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漆言漆语 | 雕漆中常见装饰花卉知多少

2018/09/07158 作者:佚名
导读: 中国古代的漆器,不仅以千姿百态和琳琅满目的器型令人叹为观止,其瑰丽多姿、巧夺天工的纹饰更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漆器的秘密花园,细数12种常见花卉,将其特点、历史典故、分辨方法统统一网打尽! 牡丹 “花中之王”牡丹色泽艳丽,富丽堂

中国古代的漆器,不仅以千姿百态和琳琅满目的器型令人叹为观止,其瑰丽多姿、巧夺天工的纹饰更是美不胜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漆器的秘密花园,细数12种常见花卉,将其特点、历史典故、分辨方法统统一网打尽!

牡丹

“花中之王”牡丹色泽艳丽,富丽堂皇,有“国色天香”之称,象征着富贵、高洁、端庄秀雅。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乃千古绝唱。清代末年,牡丹就被定为中国的国花。

牡丹是元代和明代雕漆中最喜用的花卉,特别是明早期,绶带牡丹几乎成为时代特征。

芙蓉

芙蓉性喜近水,花开时节,波光花影相映成趣,尤显妩媚动人,因此有“照水芙蓉”之美誉。“芙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美人,寓意着高洁、漂亮。

芙蓉是元代、明代雕漆中常用的花卉,较难与牡丹花纹区分。分辨时主要看叶片,芙蓉叶柄长,掌形开裂不到底,基部为心形。

锦葵

锦葵的叶呈圆心形或肾形,有5—7片圆齿状钝裂片,基部近心形至圆形,边缘有圆锯齿,叶脉掌状。花紫红色或白色,3—11朵簇生于叶腋间。花瓣通常有5瓣,匙形。

锦葵是锦葵科锦葵属植物。锦葵科共有75属,如锦葵、扶桑、木槿、木芙蓉、蜀葵,都是宋代、元代雕漆常用的花卉。

山茶花

山茶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艳而不娇,傲雪斗霜,具有松的骨气、竹的飘逸、梅的清丽,与松、竹、梅同为“岁寒四友”。大文豪苏东坡吟咏:“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

山茶是元代、明代雕漆中最喜用的花卉,并且多露花蕊。

石榴花

石榴在中国的栽培已有四五千年历史,古代妇女穿的裙子多为石榴红色,因为染裙的颜料主要是石榴花中提取的,久而久之,人们便将红裙称为“石榴裙”。石榴的果实籽粒丰满,多用于象征成熟、美丽、富贵和子孙满堂。

石榴花是明代雕漆常用的花卉。雕漆的石榴花纹容易识别,为卵形全缘叶片,花常常有花萼。

栀子花

栀子花原产于中国,颜色素雅,冰清玉洁,又妙香溢淌,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人喜爱,被当作吉祥、如意、祥瑞的象征。在唐代,栀子花已是和平友好的象征,被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

栀子花也是宋代、元代雕漆常用的装饰题材。

秋葵

秋葵,又名黄秋葵。宋元时期所谓的葵花,均是指锦葵科的秋葵、锦葵、蜀葵之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佚名作《秋葵图》非常逼真地描绘了秋葵的植株全貌。

秋葵是宋代和元代雕漆常用的装饰题材,葵式盘也是宋元流行的器型。

梅花

梅花位居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应用历史,古人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品性高洁、坚强谦虚。

梅花是元、明、清雕漆的常见纹饰,也是最易识别的花纹,没有叶子贴在枝杆上的,就是梅花。

桃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桃花既象征春天、爱情、美颜与理想世界,又寓意长寿、健康、生育,桃枝还有镇鬼辟邪的作用。《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是把人们带入了一片令人神往的天地。

桃花是元代雕漆的常用装饰题材。桃花比较容易识别,5瓣花,有花心。外观与梅花相似,但只要有叶子,就是桃花。

菊花

菊花在中国十大名花中排列第三,花中“四君子”之一。因陶渊明的名诗“采菊东篱下”,菊花得了“花中隐士”的雅号。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在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象征,白色的菊花代表贞洁、诚实。

菊花是宋元至明清雕漆常见的装饰题材,也是日本漆器上最常用的花卉。

海棠

海棠花素有“国艳”之誉。早在先秦时期已有栽培。宋代,海棠花在唐代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达到鼎盛,当时被视为“百花之尊”。中国古代把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

海棠是明清雕漆常用的装饰花卉。

莲花

中国传统花卉中的莲花就是荷花。莲花姿态优美,傲然独立。李商隐在《赠荷花》中写出了荷花无与伦比的美丽:“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中赞扬了莲花的高尚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由此可见历代文人墨客对莲花的炽爱。

文章来源:【工艺美术设计服务平台】公众号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饮水思源:文章转自当代漆画 版权给原作者所有,仅作交流学习,如有异议请告之删除撤销,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