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聊聊越窑,这个在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窑系,被称之为母亲窑。首先,小编会从其历史、发源地、造型三方面来和大家一一介绍。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其历史。
据小编了解到的资料显示,越窑青瓷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考古调查证明,它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省的宁绍地区。(即唐代明州慈溪县上林湖,五代时划归越州,唐代亦称越州)是中国主要的青瓷发源地。在这片古窑厂中,保留着丰厚的陶瓷遗存。当时的陶瓷不但坚固耐用,而且质量较高,有耐酸碱,盛食不变味,易洗涤等特点。瓷器表面细腻光滑,滋润似玉,呈半透明色,极富美感。因此,六朝时期有“陶瓷时代”的美誉。东汉后期,烧制青瓷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在迅速发展和工艺长进的基础上,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的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制瓷业的地域由南向北,几乎遍及全国。因此促使它不断发展,呈现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局面。
越窑的发源地在绍兴、上虞一带,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有“龙窑”数百座,烧出的产品有釉陶和印纹陶,这便是“越瓷”前身。越瓷始于汉,盛于唐,特别在唐朝的中后期,瓷器烧制的技艺已达到了纯熟的程度。那时,由于创造了将肧体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操作法,从而使产品器形端正,肧胎减薄,胎质细腻,釉色晶莹。其中尤以“秘色窑瓷器”(青瓷)最为著称。晚唐诗人陆龟蒙曾赋诗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干峰翠色来”,并赞美越瓷“类冰似玉”。越瓷从唐代开始就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埃及、日本等许多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造型丰富多彩。东晋的青瓷造型偏重经济实用,到了南朝,器型演变得挺拔修长、瘦俏轻盈。众多六朝青瓷以日常用品为主流,罐、壶、碗、盂、盒、洗、水注、钵、砚、熏、炉、尊、灯、虎子、瓶、盏等是常见器形。还有的青瓷器皿取动物形象作为造型的局部或整体,优雅别致,妙趣横生,大大改变了汉代及以前陶瓷大部分都是简单的罐、碗、壶等造型单调的局面,同时又将实用器形雕塑化,诸如:卧羊、熊尊、鸟盂、虎形、狮形插座,融观赏实用于一体。
下图是小编看到越窑早期青瓷碗,敞口、斜腰、平足,碗内外呈黄色,沿口、足部呈米黄色,碗外有多条凸出纹饰。
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松,釉色呈黄色。晚唐时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而轻盈,釉质腴润匀净如玉,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无纹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划纹的装饰方法。另有一种在器物上堆贴花卉、人物、鱼兽等的方法,器物常见的有碗、盘、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砚、执壶、瓷罂等,尤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浅腹的越瓷瓯,风靡一时,成为文人墨客的歌咏对象。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瓷器的国家,并且源源不断地运销海外,对世界文化起到巨大的影响,因而博得了“瓷器之国”的雅称。而越窑作为青瓷的母亲瓷,其出现更是对历代青瓷有着重大的影响,后世历代青瓷都有越窑的影子,可想而知越窑的重要性。
以上便是小编对越窑的有限了解,如有建议的小伙伴,可在评论区留言,小编看到即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