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这种“搭积木”式建筑抗震又环保,赞!

2018/09/0660 作者:佚名
导读:我国是世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强震发生频率、人员伤亡均居世界前列,42年前唐山大地震、10年前汶川地震、8年前的青海玉树地震、4年前的云南鲁甸地震,及去年的九寨沟地震,每一次强震都带给我们的家园带来沉痛的伤害,提升工程结构抗震性能刻不

我国是世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强震发生频率、人员伤亡均居世界前列,42年前唐山大地震、10年前汶川地震、8年前的青海玉树地震、4年前的云南鲁甸地震,及去年的九寨沟地震,每一次强震都带给我们的家园带来沉痛的伤害,提升工程结构抗震性能刻不容缓!

地震发生时,由房屋坍塌导致的掩埋,是地震带来的最致命的威胁,地震灾害中混凝土建筑易粉碎性垮塌,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在装配式建筑中,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具有抗震性能高、工业化生产程度高、施工周期短、节能环保、便于运输、施工速度快等优点,特别是钢结构建筑所具有的延展性可以衰减地震波,能吸收较多地震能量,在同等地震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灾害要比钢劲混凝土结构房屋震害小得多,可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度,装配式建筑在日本应用很广,这种房屋相对来说更抗震,即使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本州东海岸和9级大地震,当地的房子了没有被震倒,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的装配式建筑与隔震减震措施是怎样完美交圈的呢?

装配式建筑

今天本文以东京本八幡的一栋超高层全预制结构为例,来分析下他们的建筑结构。

一、基本结构

框架结构,结构高度144.2米。地上42层,标准层层高3.3米,一层地下室,管桩基础。

二、平面与体型

1、体型对称,外框投影边长41.4米,高宽比3.48。规整的平面与体型,较小的高宽比,是结构利于抗震的第一步。

2、内筒与外圈均为PC框架(PC柱、PC梁)。在内筒内侧有一榀钢框架(见图示),由钢柱钢梁建造(仅作为机械升降停车库,基本不作为抗侧力体系)。

日本高层建筑普遍使用框架结构,剪力墙只在低、多层中使用,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剪力墙相比框架而言抗震性能不明确;更重要的是,框架相比剪力墙更加“柔”,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在日本的规范中,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就是楼层的水平位移除以层高)可以允许做到1/120,而国内为1/550,即日本认为地震时让建筑“适当摇摆以释放能量”要好过“硬扛”。配合以隔震减震技术,日本的框架结构可以做到200米高。

三、减震柱的使用

减震原理:当地震来临,柔性建筑就开始晃动,所产生的能量就要全部被减震柱吸收掉,保护关键的柱子、梁不被破坏。布置位置:内筒三跨PC柱的左右两跨,四周各2根,每层8根;从1层布置至29层,共计232根。

▲内筒三跨PC柱的左右两跨

▲从1层布置至29层

内筒框架因刚度较大,将分配较大的水平作用(约60%~80%的地震、风荷载)。尤其是内筒角部变形较大,故将减震柱布置于此,可最大限度发挥其吸收能量、保护主体的功能。而只布置3/4高,是因为结构底部承担了主要的水平剪力与倾覆力矩。顶部虽然位移较大,但位移角参数能控制在有效范围,安全无影响,加上底部3/4已有减震器参与工作,顶部加速度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减震柱构造:上下两块对称的带翼缘钢板,与梁可靠连接,中间是相对较软(屈服点低)的钢材。

地震乃是天灾人祸,很难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在建筑的抗震性能上下功夫,来降低地震带来的伤害。

BIM哥的坐标城市是西安,以前四川、宝鸡一地震,西安也跟着晃,哥那叫一个紧张啊,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地震,说说你们的经历吧,或者也可以讲讲怎样提高建筑的抗震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