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简介】连紫华(1970- ),福建德化人,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纳福弥勒佛》 尺寸高43cm
细节图
连紫华,少年时他就耳濡目染并深深地迷上的瓷塑这门传统艺术,后来他选择了德化陶瓷职业中专学校就读。他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柯宏荣,精通陶瓷生产的全面技术,专长于传统陶瓷人物雕塑创作设计。
个人经历
在职专学习的两年中,连紫华不但接触到许多德化瓷塑界精英,还了解到德化瓷都的制瓷历史,认识了明代何朝宗、清代苏学金、民国时期的许友义和当代许兴泰等一代代瓷雕艺术大师的作品,了解到"中国白"是德化瓷的代名词。
1989年毕业时,他的雕塑、素描均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当地许多老板都看好他的创作潜力,力邀他参与企业的产品创作。但他有自己的理想,他觉得自己不能急于挣钱,他需要提高。从中专毕业后,他先后拜数位瓷塑大师为师。经过8年的苦心学艺,他学会了拉坯、塑像、雕刻、烧窑等技术,其间他除了阅读大量的宗教、陶瓷、艺术类书籍外,还四处拜访名师,先后得到了清华美院教授以及雕塑家钱绍武助手郭东青(故宫文物的修复专家)的指导。
1997年,连紫华 在一位香港客商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自己的友滨陶瓷研究所,开始了创作创业之路。
在德化陶瓷科技园区内,连紫华的友滨陶瓷研究所坐落其间。一个农村青年,白手起家,凭借自己不懈的瓷艺追求,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前行,30岁时就独自成立瓷研所,并且拥有一定的设备规模,这在当地是不多见的。在德化众多大师成立的瓷研所中,名称大都取自人名或其从事研究的瓷种领域。而连紫华"友滨瓷研所",似乎让人觉得有些特别。他介绍说,其寓意是"友谊在身边"。也就是他想通过自己的连紫华大师部份精品 作品说话,真诚待人,广结人缘。
从大众习惯的思维来说,或许搞艺术的人都有着明显的外貌特征。但连紫华多少会让人有点"意外",这种"意外"就在于他的形象偏离了大众的"惯性"思维。他没有艺术家的"外貌特质"。个头不高的他,皮肤黝黑,话不多,一脸和气。与他的交流中,似乎能找到他所从事传统瓷塑中的那份"静"与"禅"的感觉。
连紫华大师曾受故宫博物院及恭王府博物馆邀请,摹塑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明代何朝宗的"渡海达摩"、"渡海观音"、"送子观音"、"读经观音"等造像,深受业界肯定,被誉为"当代仿何第一人"。他的佛造像瓷塑作品经常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多件作品获国家外观及发明专利。历经两年的钻研探索,他还终于突破了大体量做工精细的中国白瓷雕塑作品很难烧制成功的技术难题。
连紫华大师对佛学颇有见地,深悟经藏,他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释道造像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瓷塑作品线条凝练简洁、灵动飘逸,细部刻画生动、自然,尤以佛教题材作品见长。他塑造的佛菩萨造像面相慈悲、静穆、祥妙,给人以亲近、宁静、澄澈之感,是难得的艺术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