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退耕还林“还”出金山银山

2018/09/0699 作者:佚名
导读:村民在进行修砍管理 通讯员 郁云江 “实施退耕还林后,我们寨子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 4月9日,正在芒果地里进行中耕管理的龙陵县腊勐镇腊勐社区大洼子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文才信心满满地说,“我把37亩退耕地种了芒果,剩下的

村民在进行修砍管理 通讯员 郁云江

“实施退耕还林后,我们寨子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 4月9日,正在芒果地里进行中耕管理的龙陵县腊勐镇腊勐社区大洼子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文才信心满满地说,“我把37亩退耕地种了芒果,剩下的10多亩荒地打算也种上芒果,争取尽快脱贫。”

自2002年以来,龙陵县积极按照“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的退耕还林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16年来,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5万亩,累计向林农发放退耕地还林补助资金1.26亿元,惠及全县10个乡镇1万多户4万多人,户均增收12000多元。

2017年以来,全县60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岗”当起了生态护林员,每名护林员每年可获得固定收入1万元;全县33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核桃、石斛、胡蜂“三大”生态林产业中受益;全县8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600余万元的“天然林停伐”生态补偿金中受益。

实施退耕还林后,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持续向贫困群众释放着“生态红利”。大部分退耕群众已从耕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搞起了林下种(养)植、林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全县一批以“退+林果”“退+林药”“退+养殖”等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兼容的长效生态林产业已初具雏形。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已从1978年的26.9%提高到目前的70.08%。2017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13亿元。(通讯员 郁云江 周东兴 杨枝林)

作者:郁云江 周东兴 杨枝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