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成品油:从中海石化700万吨/年DCC项目窥见中国炼油工业发展轨迹

2018/09/0669 作者:佚名
导读:中宇资讯 深度观察 背景:作为我国石化产业布局东北亚经济圈的“龙头”项目,总投资达530亿元的中海石化(营口)700万吨/年DCC项目,6月8日在营口仙人岛经济开发区复工开工。有着石化产业“绿色芯片”价值的DCC催化裂解工艺,中国拥有国际领

中宇资讯 深度观察

背景:作为我国石化产业布局东北亚经济圈的“龙头”项目,总投资达530亿元的中海石化(营口)700万吨/年DCC项目,6月8日在营口仙人岛经济开发区复工开工。有着石化产业“绿色芯片”价值的DCC催化裂解工艺,中国拥有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个项目的达产,将使辽宁成为世界级的石化树脂生产基地。

中海石化年产700万吨DCC项目是北京中元融通投资有限公司2017年9月“入辽”以来并购重组的27家公司中的核心项目,是着眼于在辽宁长远发展打造的实体产业中心。该项目紧邻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主管线,毗邻640兆瓦华能热电厂,近拥30万吨级原油码头,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中宇解读:中国炼油工业发展正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人口、资源、全球化等传统经济活力对于中国炼油工业的支撑正在减弱,当前中国炼油工业正在调整适配资源、环保、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当前中国炼油工业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即是渐趋严重的炼油产能过剩问题,同时社会石油制品需求增速正在放缓;第二是中国环保管控日趋严格,燃油质量升级、安全节能、低碳发展的成本压力凸显;第三是石油产品消费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加剧。因此中国炼油工业当前的主要调整方向是控制炼油能力增长,进一步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同时调整炼化装置及产成品结构,实现高效利用石油资源,促进生产过程清洁化和油品质量升级,加强油化结合,以形成满足市场需求发展的产成品结构。不过,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也为中国炼油工业提供了巨大的调整空间和机遇。

中国炼厂发展趋向于提升复杂性、集群化。而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有炼化一体化建设、独立炼厂联盟以及资本并购所形成的产业聚合。中国石油炼制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具备了依靠自有技术建设超大型先进炼厂的技术储备,这给中国炼油工业现阶段的深度调整提供了必要支撑。中国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供给侧改革及一带一路配套政策以实现对石化行业过剩产能的转嫁。

2018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期间,浙江省海港集团与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就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等合作事项签署了《“一带一路”项目合作意向书》,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还与荷兰鹿特丹港、德国SAP公司、波兰格但斯克港举行了合作交流会议,与斯洛文尼亚科佩尔港签署友好港口协议,并与迪拜环球港务集团、美国杭州商会进行了合作签约。加强港口合作,对于能源环境来看,有利于中国输出能源产品,并保障中国能源过境的安全性。

中海石化(营口)700万吨/年DCC项目动工,折射了区域石化产业部署的全面推进,也契合中国炼油工业当前的发展方向,即提升复杂性、拓宽产业链。该项目以重油为原料,以生产丙烯为主要目的,兼产异丁烯及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其将与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形成了资源互补并一定程度避免了产品同质化,不过中海石化DCC项目抗风险能力相较炼化一体化项目要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