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州地铁集团联合广东中建普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共同打造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广州市科技局“科技成果登记”。
广州科技成果登记能优先享受申请各级部门和行业的政策扶持资金,享有优先申请行业示范基地的权利,优先参加科技重大成果、科技奖励成果对接活动,是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企业及个体持续深入技术研究,助力行业迈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最佳支持与鼓励!
轨交新时代,发展新要求
十三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2020年,国内新增运营线路长度1233.5公里,累计运营里程约8000公里,新开通城市再加5个,累计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城市数量达45个,总投资规模达4万亿元。随着中央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铁和城轨位列七大“新基建”板块之一,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将处在发展的“黄金时代”。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金额大、管控难、风险高,且受工程方案及外部条件影响大等特点,也使得传统以经验为主的投资决策方式难以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大规模、高要求的建设需求。尤其是工程造价领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滞后,严重制约了轨交工程的决策时效和管控策略。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的高效、科学、精准决策,是时代赋予轨交人的新使命、新要求!
破解“卡脖子”难题,技术专利填补国际空白
“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是基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发展现状,并结合广州地铁集团的实际业务情况,积极着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编码标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人材机编码标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特征标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数据仓库搭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快速预警应用研究”等行业“卡脖子”问题研究。最终实现用数字化手段将投资管控前置管理,防范投资超概风险,强化新线投资管控、在建线路限额优化。
该研究项目已取得包括8项发明专利在内的众多研究成果,有效填补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领域数字化技术的空白,为城市轨道交通造价领域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一套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路线和成功先例。
经济效益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广州地铁“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管理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前瞻性实现了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指标标准的数字化输出,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领域全面实现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目前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除同类型产品及技术孵化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外,本项目在广州地铁的日常运营管理与投资决策中,提升了企业投资决策的时效、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集团带来间接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以创新方式提升投资效益。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群建设的推进,如何把信息化技术深入渗透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利用数字技术、云计算等手段,盘活数据资产,为项目运营决策服务,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州地铁首次搭建的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数字化的一次有益探索,对其他兄弟单位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国家“数字强国”战略指引下,为实现“智慧轨交”的愿景,广州地铁将继续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并与行业一起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推动中国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赋能“轨道梦”,助力托举伟大的“中国梦”,二者同频共振,一起加速绽放!