂会大量使用原生木?这番资源谈何而来?我曾在一个《寰宇地理》电视节目上,我看到一个数据: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在67%,是世界上少有的高森林覆盖率国家,森林木材高储备量已经达到了35亿至49亿立方米。如此庞大的木材产量,用于建筑,是最好的“归宿”了。

民居建筑使用大量原生木质材料,另一个原因大家都能猜到,日本是一个多震国家,结实轻便的木质结构,实际上是为房屋的安全加分的。在地震中木质结构的房屋相对不容易倒塌,就算倒塌了也不像砖瓦结构房屋倒塌那样“稀里哗啦”,对人的伤害自然也降低了很多。

民居建筑:“公母”

看到“公母”的字眼,便想起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家具)中的榫。这个源自中国的发明,在日本几乎成了“日常”。在日本,传统的木结构民居建筑中很少看到铁钉,因为,“公母”替代了钉子,不论是木柱子和桁条、托梁桁接的地方都会被凿开紧密相扣的公母凹糟,关键部分凿开小洞用木条做插销,起到钉子作用。

日本庞大的木结构,不论是民居还是神社,或是寺庙得以稳立几百年上千年,靠的就是“公母”。如此巧妙运用了自然产物,并融入自然中去,真是有木依木啊!

在和室里居住,夜里在右边的衣柜里取出床垫在榻榻米上铺地而居,不冷不热,还有一阵灯芯草地味道,很舒服。

进入和室的过道

和室客厅

民居建筑:和室

说到旅店,4月的日本之旅,我有幸住进一家中国人开的二层样式町家民居里,而且是在和室里。据考,和室其实是起源于中国汉朝,发展盛行于隋唐,盛唐时期传到了日本,至今和室文化被日本人保留和发扬,成为日本建筑的一个符号。

进门那一刻我闻到了灯心草的味道,在门口脱下自己的鞋子,在和室里是不需要穿鞋子的,赤脚走在以灯芯草做成叠席上,有如徜徉在大自然一样。在和室里,每一个家具,都用木材而制,在这里多的是一份淡雅的温馨。

隔扇,也称为长窗(在中国叫推拉门):木材构建成骨架,在骨架上糊一层纸,在和室里起间隔作用,甚至是空间布局作用。

都知道日本人喜欢在空间设计上多方位利用,尽可能让空间有多功能使用,我住的町家民居和室里没有床,旁边的衣柜里有被褥,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叠席上铺上被褥就可以当床而眠,白天把被褥收起来,在叠席上吃饭或者其他聚会活动。以后买一居室的宝宝们可以仿效日本和室(榻榻米)风格,省空间又省了床和席梦思的银子哈。

干区:梳洗区

湿区:洗浴区

摘自:鸿博和室官方平台

版权说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网络其他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原创作者烦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处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