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建窑黑釉兔毫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长期以来,宋代建窑茶盏一直是价值不菲的茶器。明万历张谦德的《瓶花谱》以建阳乌泥窑、龙泉窑、均窑以及章生诸窑并重,说明在明代,就已经把看似粗糙的宋代建盏与同时期的各大名窑并列。
近年来,海内外各大拍卖公司的老窑瓷器拍卖几乎都没有放弃宋代建窑茶盏这个类型,且成交价格非常理想。在国外,一个宋代建窑茶盏拍出近百万元人民币是很正常的。其实,建窑茶盏在宋代是瓷器中的名品,是士大夫斗茶所用,属于风雅之物。
黑釉盏,在当时不是只要建窑一家在烧,比它创烧略晚的吉州窑也在烧。一般传统的看法以为在品种上,吉州窑要远比建窑丰富。建窑的首要产品是兔毫、油滴、曜变和鹧鸪斑釉花盏等几种,而吉州窑除了这几种以外,尚有玳瑁斑、木叶纹、玳皮釉、皋比釉、彩绘纹、洒彩纹、剪纸贴花等多种。但是,据当地资深研究专家近期研究发现,建窑发展到南宋,已拥有两大系列的产品。一是天然窑变类。产品包括兔毫、油滴、曜变、柿色、乌金盏等多种;二是人工装修类。从装修材料看,有氧化铁装修、乳白釉装修、草木灰装修、描金银装修等四种;从装修办法看,有点装修、线装修、图案装修、文字装修等四种。因此,说吉州窑品种要远比建窑多的说法,看来需要深入研究。那么,怎么区别吉州窑和建窑瓷,我以为,首要还是要看它的胎色和胎质。建窑用的是乌泥胎,胎色黑灰或紫黑,胎质较紧密扎实,冷静无光;而吉州窑胎质较疏松,界于瓷陶之间。胎色首要是米黄和土红两种。
建窑的胎体都是厚重坚致。其底为浅玉环圈足,修胎草率有力,刀法天然,可见旋坯纹。建窑器物以碗盏居多。其造型口大足小,状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口形,以敞口为多。建窑施釉器体表里均施,以浸釉法为主,外部施釉不究竟,下面露胎。这是为防止施釉过满,釉水垂流,造成粘连而产生废品。因釉厚垂挂,在黑釉盏的外面下方,常可看到因釉水活动而凝聚成的滴珠状的釉块。
下面首要以兔毫盏为例,说一下辨识宋代建窑黑釉茶盏的一些要领。
兔毫盏是建窑当时烧造的一个首要品类。真品典型的兔毫盏为翻边束口,底足无釉的。胎为乌泥色。釉面呈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之尖。兔毫分黄、白、褐、蓝等几种窑变色,分别称为金毫、银毫、蓝毫等。也有叫玉毫、异毫、兔毛斑、兔褐金斑等名称的。
要鉴识真伪,先看造型。真品造型敦厚古朴,大小适宜,线条天然流畅,修胎随意大方。端在手上,散宣布一种古意盎然的气味。仿品上手,感觉比宋盏要略大些。外观过于规整,胎釉比真品要显单薄,制作过于灵巧。总之,古韵嫌不足。多看真品,不难感受。
再观其胎体。真品上手较沉,有压手感。乌泥胎胎质坚致,修胎随意有力,虽粗糙却天然。圈足虽是玉环式,但较浅而近于平底。因为宋代施釉常用浸釉之法,工匠须手捏圈足,盏口朝下,浸入釉浆。这样,在圈足边缘的胎面上,有时会留下工匠以手抓捏的手指痕,这也是真品的一个特征。另,圈足内沿可常见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因高温烧造而粘附于上,不易脱落。这一点,也是真品的特征之一。胎底于放大镜下可见呈肥腻状,这是时间造成状态,所以无法做出。仿品在放大镜下是做不出肥腻的玉质感来的。常见的仿品胎土的加工过细,修胎过于整齐。胎壁稍嫌薄。圈足弧度过圆,底足常挖得稍深。因为配比掌握不好,胎色不够深,不似宋代真品的粗、紫、黑、坚,有一种沉重感。
很首要的一点是观其釉面。真品的黑釉盏,因为运用浸釉法施釉,盏放正之后,釉水会从上到下呈天然流淌状。高温烧造后,口沿釉水较薄,多呈黄褐色。从上到下釉水渐次变厚。兔毫流淌下垂,呈现出一种浓淡深浅,上浓下淡,曲弯而不规则的状态。纹路流畅而均匀。阳光下黑色釉面闪烁出金红色的光点,兔毫宣布金、银,或蓝色的光辉。釉色肥厚,有玉质感。仿品因胎釉提炼不够,杂质偏多,因此,釉较难烧出应有的光辉和色彩。仿品黑釉窑变的效果勉强,兔毫的感觉不强。釉面显干燥,放大镜下感受不到肥腻的玉质感。窑变的兔毫条应是向下疾速活动的痕迹。但仿品因胎釉配比和窑温控制不当,铁质过多(真品胎中铁质含量在9%以上,烧造窑温在1300度以上),导致流淌受阻表象。真品垂流痕迹有如烛泪,厚而没有规则,参差不齐。仿品过于薄,过于整齐,不天然。
宋代黑釉盏一般都是出土器。经过千年土中腐蚀,釉面用手摸起来应有一种扎手感,放大镜下可见坑坑洼洼的麻子状和条状的侵蚀痕迹,严重的可见露胎之处。另,褐色兔毫比黑釉更易受浸,因此,用手摸之,可有凹凸不平之感。放大镜下可见兔毫凹陷于黑釉之下,这就是时间的烙印。仿品常釉面平滑、光亮,黑釉和兔毫在同一平面之上。也有用强酸腐蚀处理,使整个釉面受损,变得木死无光,没有温润之感。也有用金刚砂或砂纸打磨口沿做旧,仔细观察,可以识破其做假伎俩。
同样,鹧鸪斑油滴盏也可大致运用上述办法来判定。真品的油滴盏器身布满斑点。呈金色、银色、蓝色、黄褐色等,大小不一,排列有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在盏的束口处放大镜下可见呈色干燥,有天然开片。釉面上的油滴处,在放大镜下可见玻璃质结晶状,也有开片。但黑釉底色上则没有开片,这也是建窑黑釉的一个特征。底足露胎,虽粗糙,却有肥腻感。仿品釉水垂淌常显无力,有火爆气,或经做旧后,木死无光。放大镜下常见不到开片,底足也没有肥腻感。油滴的色彩变化不多。而真品的色彩变化丰富多彩。这种窑变表象的不充分,阐明仿制者还没有真正掌握古人的窑变技能。油滴盏仿制较难,因此,市场出现仿品,判定较之兔毫盏要简单一些。仔细辨别,不难分出真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