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乡土】准格尔旗榆树湾传统婚宴上的一些“讲究拾零” 进来了解一下

2018/09/0693 作者:佚名
导读:榆树湾传统婚宴上的一些“讲究拾零” 在鄂尔多斯地区,人们说起吃都首推准格尔旗;在准格尔旗,说起吃大家都首推马栅榆树湾。“吃在马栅榆树湾”已成为准格尔旗乃至鄂尔多斯地区不争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马栅榆树湾能享受如此殊荣呢?这和马栅榆树湾地

榆树湾传统婚宴上的一些“讲究拾零”

在鄂尔多斯地区,人们说起吃都首推准格尔旗;在准格尔旗,说起吃大家都首推马栅榆树湾。“吃在马栅榆树湾”已成为准格尔旗乃至鄂尔多斯地区不争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马栅榆树湾能享受如此殊荣呢?这和马栅榆树湾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习俗以及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马栅榆树湾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地带,自古就是水陆码头,交通相对便利,南来北往的人较多。马栅榆树湾以及长滩解放前隶属山西河曲县的四区、五区,应该说历史上和河曲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其中饮食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通过过年过节以及平时婚筵喜事上就可以体现出来。

举办婚礼那天的早晨,天色刚蒙蒙亮,新郎父母家荤素厨房里的帮厨就开始忙开了,他们在准备婚礼当天的早餐。荤厨房正在熬粉汤和拌凉菜,素厨房在将头一天炸好的油糕回笼加热。到早晨七点多的时候,糕粉汤已烹调完毕,头一天已过来的嫡亲、家人以及左邻右舍过来帮忙的人便开始用早餐。大约到上午十点左右,开始吃糕面,当然这里的“面”是经机器加工的长面条。肉稍子由猪肉、豆腐和土豆加工而成,一大早就已由素厨房的帮厨备好,当然凉菜也得准备两三个,一般由凉拌豆芽充当主角。当地人把这顿饭称为“衬饭”。吃罢衬饭,客人们三三两两有打塌嘴的,有听鼓尚吹打的,有记礼帐搭礼的,有去新人房参观的,也有到大门外瞭扫,看新媳妇儿娶回来没有的。

新媳妇儿娶回来,经过一番梳洗打扮后,准备和新郎一起出席婚礼仪式。这时,婚礼的“代东”或者称之为“经领”便进入了这天最忙碌的时段。你看他一会儿跑进荤素厨房,看饭菜准备得还有无差池;一会儿又跑到“记礼房”,看亲戚朋友登记搭礼的情况,以确定一会儿“坐席”的桌仗安排。在过去的榆树湾,婚筵喜事上安排“坐席”的席位是一件很令代东头疼的事儿。传统意义上的“坐席”,一般安排五人。方桌放炕上,高桌放地下。方桌、高桌的席位安排那是很讲究的。

炕上方桌放好后,里边靠右侧面向炕沿的位置便是“正席”位置,和“正席”紧挨着在“正席”右侧的位置是“副席”,剩余三个方向称之为“支桌腿子”。三四十年前的榆树湾,由于深受河曲传统礼仪习俗的影响和熏陶,来参加婚筵喜事的亲戚很注重正副席的安排。一般“老娘舅家”是理所当然的“正席”,这里还分“上梆姑舅”和“下梆姑舅”“上梆姑舅”又先于“下梆姑舅”;然后是“小娘舅家”。常记得小时候,有时参加亲戚家的婚宴,偶尔也能混个正席坐坐,我要不动筷子,副席和支桌腿子的只能看着,而且副席还得“支杆”我,当时自己顿觉地位比别人高。当然我也有坐副席“支杆”正席的时候。所谓“支杆”,也就是当端盘子的将“围碗盘”和其它凉盘端上桌的时候,自己将盘中朝着正席的一块油炸猪排骨夹入正席的吃碟中,等他发布开吃的口令。正席一动筷子,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动筷子开吃了。

在农村,由于房舍不宽淘,一般大小事筵都得安排“三烹子”,意思就是同样的席面得安排三遍,才能让“戚人”吃起来。老小娘舅家的亲戚坐“头烹子”是没有问题的,但“代东”不能保证这些“高贵”的亲戚都能给“正席”,遇上这种情况,通情达理的老小娘舅家表示理解,倘若正席安排不下,屈就副席也可,当然这得婚宴代东好好给这个群体中有点威望的长者做思想工作。实在遇上老小娘舅家亲戚来得人多,代东便会和主家商量,确定一间房为“正席房”。在这间屋里,所有坐席的人身份都为“坐正席的”,大家地位一律平等,不存在谁支杆谁、谁给谁夹猪排骨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主家不得以而为之。

随着一声清脆的麻炮声响过,坐席正式开始!榆树湾传统的婚宴食谱就是六六八八席。六六八八是指六个碗菜和六个碟菜,或八个碗菜和八个碟菜。这种菜品搭配,是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的榆树湾人民在借鉴山西河曲菜肴的基础上发明创造的传统宴席。除了几个凉盘比如凉拌豆芽、猪皮冻儿、猪头肉和肚丝拌凉菜等之外,过去的“六六”碟菜包括红条肉又叫碗面子、拔丝山药、醋溜白、过油肉和喇嘛肉等,碗菜包括焖肉、酥鸡、八宝粥和炖羊肉等。

在我小时候的“六六八八”席碟小、菜少,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又敢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六六八八”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改变。碟碗换成了大盘,菜的搭配越来越讲究,营养也越来越丰富,上笼蒸的菜减少了,经炒勺炒的菜增多了。新时期婚礼上的菜做工精致,技法考究,有蒸有炒,有焖有炸,荤素搭配,鲜香味美,营养实惠。

婚宴在进行中。过去农村的婚宴大小“事筵”三烹子,主要原因就是家舍不宽淘,一遍吃不起来,得张罗三次。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曾充当过“端盘子的”角色。端盘子是个技术活儿,稍有不慎,就容易犯错误。首先得盯住桌子,不能给上错;其次得动作滑刷优美,不能端倒半路到洒花流筵。完成任务后,我们只能和其他工作人员坐“三烹子”。经过劳动后再坐席,感觉饭菜是那样的香甜。

又等“三烹子”吃起来,时间已近黄昏。代东指挥着主家左邻右舍的闺女媳妇儿们开始收拾洗涮餐具,打扫房间。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陆陆续续回家,也有的嫡亲就住下了。到了晚上八点来钟,院子里又响起了代东的声音“亲戚们,一会儿夜坐开始呀,请大伙儿夜坐”。所谓“夜坐”,也就是把下午客人吃剩的饭菜再回回锅,让留下的客人重新回味一下中午的味儿。吃的人也不多,体现主人对大家的一片热情。

可以说,过去传统的榆树湾婚礼光“吃”就得抛闹一天,这四顿饭必须得有。既反映一种准旗南河畔的饮食文化,同时也体现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们生活的窘迫。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再也不用为吃而发愁,大家已将“吃”放在了生活中的次等地位,由吃“饱”已演变为吃“好”,由吃“好”演变为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从榆树湾婚礼上饭菜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

祖国的发展欣欣向荣,人民的生活才能蒸蒸日上,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来源:大美准格尔 陈骏驰

大家都在看

【实用】为什么要每天走6000步?这里给你讲得很透彻!

本期编辑:王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