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分享】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装置相关问题的探讨!

2018/09/0654 作者:佚名
导读:来自中国船级社的范红军主任给我们做精彩的解读,范主任是国内在LNG装备领域的顶级专家,在技术装备这块做了大量工作,有很多标准是从船级社范主任团队出来的,今天很荣幸请到范主任,跟大家分享一些技术标准方面的现状。 上一个环节听到盛总的报告我觉

来自中国船级社的范红军主任给我们做精彩的解读,范主任是国内在LNG装备领域的顶级专家,在技术装备这块做了大量工作,有很多标准是从船级社范主任团队出来的,今天很荣幸请到范主任,跟大家分享一些技术标准方面的现状。

上一个环节听到盛总的报告我觉得很有启发,我看了一下会议日程,如果把我的议程移到上面跟盛总的接起来,大家会听得更顺。这个项目是我们跟中海油一起合作做的技术方案。

01

关于FLNG的装置的基本情况

我的交流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FLNG的装置的基本情况和我们国家的需求;从FSRU的角度来看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FSRU靠在码头,或者是离岸码头旁边,液来气走,因为在船上做气化。液怎么来呢?就是要靠船对船的过驳,由一条穿梭船来供液。另外一种模式是比较少见的模式,我们叫移动模式,这样的模式是在英国有,靠在岸边供气,气用完以后,再航行到中间去取液。

对于浮舱来讲还有另外一种分销模式,就是FSRU停靠在码头或者锚地,取液给一些小型LNG接收站供液,比如未来我们可能会在长江沿岸或者其它的内河水域建造一些二级站,这些二级站的供液就需要小型穿梭船给他们服务了。

从成本上来讲,我们这里有个简单的对比,刚才在盛总的对比里也提到了,供气上来讲,岸气上需要六到八年,成本上来讲跟罐的数量有关系,从1到5台罐,费用可能在7000万美金到10亿美金的区间,有些站达到70、80亿的水平。其实这个东西在我们国家来讲,成本是偏高的,因为我们之前也跟一些海外的石油公司交流过,它问我们,中国的陆上终端为什么成本高这么多,我也回答不了,我建议他们有机会问问三大油,问问背后的原因。

第二种形式叫做离岸的重力式终端,这个项目就是用混凝土的围岩,在围岩里面放LNG储罐,是离岸设施,不会太远,主要的目的就是节省岸线资源,成本是比较高的,可以达到9亿,而且时间也比较长,5到7年。

FSRU的成本比较小,大概在3亿的范围,当然费用是没有含码头的,如果考虑码头成本也比较高。所以无论是工期还是成本角度来讲,FSRU有一定的优势。

从经济上来看,国际气体联盟曾经做过一个对比分析,对比了三种方案,一个是岸上终端,一个是新造FSRU,还有一个是租用FSRU,盈亏平衡点大概在8到10年,在这个点以内租用FSRU,就是下面的蓝线,它的成本是最低的,也就是对我们国家来讲,对能源储备或者是调峰使用FSRU是比较可行的方案,因为从长远来讲,岸罐都在布局,短期可能用浮舱或者是FSRU的手段来实现供气。

到现在为止,全球有28个FSRU项目,在订单还有12条,南美东南亚地区还有一些浮舱,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些浮舱项目主要集中在南美和波斯湾、欧洲附近,我们国家也列出来了天津项目,我们国家还有一个项目就是在香港,因为香港的中电目前正在打算造一条FSRU,解决香港的供气问题。

我们国家的需求可以通过这张图片跟大家再解释一下,刚才盛总报告里也提到了,一个是能源局上个月刚刚发布了一个指导意见,我们国家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区域,一个是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压力比较大的,上个星期我们刚刚参加了关于河北省能源储备的会议,河北省压力非常大,从他们局长的讲话中可以看到。所以在华北地区的储气,浮舱是一个选择。另外国家能源局还在考虑,是不是通过其它的方式,因为现在储气运气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像罐式集装箱的技术,在我们国家的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在气价比较便宜的时候,比如夏季或者秋季,通过罐式集装箱储备一些气。我们还做了一些实验,未来用罐式集装箱做运输是一种选择,近几年大家比较关注的方向。

还有长江经济带,预测到2020年的天然气缺口可能会在300多亿方左右,这怎么解决呢?一个是要通过沿岸建小型接收站的模式,为沿岸的接收站供气。另外就是香港,还有中国南部的岛屿供气,可能浮舱也是一种选择,整体来看,浮舱的需求主要是供气的需求,还有一些海气西走方面的考虑。

02

关于购买或者是租用浮式装置的政策

第二方面是关于购买或者是租用浮式装置的政策,这里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仅作为抛砖引玉。因为现在国内有些需求,就是从短期解决,调度的角度来看,租用FSRU,或者用老旧的浮舱是比较快捷的手段。对于租船,按照操作流程,是比较简单的,就是查验证书,到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报备,选码头,码头要做评价,包括航道、环境、节能、水体保护、维稳的评价,这都是最新的要求,所以评价走下来,批文比较多,但相对岸线来讲还是比较少一些。如果选择离岸码头也是一种方案,这种方案在东南亚比较多,我们国家成本会比较高,因为做离岸码头,要建码头的费用也比较昂贵。

