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炼油能力达到45.79亿吨,比上年增长2.34%。随着中东、亚太地区一些大型项目的投产,亚洲地区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郭贞姬 张文彬
全球炼油能力过剩的矛盾将越发突出,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将一改过去两年减少和略增的态势转为较多增长,预计净增能力将达到3500万吨。同时,全球石油供应前景并不乐观,在需求保持增长的情况下,预计2020年后全球石油供应增长将停滞并导致供应紧张。未来世界炼油工业的发展重心将继续向有市场和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并将向装置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原料重质化、产品清洁化、竞争激烈化等方向发展。
新产能扎堆苏伊士以东
2016年,全球炼油能力达到45.79亿吨,比上年增长2.34%,成为2010年以来的最高年增速;全球共有炼厂615座,比上年减少19座。当前,全球炼油能力已出现过剩,随着中东、亚太地区一些大型项目的投产,亚洲地区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中东地区:预计2017~2020年累计新增炼油能力5750万吨,年均增长1150万吨。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伊朗和沙特,两国合计新增4550万吨,占中东地区新增能力的约80%。此外,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伊拉克、阿曼等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扩能和新增计划。
亚太地区:预计2017~2020年累计新增炼油能力(含凝析油分离装置)1.53亿吨,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两国合计新增1.08亿吨,约占亚太地区新增炼油能力的70%。
印度2017~2020年将新增炼油能力1950万吨,2017年巴拉特石油公司(BPCL)旗下科钦炼厂将扩能600万吨,由950万吨提高至1550万吨;印度斯坦石油公司(HPCL)拟在2018年将珀丁达炼厂扩能250万吨,至1150万吨。2020年,该公司还计划对维沙卡帕特南港和孟买两大炼厂分别扩能60万吨和350万吨,至1500万吨和1000万吨。
2017年,预计中国炼油能力将净增3500万吨。其中,新增产能460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1100万吨,年底炼油总能力将达到7.88亿吨,比2016年增长4.6%。
苏伊士以东地区未来4年将迎来新一轮投产高峰,区内多数国家如印度、印尼、越南、沙特、伊朗、伊拉克、埃及等都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模式仍将是由重工业和基建带动的粗放型增长,将继续带来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炼油产能的大幅扩张。预计2017~2020年,苏伊士以东地区(含苏伊士沿岸和地中海东岸国家)炼油能力将增长2.27亿吨,占全球总新增炼油能力的近80%。
2020年前后石油供应增长停滞
2016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已达到9660万桶/日,比上年增加220万桶/日。随着控制汽车排放量的法规日趋严格,尤其是欧盟将强制实施控制车辆排放的更严法规,2017~2022年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将下降130万桶/日,而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的石油需求将增加850万桶/日,到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1.04亿桶/日。
但是,随着替代能源技术的进步和石油资源的逐步消耗,全球石油需求终将达到峰值。如电动汽车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潜在“破坏者”,尽管其将只能代替有限的道路燃料需求,一些石油公司已着手准备迎接全球石油需求下降的那一天,正增加投资,开采更多天然气,削减勘探和生产成本,使公司业务多元化,积极进入太阳能等替代能源领域。
全球石油供应前景并不乐观。随着油价连续第三年保持低迷,产油国和石油公司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的投资大幅下降。对于上游石油支出来说,过去两年是一场灾难,全球至少削减了25%。据预测,2022年前,全球石油供应量有望增加560万桶/日,达到9670万桶/日。其中来自欧佩克的供应量将达到3580万桶/日,来自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供应量将达到6090万桶/日。然而,新增供应量主要将发生在预测的早期,2020年后全球石油供应将陷入停滞,除非新项目被迅速批准。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制造业增长放缓,结合新型交通工具对石油的替代,在高铁、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影响下,2016年成品油需求首次出现萎缩。
2016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13亿吨,较上年下降1.6%。由于乘用车保有量和民航业运输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汽油和航空煤油消费量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回落。2016年中国汽油消费量为1.19亿吨,比上年增长2.54%;航空煤油消费量为3058万吨,增长9.2%。与此相反,柴油消费量下降6.1%,为1.63亿吨,这是中国柴油消费2001年以来首次下降。
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延续缓中趋稳态势,石油消费低速增长,对外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扩大;炼油能力将重回增长轨道,产能过剩形势更加严峻。预计2017年中国成品油需求量为3.2亿吨,较2016年增长2.2%。其中,汽油1.26亿吨,增长5.3%;柴油1.61亿吨,下降1.5%;航空煤油3361万吨,增长9.9%。
炼油工业呈现五大趋势
继续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全球炼厂平均规模继续扩大,2016年达到744万吨/年,与2010年相比扩大11.7%。美国52%的炼油产能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日本85%的炼油产能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地区,韩国蔚山炼油能力达4200万吨/年,新加坡裕廊炼油能力达6732万吨/年。
清洁燃料标准加速升级
近几年,全球主要国家的油品标准升级速度加快,汽柴油硫含量降至10微克/克以下基本是国际趋势。2017年1月1日起,美国执行清洁汽油硫含量指标10微克/克以下的标准;欧洲委员会也要求欧盟成员国生产硫含量接近零的汽油;日本目前限制汽油硫含量不高于10微克/克;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清洁燃料标准也在追赶世界领先水平,如印度提出2017年4月1日起执行汽油硫含量不大于50微克/克的标准,到2020年执行汽油硫含量不大于10微克/克的标准。
目前,中国的油品质量标准已领先多数发展中国家,部分省市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7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执行国5标准,2019年1月1日起将执行国6车用汽油和柴油标准。中国油品质量标准升级的总体趋势是汽油硫含量降至10微克/克以下,烯烃、芳烃、苯体积分数降至15%、35%、0.8%;柴油硫含量降至10微克/克以下,多环芳烃体积分数降至7%。
全球石油贸易格局调整加速
随着美国原油产量不断回升,出口禁令于2015年底解禁,随后出口量大幅增长。当前美国原油出口主要目标国是加拿大,约占60%,同时对亚洲、欧洲、拉美等地区的出口量也有所增长。
世界石油消费增长将带动石油贸易总量继续增加。从世界贸易格局来看,产油国减产将导致近期贸易格局改变。国际原油市场将形成北美、中东两大出口中心,美国将从当前的原油净进口国向输出国转变,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将加大原油出口力度。中国、印度将保持全球石油需求中心的地位。对中国来说,尽管进口来源日趋多元化,但对中东地区的依赖程度仍较高,进口来源仍较集中。
成品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近年来,美国和中东地区的炼油能力不断增长,并不断增加成品油出口量。2013年以来,美国炼厂的成品油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中东地区在延长石油产业链,从上游向下游拓展。目前,各地区成品油标准不断接近,使得国际成品油贸易更活跃,竞争也更激烈。
中国通过加大成品油出口力度调节国内资源平衡,2016年成为亚太地区仅次于韩国和印度的第三大汽、煤、柴油净出口国。随着成品油出口量不断增加,亚太地区成品油贸易格局也发生改变,中国成品油出口面临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竞争。
原油品质仍将向重质化发展
美国页岩油革命减缓了世界石油供应高硫化、劣质化的趋势。中期来看,美国页岩油产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欧佩克原油产量可能从2016年创下的历史新高回落。因此,原油产量增量中轻质原油仍将占主要部分,原油品质结构的轻质化趋势不会改变。但长期来看,由于已探明储量以重质资源居多,未来全球原油品质将向重质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