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邢窑白瓷:名贯古今 你了解多少

2018/09/07153 作者:佚名
导读:邢窑,在我国瓷器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陆羽在《茶经》中曾对邢窑白瓷有过这样的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在盛唐时期,邢窑以生产精细白瓷而赢得世人赞誉。李肇的《国史补》中就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记载。后来,邢窑白瓷

邢窑,在我国瓷器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陆羽在《茶经》中曾对邢窑白瓷有过这样的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在盛唐时期,邢窑以生产精细白瓷而赢得世人赞誉。李肇的《国史补》中就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记载。后来,邢窑白瓷又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给世界各国留下了对于中国白瓷的最初印象。

邢窑白瓷不同凡响

邢窑的历史起源及发掘历程

白瓷的发明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自商朝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后世的花瓷生产尤其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邢窑的白瓷产品精美、产量巨大,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外国的物质生活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从20世纪起,中外学者开始注意了对邢窑的研究。明清时代,中国出现了一些博古著作和陶瓷著作。如明曹昭著有《格古要论》、谷应泰著有《博物要览》,在这些著作中都提到唐代邢窑白瓷。中国学者对邢窑的真正研究,是从20世纪20年代之后开始的,作为中国第一代古陶瓷专家的吴仁敬、陈万里、傅振伦等都对邢窑关注有加,但所知的仍是一些“内丘白瓷瓯”、“邢瓯”一类的词汇,至于它的真正产地、范围、产品以及发展进程等很少被人提及。

邢窑白瓷名贯古今。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从商周以降,一直是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正是邢窑的成功兴起,宣告了这种单一格局的结束,并由此开创陶瓷青白两大体系。在中国陶瓷史上,青瓷变白瓷是一个飞跃。因此,邢窑的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划时代的。谈中国白瓷,必须谈邢窑。

“唐代邢窑生产的白瓷,可以算是当时质量最好的瓷器之一。其烧制温度最高能够达到1400度以上,这是历史上其他窑口所难以超越的。邢窑白瓷的釉色洁白如雪,造型规范如月,器壁轻薄如云,从口沿到底足都修得非常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邢窑白瓷在造型和工艺上其实一点儿也不必定窑白瓷差,甚至还要强于定窑白瓷。”

八百年薪火相传

邢窑白瓷:陶瓷史上的白色经典

玩瓷器的人想必都听过有一种说法叫“南青北白”。说得是在唐代,南方烧制青瓷的越窑和北方烧制白瓷的邢窑是最受人推崇的两大窑口。唐代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就曾对这两大窑口出产的瓷器有过“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评价。其中,中国北方的邢窑,在盛唐时期以生产精细白瓷而赢得世人赞誉。李肇的《国史补》中就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记载。后来邢窑白瓷又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给世界各国留下了对于中国白瓷的最初印象。

邢窑瓷器是屹立在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辉煌的里程碑。而要说起邢窑白瓷的品种,不仅有粗白瓷、细白瓷,而且还有一种叫做“透光白瓷”的品种最为世人所称道。那么,这个所谓的“透光白瓷”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瓷器呢?出自九世纪中叶古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之手的游记中,曾写到“中国人用瓷土烧制成白瓷,从外面能够看到里面的液体。”从苏莱曼所处的时代和其描述来看,他在游记中提到的白瓷,极有可能就是出产自邢窑的透光白瓷。

类银类雪色莹润

邢窑粗白瓷

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粗白瓷产量大,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捏练还是陈腐都不够充分,白中常泛黄,到五代时部分产品的工艺水平有所提高,胎体中少有气孔夹砂现象,烧不熟的现象已基本克服,渐趋细腻。

邢窑细白瓷

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白釉又有粗细之分,以粗者居多,细者占少数。细白瓷在加工工艺上,每个步骤都很讲究,烧成后白度很高。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能极好。一般器物纯白光亮,有些则白中微微泛青。

真伪邢瓷鉴明白

看工艺

目前在市场见到赝品邢窑白瓷,工艺粗糙,不具备邢窑工匠高超的技艺,技术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没有真品的十分之一;真品邢窑做得端庄规矩、精美,棱角分明,刀切斧断,干净利索。

看烧制

现在一些小作坊用现代手段加工制作,烧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气,或是用电烧制,也有用柴烧制的,但白瓷白度过高,胎质极为精细,总有一种新的感觉,缺乏真品所具备的韵味。

看坯体

仿制邢窑白瓷由于加工时间短,密度不够,手感不好,有发飘之感、也有的极为沉重,有坠手之感。坯体和釉的结合掌握不好,造成坯体和釉收缩不一致,产生裂釉现象;而真品邢窑白瓷轻盈精致,手感适中。

看釉色

赝品釉层稀薄,白度高,洁白光亮。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唐代邢窑白瓷釉质细,釉光莹润,色调偏冷。正如唐人陆羽所说的那样:“邢瓷类银”。的确如此,邢窑白瓷是如银似雪。

看款识

唐代邢窑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后、烧成前刻划于器物外底部,字体清晰,笔画遒劲。“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竖着刻写;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

谁说邢瓷皆白色

1

技术稚拙的青釉

北朝时期,邢窑窑火初燃,烧造出了青釉瓷器。此时的邢窑青釉瓷器多为灰胎,胎体厚重。其釉面青绿肥厚,带有开片。为打破造型的单调,也有个别器物带有简单的装饰。

2

跨越多代的黒釉

邢窑的黑釉瓷器出现于隋,发展于唐,延烧于五代,盛烧于宋、金、元时期。但产量较低。隋代邢窑已能生产黑釉板瓦、筒瓦等建筑用瓷。这些建筑用瓷是名门望族的专用瓷。

3

并不华丽的酱釉

酱釉瓷器在隋代就已出现,唐代产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高。这些酱釉瓷器色泽不一致。它们以纯正、光润、典雅的釉色成为了邢瓷新宠。

4

色泽娇艳的黄釉

邢窑黄釉有两种:一种高温釉瓷。出现于隋代,唐代开始普及生产。第二种是在氧化焰中烧制而成的一种低温釉陶,较具时代特色与地域风格。

5

异域风情的绿釉

隋唐时邢窑生产的绿釉器物除杯、三足炉等日常用品外,墓葬中还出土了带流勺、熨斗、铲、三足釜等明器。大多数为素面,但也有少量器物带有刻花、印花或堆塑等装饰。

6

造型取胜的棕红釉

邢窑的棕红釉器造型有钵、三足炉、凤首壶等。它们的胎上均施有白色化妆土,因此釉色深沉、古朴、匀润。此类器物多为素面,很少有花纹装饰,仅以造型取胜。

馆藏珍瓷成大观

白釉穿带壶

上海博物馆藏

白釉小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白釉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白釉皮囊式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白釉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白釉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