具体属于是买一条旧的LNG船到国内做运输船的话,就受《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的限制,对于老船来讲,做浮舱是比较合适的,必须12年以下的才能进入国内,这是矛盾的。

对浮舱还有一条思路,就是我先把LNG船改成浮式装置,用浮式装置来进口,这个进口目前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有相关的需要注意,一个是2004年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必须要满足国家的整体规划。还有在2001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在30号文也说了,只能进口船龄在10年以下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如果要做的话要去主管部门问问,在不在监管范围之内,如果在的话做起来也比较难。第三要有法规和规范,对于法规,目前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经委托我们编制完成FSRU的法规,目前法规还没有生效,我们在2017年6月份已经报上去审批,部局把征求意见挂到了交通运输部的网站上,也希望行业对法规多提意见。

我们当时预计是在2018年的上半年,这个法规可以发布,但是现在部里面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文,这个法规最终的确认在2018年12月,因为我们国家在做部委的调整,以前的安监局要划到应急部去,因为海工设备涉及到安监局和海事局两家,安监局划过去之后,是不是还在安监局来管,目前还没有明确,据说会划到海事局来,可能会对法规体系做一次调整,所以会推延到今年12月份。

FSRU结构设计技术路线,我简单讲一下,就是先做船舶北大西洋的预报,针对FSRU具体的作业地点,根据这个地点的长期预报级值,形成环境烈度因子等等。目前整个行业的设计思路都是这样。

在附加船级标志方面,我们给出了三个功能附加标志:LNG-FSRU;LNG-FSU;LNG-FRU,它是不是按照海工的方向来走呢?如果不申请附加功能的船级标志的话,还是按照运输船来做的,既可以做运输,也可以做在气化装置,如果申请了海工的船级符号就不可以跑运输了。

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在解决一些目前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比如FSRU系泊水动力试验。这是一段视频。

03

再气化模块

再气化模块,我们有些详细的规定,包括故障模式和风险分析方面的规定。另外一个需要强调的就是对于浮舱或者再气化装置,就是船和船之间的作业,我们国家的规定来讲,允许船和船直接过驳的,因为过驳有四种方式:第一种是两条船都靠在码头上形成一字型的状态;第二个就是横向的,中间也有一段码头;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要通过案上的硬管来连接两条船,这两种形式我们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是允许的。第三种和第四种目前暂时还没有允许,当然也在做一些具体的研究工作,可能会在未来的一到两年有可能会放开这样的操作,因为这个如果不放开的话,对于FSRU是一个致命的影响。

04

行业案例

第四个是我们目前接触的一些案例,跟大家简单报告一下,我们目前承担了一些FSRU的船型认可工作,国家发改委立项了两个项目,目前两家船厂正在做设计,今天下午看到有沪东船厂的专家过来讲。传统的FSRU船型只有单排仓,考虑到晃荡的角度来讲,一般采用双排式。

LNG再气化模块,这是国内的一个船厂制造的模块,标准是500立方英尺,重量700吨,主要的设备参数包括一些吸入罐、增压泵、旋分器、主蒸发器等等。

另外我们正在接受的一个是新加坡公司设计的再气化模块,它的设计是有三个250标准立方英尺的再气化。

另外过驳,我们国内目前还没有允许直接软管过驳,在国际上通过软管过驳已经非常成熟了,已经有1300多次了,都是商业性的过驳,已经过了1300多次,所以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我本人也在东南亚参加过一次过驳,这是我们为过驳提供的一些安全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安全间距。

还有风险评估的要求,因为从业主的角度来讲,应对风险是他们面临最主要的挑战,我们梳理下来,主要包括这么15类,像火灾和爆炸分析、应急、烟气扩散、噪声分析、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覆盖程度等等,如果做这样的项目,这些风险评估都要做的。

05

关于国际项目

最近我们正在参与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由挪威的一家气体咨询公司联合中国船级社,六家公司一起做有意思的实验,就是在山水地平线爆炸的时候,威力比预想的大,如果拥塞度大的话,可能会对爆炸有非常大的放大效应,就像流体穿过狭小的空间对速度有提高。我们正在做的实验,这也是一段视频,给大家展示一下。

这个项目会在今年年底结束,有机会可以跟大家再分享最后的实验结果。

另外就是业主会要求做一些火灾爆炸的分析,我们一般用三维来做,这是我们之前做的FLNG的爆炸分析,采用三维流体力学做的具体项目。

具体的技术细节就不做详细的展开。最后是一个简单的小结:FSRU、FSU符合我国对天然气调度、储气及岛屿供气的需求。法规将于明年发布,监管主体将逐渐明确,最后对LNG过驳方面,海事局要具体出台一些规定。

最后用一张比较有意思的图片结束我的发言,这是我昨天刚刚找到一张图片,我觉得比较合适,做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更多有热情的年富力强的,愿意做这个事情的工程师进来,因为技术核心是最根本的核心,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完全依赖其它国家的话,我们就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阻碍。

博迈科确认出席第五届FPSO&FLNG&FSRU决策者大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